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刘 辉
国家速滑馆为2022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新建的竞赛场馆,总用地面积16.6hm2,主体建筑地上建筑面积2.89万m2,室外工程场地12.8万m2。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最重要的遗产之一,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传承发展、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树立典范[1]。场地不仅需要为赛时提供保障,满足运营、管控和集散等要求,还要结合赛后可持续利用的多元复合功能,解决市民日常生活运动需要,为冬奥会赛时运营及赛后利用提供技术保障(见图1)。
图1 总平面
国家速滑馆外部环境景观基于冰雪主题,提出“冰之凝聚与融动,雪之洁白与纯净”的设计理念,从3个层面塑造热情洋溢的冰雪盛境:中国美学的诗意境界;丰富集约的场地空间;绿色友好的生态环境。场地无论大小,皆具山川之美,大道至简,以其无形却有魂、能法自然而为民所用即为意义。
主体建筑又名冰丝带,以“冰”为概念主题,具有严谨的空间逻辑和几何控制体系[2],22条环绕的丝带象征着竞技速度之美,紧扣场馆的赛事功能(见图2)。外部空间以园林造景手法,运用中国智慧,谱写新时代强国凝聚力。环绕场馆的场地由不同尺度的冰雪斑块组成,构建通行道路、功能场地、植物组团、铺地引导、艺术装置等各类要素,至建筑基部形成融聚形态的大型斑块,承托起冰雪圣洁的主体建筑。铺地灰色砾石衬底中跳跃出晶莹的白色陶瓷颗粒斑块图案,其大如毯、小似珠,形如冰雪的花瓣飘舞。图案布局以疏密形成人流引导,为赛时集散和赛后活动提供分区识别界面。周边较大的斑块区域由赛时运营、静态交通、活动场地、生态水系、群落植物等功能区组成。
图2 鸟瞰
种植组团在场地西部观众入口区两侧以春花为主,兼顾冬季白雪覆盖的观赏效果;东侧繁茂的植物形成森林公园隔奥林西路的延续,秋色为主的林荫拱卫着低碳场馆,实现与自然生境的融合。场地四季有美景,上下有交映。由冰丝带湖可见完整的建筑倒影与水波游鱼同嬉戏;从建筑幕墙照见场地玉树冰花飘扬而上,与丝带携手共起舞(见图3)。冰雪绽芳菲,草木写春秋。国家速滑馆室外场地冰雪融聚,冬韵漫舞,活力绽放。
图3 冰丝带湖
东部面向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升旗广场与朝阳相辉,停车场为后期活动组织预留空间;西部大面积铺地广场在赛时提供观众安检入口,赛后作为承接室外活动举办的大型场地(见图4,5)。观众进入场地后快速分散到环绕建筑的各入口,环形通道同时作为消防环路和应急车行通道;西南侧公交场站为赛后市民与场地建立有效连接。建筑四角分布下沉庭院,与地下停车场连通,成为室内外连接点(见图6)。场地外侧环状绿带内设有穿行于林间的漫步道路,串联起的小型休憩场地为不同年龄段的市民提供惬意的绿色活动之所。冰丝带湖的西南方向是地面遗存文物兆惠墓碑,现存一处通碑和两幢华表。历史与今天隔湖相望,保家卫国的大将军与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时空相隔却拥有同样的热血情怀。
图4 冰丝带西广场
图5 集散广场
图6 下沉空间
南部和东部的漫步道路同时还是一条长1.5km的障碍轮滑和滑雪赛道,可以满足赛后全民健身和举办比赛的功能。赛道面宽4m,冬季举办赛事时表面铺设0.5m厚的人工造雪,形成宽8m的滑雪赛道。冰丝带湖也为市民冬季溜冰提供了优美的场所。
西北部自行车停车场旁的雪舞雕塑为场地点亮了冰雪主题。轻盈舞动的雪花迎风闪耀着晶莹的光辉,向后人述说着冬奥会的故事(见图7)。
图7 雪舞雕塑
场地带动城市活力,运动融入百姓社区。这片曾经作为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射箭和曲棍球竞赛的临时场地,借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成为运动爱好者体验和参与冬季项目的乐园,更是广大群众日常健康生活的活力场所。
带状环布的铺地利用透水做法降低地表温度,吸收雨水下渗,形成会呼吸的场地道路。砾石颗粒形成耐候性强的防滑抗压表层,为大量人流集散和车行提供安全舒适的界面。
为保证建筑安全性和观众路径的舒适度,场地竖向将建筑基部设为高点,向周边放微坡引导地表径流。外放两道阻水带内的汇集雨水均设暗管与绿地内的蓄水区域连通;绿地内设水弹性绿带,起到截水流、促下渗的作用;冰丝带湖通过液面高差提供汇聚存蓄体积。三道方式共同构成弹性蓄存缓渗利用的降水自循环体系。
有责任的低碳环保态度创造出有故事的林间生境漫步。行走在场地中,大众可以阅读到直观的信息:铺地柔和平整利于健步慢跑;休憩区座椅利用再生材料模仿冰雪覆盖的敦厚纯美;雨水存蓄装置在绿地中留有观察视口;湖水清澈映衬出绿草蓝天间生动的冰之丝带;种植绿化层次丰富,形成浓厚的绿量,春华秋实夏荫冬青,成为鸟类和小动物适宜的栖息之所(见图8)。
图8 冰丝带四季景观
在国家速滑馆这一片长宽各400余m的场地中,景观设计师为历史保留了一片宁静,为今天铺设了绿荫繁华,为未来创造了梦想启迪。室外环境景观与冰丝带建筑共同组成了一支优美的冰雪炫舞。
设计团队
项目负责人:郑 方
项目经理:赵卫中
景观专业负责人: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