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是承担高校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推进思政育人的主要角色。新形势下,营造“三全育人”微型生态圈,辅导员要创新工作理念,要突出“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整合思政育人力量,与广大学生走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共同进步,提升学生工作质量。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加强自我职业素养的提升,从空间、资源、队伍等方面,做好协同与互补,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全员成才保驾护航。
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辅导员更要变革育人方法,积极落实全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精神,拓宽“三全育人”实践路径,切实提升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成效。“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的提出,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赋能提质。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最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便捷。辅导员在平时,要融入大学生生活,与大学生“同场域”,在交流中提高思政理论和思想境界。同时,辅导员以“接地气”的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与大学生碰撞思想,获得与学生思想的“同频率”,更有效地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升育人亲和力。辅导员要保持积极的上进心,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要与大学生一起,多学习、多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与学生获得“同成长”。由此,“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有助于挖掘辅导员的工作潜力,增强辅导员队伍的“战斗力”,提升“三全育人”的工作“黏合力”,确保大学生思政育人工作落地、落实。
一、“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实施必要性
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状况,以及思想动态变化,要结合“三全育人”工作要求,积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提高思政育人工作质量。
(一)促进“三全育人”工作稳步下沉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目标,在实施中,辅导员要与学生紧密联系,将思政与学生工作贯穿在一起,推进培根铸魂工作落实。“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是对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的深入、细化,有助于辅导员与其他专业教师、高校其他部门人员协同育人。辅导员发挥自身的“桥梁”作用,坚持以生为本,关爱和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变化,给予针对性育人指导,促进“三全育人”工作得以全面展开。同时,院校通过细化相关制度、措施,从辅导员工作实践中,拓宽思政育人渠道。立足课堂教学,延伸素质教育,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再对接社会实践第三课堂,多渠道、多维度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和文化水平,确保理想、信念入心、入脑。
(二)发挥辅导员思政育人亲和力优势
辅导员在实践工作中,做到与学生“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拓宽了辅导员工作思路,让“立德树人”工作更有可行性、更有保障力。辅导员是学生思政工作的主力军,辅导员要肩负使命,要和广大学生保持同频、共振,想学生所想,解学生所急,疏学生所困。新形势下,网络化背景所带来的多元化思潮,给广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影响,辅导员要善用“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工作法,以足够的亲和力,与学生站在一起,通过把脉学生的思想,针对性地施以育人手法,来获得“润物无声”的效果。辅导员工作内容细碎,在学生日常生活中,要兼顾思政教育、学生事务管理,以及各類育人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辅导员要善于通过工作创新,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认同和信赖,提升育人的“温度”和效度。
(三)提升辅导员育人工作精准度
围绕“三全育人”,对于很多辅导员而言,感到工作面太大,思政工作没有细度,缺乏精准育人。课堂育人,以思政课程为主,学生存在被动,课外实践活动,以及整合社会资源,工作难度大,针对性不强,学生的参与热情不够高。“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的实施,辅导员通过调整自我工作模式,深入学生群中,做好校内外各项工作的联动与整合,从教学、管理、后勤、生活等环节,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拓展思政育人维度。辅导员以多重角色来展开学生工作,坚持“以生为本”,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兼顾学生成长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想法,精准施策,规避过去“漫灌”工作思路,提升了思政育人工作精准度。
二、辅导员“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辅导员承担着思政育人的重要职责,特别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辅导员要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要优化工作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温情的指导。在对“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应用中,很多辅导员还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原因是院校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中,多以制度、措施的方式,要求辅导员应该怎么做,一些辅导员并未充分认识到思政育人的重要性,降低了“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实效。
(一)缺失协同育人有效工作机制
