彭为民,凌建宏
(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审查管理中心)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建筑工程的数量以及规模逐渐扩大,建筑工程的施工图审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逐步普及应用,工程设计数字化成果使用和交付标准出台,BIM施工图审查成为提升审查质量及效率的有效途径,为工程建设领域全面走向信息化奠定基础。
为解决施工图审查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息化,提升建设行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各地纷纷探索试点开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试点工作。南京作为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开展施工图BIM审图的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工作(见图1)。
图1 南京市BIM/CIM试点工作内容和分工
根据南京市BIM/CIM试点工作要求,施工图BIM审查系统建设内容可概况为4+1,即4本配套技术导则、1个施工图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
建立施工图BIM审查相关的标准体系,在审查技术参数、模型交付形式和内容、模型交付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竣工模型验收标准,对竣工模型的精度、文件格式要求、构件信息标准作出明确规定,并配套相应的审核功能菜单;围绕规建管一体化,实现与规划BIM数据标准、CIM标准的有效衔接,统一建筑信息模型应用基本要求,促进南京建筑行业BIM应用更有序和健康的发展。与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数字化审查系统、规划BIM审查系统、CIM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等有效集成与衔接,实现模型共享、数据互通、功能互动。
南京市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配套技术导则的发布,对于南京市、江苏省乃至全国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具有重大意义,它具有四大特色与亮点:创新引领、覆盖全面、体系完整、标准统一。
在系统研发前,开展施工图BIM审查系统进行顶层设计,明确系统总体业务架构与技术路线(见图2),阐明报审工具、审查工具与审查管理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应包含的基本功能。经过集智聚力推进,研发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BIM审查系统顺利研发成功,实现了建筑、结构、水、暖、电、人防、消防、节能等全专业可量化强制性条文的计算机自动审查,减少了人工审查部分,实现了快速机审与人工审查协同配合;BIM室外管综数字报审模块,则实现了室外排水管网模型、海绵城市设计的在线智能审查,并率先在住宅、中小学、办公楼的项目进行了试点应用。
图2 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图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技术路径
施工图设计相关的规范和标准中条文有两类,一类是描述性的不可量化条文,一类是可以量化的条文,目前智能审查拆解条文以可以量化的条文为主。建筑、设备(给排水、电气、暖通)专业采用SNL进行条文拆解。结构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直接通过结构计算引擎进行智能审查。研发技术人员在研发过程中与审图专家不断探讨,梳理条文,通过校验逐条逐段分析条文准确性。因不同规范是不同的编写组,不少规范条文有重复交叠的情况,审查专家与研发人员共同梳理,明确拆解条文,以便于智能审查条文不重复。研发中发现有些虽然是可量化的条文,但由于BIM软件建模的过程要求,看似简单的条文,难以拆解,如《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第6.8.6条(强条):“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m,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m。”[1]通过校验,准确性仅20%~30%。拆解条文是一个对规范/标准条文的理解与认识过程,研发人员和审查专家对条文的理解会有差别,需要不断讨论,另外拆解也是具有客观上的主观性,拆解的准确性依赖于研发人员和审查专家对条文的理解程度。
智能审查引擎分通用版、结构版,基于领域知识的建模分析,研究精确和概率方法相结合的大规模BIM模型语义检查方法,实现检查方法的自动、高效、智能,支持系统级的BIM模型自动语义检查。建筑语义模型包括构件及其类型,构件的属性,构件之间的连接/相邻/从属关系等,建筑规范的结构化自然语言(SNL)能够被机器识别,易于理解,便于定制规则和确认规则的正确性。
系统基于B/S架构的轻量化模型浏览系统,功能的设计原则为继承与发展,保证BIM信息模型的完整性。通用工具有模型视图浏览、视图显示控制查看、测量工具、设计资料等全面辅助用户深入了解模型信息。
本项目审查具有以下特点:零客户端,轻量化浏览,使用简单;全信息模型一体化,信息完整充分;模型、视图、符号化融合;信息模型、设计资料集中管理;BIM模型的多方式浏览;各种工具使用简单明了,实用价值高。
3.3.1 模型比对
调用CIM基础平台的模型比对功能接口,验收人员在系统中点击对比,出现左右两个窗口,将对施工模型与竣工模型进行对比,比较变更部位。方便验收人员随时获取整个项目施工设计图纸变更部位。
3.3.2 差异显示
对比两个版本模型后,将发生变化的部分进行特殊标记显示,显示变更部分的类型:尺寸变更,位置变更等,且标记显示方式支持自定义。
3.3.3 变更参照
提供以接口形式的对接基于CIM的变更管理模块,实现工程建设的变更单与施工模型的对应关联;提供基于BIM模型变更单管理的模型比对参照。竣工模型与施工模型进行比对时,进行差异显示特殊标记,对于标记出来的差异进行分析,若是变更引起的差异则以关联在施工模型上的变更单为准,查看变更单作为模型差异的参考评定依据,提供支持施工模型在与竣工模型比对的过程中自动预警,自动提示发生变更信息。
基于南京市统一BIM数据标准研发施工图宁建模(NJM)数据格式,扩展施工图设计、竣工验收阶段的构件几何、属性信息等。NJM数据是经过轻量化的BIM数据格式,能确保信息无损流转,解决BIM模型浏览对硬件要求高,卡顿等问题。运用南京自主BIM格式“宁建模”,实现横向数据流转对接,纵向数据汇交共享,使未来流转到CIM平台的数据安全可控,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南京市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一期完成了302条规范条文与审查要点的拆解,系统已于2021年3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标志着施工图BIM智能审查迈出了扎实的一步。虽然离全部条文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但考虑到部分规范条文为概念设计要求,定性而不定量,不能准确的拆解成机器语言,且国家各类规范、标准随时代发展又在不断更新,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施工图BIM智能审查,还需不断探索研究。自系统上线以来,已有多个项目报审,同时取得施工图审查合格证和BIM智能审查通过告知书。经过这些项目的审查发现,系统中或多或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有BIM软件建模的问题,有智能审查系统研发问题,也有设计人员对相关BIM软件熟悉掌握、运用程度不够熟练等原因,研发人员和审查、设计人员经过深入研究探讨,不断优化完善系统,也为第一代国产BIM软件的版本迭代升级提供了条件。
南京市探索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BIM智能审查,目前是“人审机辅”模式,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学习水平提升,未来将是“机审人辅”,BIM技术贯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BIM智能审查系统一期建设将验收,我们探索的步伐不会停滞,将有更多的强制性条文和审查要点拆解成机器语言,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融入BIM智能审查系统。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处于新发展阶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要具有新发展理念,推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建筑设计采用BIM技术推广和深入,智能化审查是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南京市建设工程BIM智能审查管理系统将会进一步完善,不断提高南京市建设工程信息化水平,为南京市高质量发展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