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4月28日,2022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湖南省有8家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有31名职工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有28个集体获全国工人先锋号。其中,湖南有三位教育工作者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体现出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日升日落,春去秋来,他们经历着平凡生活,见证着日新月异,也用劳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那份荣光。平凡亦有光,致敬劳动者!
姜涛“:钢铁院士”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雅惠
这个“五一”假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姜涛又是在工作中度过。
由他牵头的“我国直接还原铁发展的前景与途径研究”项目即将启动,致力解决我国废钢循环利用时杂质元素高的重大难题;与大型钢铁企业的成果转化洽谈及技术支持也在紧锣密鼓推进,为钢铁企业降碳减排带来立竿见影的“强心剂”……
推动“钢铁大国”变身“钢铁强国”
中国钢产量连续25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钢铁大国”不等于“钢铁强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受制于精料制备技术落后,全国钢铁生产与國际先进水平相差很大。
1983年,刚考上研究生的姜涛开启了钢铁原料精加工与短流程冶金研究,钢铁精料制备就是从这里出发。
姜涛带领团队应用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历经二十余年努力,实现了我国炼铁精料技术的更新换代。
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钢铁品种和质量都提出新要求,不锈钢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我国不锈钢生产原料——红土镍矿全部依赖进口,能耗大、成本高。
姜涛带领团队开始新的攻关。历经15年,他们终于开发出电炉冶炼镍铁的渣系调控新技术并推广应用,平均吨镍铁电耗降低600千瓦时以上,并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温制备镍铁新工艺,将生产成本降低30%以上,不锈钢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有力技术支撑。姜涛团队的研究成果还被推广到巴西、印尼、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
30多年来,姜涛发表论文数百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3项、省部一等奖8项;出版专著、手册8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0余件。2021年,姜涛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孜孜不倦为民族复兴贡献新力量
中南大学北校区球团扩大试验室,是姜涛和他的团队成员及研究生常年做实验的地方。做球团实验要把铁精矿粉放到圆盘造球机里,通过不停滚动造出符合要求的球团。
“做完实验,教授头发都是硬的,指甲缝长期塞满矿粉,鼻孔也会变黑。”姜涛的学生们说,老师研究的是钢铁,他本人的作风也很钢铁,是名副其实的“钢铁院士”。通常是白天指导研究生做实验,晚上分析试验结果、制定研究方案、修改研究生论文、编写教材专著等,很少晚上11点前回到家里。有时为了赶项目进度,连续几天通宵做实验、准备材料。
2008年,姜涛到包钢公司进行复合造块现场工业实验。工程化过程中,实验布料出现粗料和细料过度偏细的问题。当时,包钢公司下一步的生产全部要依赖这种新的复合造块技术。姜涛当即要求技术团队进行不间断反复实验,他本人带头在生产车间连续干了几个昼夜,终于解决布料问题。
研发新工艺过程中,理论方法正确,实验却总做不出理想的成品。“那就一直坚持,我一天接一天就干这件事。”姜涛记不清失败了多少次后,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齐学军“:卓实”教育的探索者
本报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陈芳
湘潭县第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齐学军家里有一个“百宝箱”,这里静静躺着数学教案、原创试题、作业批改记录、论文以及专著手稿等共14本。
4月30日,记者翻开一页页泛黄的纸张,上面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字,黑的、红的……仔细一看,边边角角写的字,都是齐学军的二次备课、三次备课。他的教案还有个特点:每本教案就是一个专题,每个专题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设置问题,总结规律,便于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齐学军常常用两天甚至三天时间来准备45分钟的课堂教学。“我常把能找到的辅导书翻一遍,将相关真题、好题都工工整整地摘录在教案本上,课堂上讲授的每一个例题,课后布置的每一道作业题,都是茫茫题海里最精华的部分。学生也很乐意听我的数学课。”
他还勤于探究教学试题,批改作业时认真写上评语。重视教学研究的他,出版专著,主持并参与多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取得明显成效。参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数学建模习题研究》并获省一等奖。
而今,任意翻开这些手稿,字里行间记录着他沉淀的智慧。这些字迹像春蚕吐出来的丝,一重又一重,织就了他育人的底色。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当今教育面临的重大时代命题。
如何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校长,齐学军坚持因材施教,激励学生朝着精彩的未来发展。学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家国意识。在他的倡导下,先后有罗迪等4名学生的《从整治“六乱”看湘潭市文明建设》和郭姣伶、蔡雨吟的《湘潭市出租车运营中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得到时任湘潭市委书记和市长亲笔回信,引发社会热议。
齐学军还科学推行全新的“卓实”教育理念,把“卓尔不凡、追求卓越”和“品德忠纯、务实求实”作为师生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深入探索理论研究、科技创新、社会人文、国防军事“四类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理论研究型人才设立“科创实验室”和“机器人试验基地”,贺汝成等4名学生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中国赛区金奖。
胡鸿军:带着爱与责任前行
本报记者 谢扬烁 通讯员 陈翊民 唐忠涛
4月28日上午9点,衡阳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衡阳市一中)一教室内笑声频传。“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要想记得住,每天读两遍。”讲台上的教师手舞足蹈,如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数学课也能如此有趣。
授课的教师名叫胡鸿军。2004年,大学毕业的胡鸿军进入衡阳市一中任教,踌躇满志的胡鸿军在讲台上充满激情,却未曾想学生并不买账。
苦恼的胡鸿军开始反思,在与部分学生交谈后得知,他们对数学有畏难情绪。
学生王金凤成绩优异,却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每次考试后,胡鸿军都会给王金凤分析错题,夯实未掌握的知识点。“是胡老师让我正视数学,更喜欢上了数学,原来数学也能很有趣。”
“真心、诚心、耐心。”胡鸿军凭借自己悟出的秘籍,让班上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数学,数学课堂也越来越活跃、有质量。胡鸿军先后捧回衡阳市“教学质量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教师”、衡阳市首届“优秀专家”等荣誉。
“对我来说,胡老师更像是一位父亲。”早已毕业的学生何龙斌内心一直十分感激胡鸿军。
原来,衡阳市一中每到周末就会组建一个临时班级,这是离家太远的学生和留守学生临时的家,胡鸿军一直坚持当这个临时班级的大家长。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何龙斌周末基本都在临时班级度过。有天晚上,何龙斌突发高烧,胡鸿军查寝得知情况后,立即将何龙斌送往医院。当天夜里,天气寒冷,胡鸿军跑上跑下,没有合一下眼。第二天,何龙斌烧退了,累极了的胡鸿军才坐在病床边沉沉睡去。
一路温情陪伴,临时班级的学生都很依赖胡鸿军。从小缺少关爱,成绩一下滑就怀疑自己学习能力的柳青,在胡鸿军和其他老师的疏导下,打开心扉,正视失败,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名校。
带着爱与责任前行,从教18年,胡鸿军将大批学生送入国内外名校深造。但对他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每年教师节当天拆开学生送给自己的贺卡。“胡老师,你让我重燃了对数学的希望。”“胡老师,你要好好注意身体,很多人都需要你”……立德育才,品行为师,这也正是胡鸿军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