“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各院校通过组织各部门、各方面教育、教学力量,来共同搭建“三全育人”平台。但应该看到,“三全育人”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在协同各方力量中,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导致分工不明确、职责划分模糊,协同力无法发挥。辅导员在“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中,最显著的职责是做好协同,要能够灵活衔接院校各项育人资源,保障工作落实。当下,很多院校缺乏对辅导员岗位制定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没有制度保障,难以形成育人合力。
(二)事务性琐碎工作耗费辅导员的工作精力
辅导员,面对的学生多,工作量大。一些学生日常事务,琐碎而多样,对辅导员而言,要做好帮困,要做好学院团学,要对接就业,要传达政策宣讲,还要处置一些突发性事件。千头万绪的事务性工作,对辅导员的时间、精力消耗很大,以至于很多辅导员无暇顾及别的事,整日处理与学生相关的事务性工作。如此一来,辅导员在思政育人中的角色难以发挥,也未能深入了解和解决学生心理、思想上存在的不良问题。辅导员不能很好地调整育人工作安排,不能抽离于繁琐的事务性学生工作,就难以落实“立德树人”工作部署,更无从谈起积累工作经验和总结育人方法。
(三)对新时代育人方法缺乏变革意识
对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很多辅导员习惯于传统模式,认为只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了解学生、多与学生在一起,就能解决好育人问题。事实上,现代网络化环境下,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辅导员不熟悉互联网、网络平台对学生做什么、想什么不了解,无法有效落实网络思政工作。“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的运用,使辅导员与学生站在同一场域,与学生保持同频对话,与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成长。这就需要辅导员要树立变革意识,要与时俱进,要转变思想,要重视新方法的运用。
三、推动“三同”育人法稳步落实的建议
(一)辅导员要转变理念,抓牢“三同”工作法
辅导员要做学生的“伙伴”。第一,场域上保持一致性。辅导员要放下身段,与学生做朋友,能够倾听学生的煩恼、心事,能够与学生一同面对人生、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困惑。辅导员与学生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将自己作为学生的好伙伴,给予学生话语表达权,辅导员也从中真实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为精准施策提供条件。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不相同,辅导员要接纳学生,要与学生站在一起,同场域的对话。比如,利用微信,与学生保持紧密联系,重视线上网络育人,发挥好隐性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第二,在思想上与学生保持同频率。所谓的同频率,就是要求辅导员能够把脉学生的思想动向,能够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用真理来感化学生,让学生与辅导员保持思想共情、共振。比如,辅导员通过与学生谈话、谈心,对学生心中的困惑给予纾解和引导,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信心,用温暖的语言激励和鼓舞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分享学生的幸福与欢乐,帮助学生感受到幸福和满足。同时,辅导员能够保持正确的立场,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提高学生的责任担当。第三,辅导员要与学生一起成长,辅导员要立足育人,关爱学生心理,要通过与学生一同解决问题,来获得同心同行,教学相长。很多学生熟悉互联网、乐于看网络视频。辅导员可以学习多媒体制作技术,将学生的成长制作成短视频、情景剧,让育人工作具象化、数字化。
(二)辅导员要提高思想站位,发挥协同育人“桥梁”作用
从“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中,辅导员要发挥自身“桥梁”作用,链接院校各项育人资源,提高学生工作质量。第一,辅导员要重视学生思想教育,主动学习思政理论和育人知识,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充分挖掘和整合育人资源,做好学生思政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第二,辅导员要主动对接其他专业课教师,积极与学生工作部门展开联系,围绕学生工作,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要素,丰富学生第二课堂与社会实践。第三,做好思政育人空间资源的整合。辅导员要重视线上育人与线下育人的协同,特别是当下,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社交的重要平台,互联网也是影响大学生思想的“最大变量”。一些学生热衷于网络游戏,辅导员也可以从游戏参与中,提炼优秀文化传统元素,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感,让思政教育如同“空气”,随时随地与学生保持联系。辅导员要主动学习互联网知识,掌握必备的网络技能。如借助于微信,引入网络原生性话语体系,摈弃过去“居高临下”的说教,通过听觉、视觉等感性符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学生展开思想交流。
(三)打造“大导师”育人团队,完善绩效评价
“三全育人”,要做好育人资源的深度整合。明确“大导师”育人目标,辅导员要与其他育人主体整合起来,从学生思想、学业、实践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在空间上,将心理工作室、党建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协同起来,辅导员参与学科备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辅导员协助专业教师,依托专业实践活动,促进企业文化、职业精神的渗透。同样,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精神需求,要找准学生思维“痛点”,将思政教育、心理学、社会学、文学、传播学等知识进行综合,以学生关注的议题展开平等对话。辅导员要善于从正能量播撒中,让学生获得批判性思维。另外,要加强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价,从教室走向校外,拓宽育人活动空间。在评价辅导员工作上,要对接“同场域、同频率、同成长”育人工作法,增加单列附加考核内容,激励辅导员探寻校内外育人资源,鼓励辅导员发挥个人专长。
四、结语
在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中,辅导员要正视岗位,要将教书与育人协同起来,要强调言传与身教的统一,要立足思想政治教育,兼顾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辅导员要转变思想,要积极面对学生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发挥辅导员的职责和使命,将“三同”工作法落到实处。辅导员只有通过场域对接、频率共振,才能为学生在精神层面获得共同成长奠定基础。
(雷希,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