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京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 (天津 3017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研究组加用无创呼吸机。组间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心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P<0.05。治疗前两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相近,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两组均有改变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具有更高的氧分压和更低的二氧化碳分压,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min步行距离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具有更高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更小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并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状况、心功能、运动耐量。
冠心病源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血管腔狭窄导致的心肌缺血,心肌缺血会使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内质网发生病理性变化,其中一部分心肌会因此而向着“纤维化”发展,发生坏死,一部分的心肌即使存活,原本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也会减弱甚至丧失,进入“冬眠”状态,若给予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左右的心室和心房都会扩大,呈现出心力衰竭状态,患者也会出现呼吸困难、劳力性气促等症状[1]。相关研究指出,受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的影响,心力衰竭不仅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病死率也一直不断上升,临床需要积极治疗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2]。急性冠心病心力衰竭和慢性冠心病心力衰竭在临床均极为常见,临床多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但患者的肺水肿等问题依然存在,患者预后较差;对于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见效较慢,效果一般,呼吸衰竭等问题将会给其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对此可使用无创呼吸机缓解患者的呼吸衰竭和肺水肿问题,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使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3]。本文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应用无创呼吸机给患者带来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以便利抽样法分组,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研究组:男22例,女8例;年龄54~88岁,平均(71.06±13.32)岁。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3~87岁,平均(70.79±10.31)岁。将年龄、性别纳入组间对比,P>0.05,两组之间可对比。
纳入标准:(1)与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编撰的《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相符[4,5];(2)临床资料完整;(3)符合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指征,无相关禁忌证;(4)未接受其他治疗;(5)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使用有创呼吸机者;(2)合并有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3)合并有肺部感染等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气指标有影响的疾病;(4)肝肾功能异常;(5)因精神疾病、无法正常交流、不愿配合等原因无法顺利进行研究。
临床为对照组使用常规疗法:针对原发病进行对症治疗,使用强心剂、利尿剂,给予解痉、吸氧、扩张血管等基础治疗。
研究组加用无创呼吸机:为患者取半卧体位,佩戴鼻罩,给予正压通气治疗,通气模式选择自主触发模式、时间控制模式,参数设置如下:(1)呼气压力:2~5cmH2O;(2)吸气压力:12~22cmH2O;(3)氧流量:5~10L/min。若患者有特殊需要,可根据其实际情况对以上参数进行相应的调整。
组间对比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6min步行距离、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心功能指标。可反映患者运动耐量高低的6min步行距离的测量方法为:患者在地面平坦、长度约为30m的走廊中从一端步行向另一端,步行速度尽可能快,走至尽头后立刻折返,6min后停止,计算停止前患者的总步行距离,以了解患者的运动耐量[6]。临床疗效判定依据为:(1)显效: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至少改善2级,且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有明显改善;(2)有效: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改善1级,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稍有改善;(3)无效:患者心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也未发生明显变化。有效、显效患者例数之和在总患者例数中所占百分比即为总有效率[3]。
数据资料的处理均使用软件SPSS 19.0,数据类型分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两类,表现形式分别为[n(%)]和±s,检验分别使用卡方值(χ2)和t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统计学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n(%)]
治疗前两组的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相近,P>0.05;治疗后再次对比,两组均有改变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具有更高的氧分压和更低的二氧化碳分压,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s,mmHg)
表2. 治疗前后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对比(±s,mmHg)
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 80.86±5.63 96.66±8.34 57.76±6.85 30.42±3.03对照组(n=30) 80.77±5.19 86.74±6.78 57.64±6.32 44.78±4.89 t 0.064 5.055 0.071 13.672 P 0.949 0.000 0.944 0.000分组 氧分压
研究组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6min步行距离均与对照组相近,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具有更高的左室射血分数和6min步行距离、更小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内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s)
表3. 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和6min步行距离(±s)
分组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 6min步行距离(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n=30) 38.34±4.87 54.07±6.64 58.92±7.22 41.02±3.41 48.24±6.85 36.12±3.63 255.24±11.28 443.05±28.79对照组(n=30) 38.44±4.96 45.91±5.87 58.96±7.34 52.19±4.21 48.31±6.23 40.67±5.31 256.09±11.55 336.42±17.13 t 0.079 5.043 0.021 11.293 0.041 3.874 0.288 17.434 P 0.937 0.000 0.983 0.000 0.967 0.000 0.774 0.000
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其可导致急性心源性肺水肿,使气道阻力增加,令肺顺应性下降,患者的肺容量将会显著降低,弥散功能也会出现异常,肺间质与肺泡将会出现水肿,受此影响,患者不仅呼吸肌做功会增加,血氧含量也会降低,从而导致呼吸窘迫、呼吸受阻,若不及时治疗将有可能引发呼吸衰竭,最终危及患者生命。对照组所采取的一系列常规治疗措施都是以缓解患者病情,但这些举措无法显著改善患者的低血氧问题,患者心肌缺氧问题依然存在,心功能得不到显著改善,患者依然会因为循环和呼吸衰竭及低氧血症死亡[7,8]。而研究组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可以快速纠正患者机体的缺氧状态,使其不再处于低氧血症的影响下,虽然无创呼吸机提供的机械通气也会对循环造成影响,降低患者的心排出量和心血容量,令患者血压降低,但呼吸机具有负面作用机制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带来积极的影响,甚至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以说,无创呼吸机可以通过压力的支持来使患者获得更多的氧气支持,在正压通气状态下,患者吸气与呼气更加省力,可以减轻呼吸肌疲劳,有效改善缺氧问题[9-11];同时通气治疗过程中采用的通气模式还可以避免肺泡萎缩,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进而纠正患者的呼吸衰竭等问题,由于氧气摄入更加充足,故患者心脏前负荷得到显著减轻,心衰也随之得到缓解,当心室前负荷降低后,肺淤血问题会得到改善,心室跨壁压也会发生变化,胸腔内部压力增加,减轻心室后负荷,而心室前负荷和后负荷均降低后,心脏输出量也会得到提高;此外,经过无创呼吸机纠正患者的缺氧问题后,心肌收缩能力得到恢复,常规治疗时使用的利尿剂和洋地黄将会更容易发挥其作用[12-14]。换言之,使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心肌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其心功能将会提高,预后也会得到明显改善。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治疗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并且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更高,左室舒张、收缩末期的内径更小,6min步行距离更长(P<0.05),可见无创呼吸机对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将李城锦[15]研究中加用无创呼吸机的研究组91.30%的总有效率、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氧分压和低于对照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0.05)与本文中研究组90%的总有效率、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氧分压和低于对照组的二氧化碳分压(P<0.05)进行对比,均较为相近,可见本研究结果真实可靠。
无创呼吸机应用于冠心病所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动脉血气状况、运动耐量和心功能,对其预后产生积极影响,故临床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患者加用无创呼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