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琪,赵 慧,刘艾英,李 勇,张 凯,张梅萍
(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 渭南 714000)
渭南市临渭区是渭南市猕猴桃主栽区之一,近年来在产业政策推动下,以秦岭北麓为主的适生区猕猴桃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截止2019年,全区猕猴桃种植面积0.62万hm2,产量8.73万t,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连片种植、粗放管理等原因,造成溃疡病连年发生, 对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1]。
猕猴桃溃疡病是由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pv.actinidae)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可危害主杆、枝蔓、叶片、花蕾等。该病传播快、危害重,具有隐蔽性、爆发性和毁灭性的特点,是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主要病害[2]。据调查,2018-2020年临渭区猕猴桃溃疡病平均发病率为15%。其中,抗性一般的品种,如海沃德,枝干发病率为5%~10%;感病品种,如翠香,病株率高达10%~20%;即使抗病性较强的品种,如秦美,发病率也在1%~5%。因此,探索猕猴桃溃疡病绿色高效防控方法,是当前生产上面临的重要难题。
亚磷酸钾属亚磷酸盐类化合物,具有防治病害(国外登记防治卵菌纲病害)、刺激植物生长、诱导抗逆性及补充营养的作用;该产品对环境友好、无残留,在国外归为环保生物制剂[3]。而国内在农业生产研究上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亚磷酸钾可通过直接抑菌作用和诱导植物产生抗病反应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4],尤其对葡萄霜霉病[5]、马铃薯晚疫病[4]、柑橘溃疡病[6]等病害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基于以上理由,为探究该药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2018-2020年在临渭区进行了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效试验,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8-2019年,临渭区程家乡赵王村猕猴桃果园,品种海沃德,树龄三年生,种植面积800 m2。
2019-2020年,临渭区阳郭镇贺家村猕猴桃果园,品种翠香,树龄三年生,种植面积2.4 hm2。
73%亚磷酸钾水剂(西斑牙赛万乐撒有限公司)、1.6%噻霉酮水剂(陕西西大华特生产)、60%有机糖醇酮(西斑牙赛万乐撒有限公司)
1.3.1 调查方法 2018-2020年,每年2月中旬至11月,定期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定点调查等方法对猕猴桃溃疡病进行调查。每样地的调查株数不少于100株,记录病害发生时间、危害程度等。
1.3.2 药剂试验 2018-2019年,试验设三个处理,处理一为73%亚磷酸钾水剂300倍;处理二为1.6%噻霉酮水剂300倍;处理三为清水对照。
2019-2020年,试验设四个处理,处理一为73%亚磷酸钾水剂200倍;处理二为73%亚磷酸钾水剂400倍+ 60%有机糖醇酮400倍;处理三为73%亚磷酸钾水剂200倍(为试验防治用药适期,推迟施用18天),处理四为清水对照。
当年3月上旬发病高峰期调查实际发病情况,采果后到落叶前进行试验,采用电动喷雾机对树干和结果枝喷药,667 m2用药液量为30 kg,翌年3月上旬发病高峰期调查防治效果。
猕猴桃溃疡病分级标准[7]
根据近年来调查观察,猕猴桃溃疡病在临渭区的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时期:①越冬:落叶后至早春显症前,病源菌以树体、枝干、叶片为主要越冬场所,或随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②侵染高峰期:早春2月中下旬至3月上中旬,以枝干发病为主,此时也是对生产造成主要危害的阶段;4月上旬发芽后,潜伏在芽眼的病菌会直接侵染幼芽,也可通过其他方式传播给幼芽,成为叶片发病初侵染来源,此时,枝干病症逐渐消失;③缓慢稳定期:入夏后,随着温度升高,叶片菌源逐渐减少,7-8月叶片和枝干菌源量达到全年最低;④二次侵染高峰期:进入秋季后的9-11月,叶片和枝干菌源量出现全年又一个高峰,落叶后病菌主要集中在树体内越冬,以此完成全年的侵染循环。
由表1可以看出,2018-2019年对照处理病株率为15.8%;亚磷酸钾处理的病株率为1.7%,防效达82.3%;噻霉酮处理病株率为8.2%,防治效果达到53.1%。两个处理的防效与对照相比,均达到显著水平,两组处理间的防效也达到了显著水平。
表1 2018-2019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基于2019年亚磷酸钾的良好防效,为进一步验证其防治效果,2019-2020年进行了较大面积的推广试验,同时为了试验确定防治用药的适宜时期,将处理三亚磷酸钾用药时间推后了18 d,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2019-2020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
从病株率来看,清水对照最高,为21.6%;其次是处理一,病株率为9.6%;处理二和处理三病株率最低,均为8%,三组处理病株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但三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病情指数来看,清水对照病情指数最高,为12.3;其次是处理一,病情指数为5.6;再次为处理二,其病情指数为5.3;处理三病情指数最低为4.2。三组处理病情指数显著小于清水对照,但三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从防效上看,处理三防效达65.9%,显著高于处理一的54.5%和处理二的56.9%,但处理一和处理二之间差异不显著。
从连续两年试验结果来看,亚磷酸钾对猕猴桃溃疡病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二年试验园总体防治效果不高,可能与该园种植品种翠香为感病品种有关,也可能与用药方式有关,有研究表明,不同用药方式对猕猴桃溃疡病防效影响差异显著,其中树干喷雾效果较差[8]。另外,2019-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推迟单用亚磷酸钾的防治效果较高,主要是因为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低温型病害[9],其最适温度为2~15℃,气温达15℃以上时,病害扩张速度趋缓,20℃以上病害停止扩张,而9月2日第一次施用亚磷酸钾时,平均温度达20℃以上,气温较高;推迟18天后施用亚磷酸钾,日均气温在15℃以下,这说明在病害适宜温度范围内用药可以提高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
通过二年的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用亚磷酸钾作为一种无残留、同时具备诱导抗性和肥效的产品,对于猕猴桃溃疡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具有明显的环保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二是在用药适期上,应该根据温度决定秋季初始用药的时间,即气温稳定低于15℃以下时开始喷药;三是选用药液喷雾与树干喷涂相结合的施药方式,将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应连续用药4~5次,才能达到比较好的防治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