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可 王李文
摘要:越后妻有从孤僻的“雪国之地”到成为影响最广泛的国际艺术节举办地之一,其中的转折点便是北川富朗策划的大地艺术祭,而这具有乡村土地特色的创意艺术产业,也成为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独特魅力,让这片正在荒凉的土地起死回生。本文主要研究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的背景、举办与运行模式,从中提炼出中国乡村振兴中可以借鉴的几点,并进行浅要的分析,给予中国乡村振兴一些新的启发。
关键词: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乡村振兴;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
引言:
越后妻有作为日本地区传统的偏远乡村,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等一系列萧条,但是大地艺术祭的到来仿佛一缕春风,唤醒了这片即将干涸的土地,成为越后妻有生命力的转折点,自2000年开展至今,策展人北川富朗邀请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来到有越后妻有,以这里的土地为灵感进行创作,创造了一批又一批只属于土地艺术的作品,通过这20多年来的发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也成为了影响最广泛的国际艺术节之一。
一、越后妻有从“雪国之地”的转变
越后妻有,一个常年冰封之地,作家川端康成在小说《雪国》里这样描绘它:“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就是雪国”曾经的越后妻有,是日本最重要的粮仓,但随着日本工业进程的加快,日本经济逐渐发展,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越后妻有和其他日本的乡村一样逐渐凋零,房屋逐渐减少或者荒废,年轻人不断前往大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政府筹措了一笔基金,邀请了当时在日本国内著名策展人北川富朗先生,希望可以借助藝术重新振兴衰败的乡村。
为了用艺术拯救越后妻有地区,北川富朗先生坚持“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理念,请来了第一批艺术家,但这在一开始并没能得到村民们的支持,尽管如此,北川富朗还是通过展示说明会,与当地村民交流他的艺术理念,终于逐渐获得当地农民的支持,在2000年第一届大地艺术节之后,大地艺术也是真正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经过20多年的发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国际性户外艺术节,同时也是“以艺术带动乡村”的典例。在越后妻有“雪国之地”的转变之下,有这样几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别具一格的艺术形式。大地艺术是一种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的艺术活动,在当时处于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大地艺术并不是像传统的绘画一样排列在艺术馆之中,而是艺术家自己内心去了解和表达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天空和河流,是土地的艺术也是生活的艺术。早期的大地艺术作品大都地处偏僻,其作品主要为了表达艺术家们的思想观念,并非有意去给观众们欣赏,但北川富朗先生赋予它创新的意义,他让大地艺术如鲜花般盛开在越后妻有,让大众去欣赏它,这不仅让大地艺术逐渐走进公众视野,也让越后妻有地区逐渐走进公众世界。
融入生活的创作理念。北川富朗先生认为艺术应该反应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他一直鼓励创作者走入乡村,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共同创作。基于此,越后妻有也出现了很多好的作品,“空屋改造”便是其特色之一,创作者利用越后妻有地区已经荒废的住宅和公共场合,结合当地人对这块地方故事的讲述进行改造,在为观赏者带来美的同时,也为居民带来了收入。这里的许多作品都是如此,艺术家在于当地村民的交流中反复塑造自己的作品,让它们逐渐焕发生机。
当地民众的支持爱护。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延续至今,支持并参与的村民从最开始两户变成了现如今两百多户,越来越多的人们能理解并加入到大地艺术之中,包括目前展品的清洁保养工作都是由村民们进行,由于大地艺术节越来越好,很多年轻人也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老人们的脸上也洋溢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也正是北川富朗所希望的,借艺术影响居民,让他们对生活再次充满希望和活力。
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大地艺术唤醒了越后妻有,也带动了越后妻有的经济链发展。自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开幕以来,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这也让越后妻有形成了展览,交通,讲解游览服务,餐饮,住宿,便利店销售等一系列产业结构,与大地艺术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由此,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也被联合国旅游组织确认为“2030年国际可持续发展”全球示范案例。
二、中国乡村振兴现状展示分析
中国自古以来便与土地紧密联系,并由此发展出中国独特的农耕文明,历经千年的延续,中国大大小小的乡村承载着中国不同区域不同特点的人文历史,地域特色,建筑风俗等。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发展差距逐渐拉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家乡进城务工,乡村人口老龄化趋势逐渐严重,有少些乡村因为地理原因无法开发越来越没落,甚至呈现出即将荒废之态,所以拯救乡村刻不容缓。
乡村振兴战略是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而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发展的新要求,随着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国乡村振兴的方式也逐渐改变,以前的引进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企业去带动乡村当地发展的方式已经逐渐被淘汰,转而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理念来引领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保持住乡村的生命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我国大部分乡村发展已经初步取得成就,各地政府普遍重视三农工作,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重中之重,乡村农业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民收入不断增长,除此之外,我国的畜牧产业也逐渐发展,成为居民收入的一部分。乡村振兴中,也有一部分乡村将产业链延长,开设本地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物美价廉的农产品加工品,走向富裕的道路。
由于各个地方农村产业差异较大,不少地区也兴起了“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互联网产业”“农业+文化”“农林牧副渔”等这些新型模式,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而最近几年,李子柒现象的出现表明人们越来越渴望着淳朴美丽的乡村,想要体验美好的农村生活的愿望,但这里的美好生活不在于仅仅满足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越来越注重审美和体验,重视丰富的精神生活。
但我国目前的很多农村振兴规划多采用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缺少对农村的实地实景实情和特色勘察,例如全国大大小小的农村普遍兴起旅游景区的建造,游乐设施千篇一律,一味的追求现代化的旅游基础设施,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其流失了自己乡村原有的特色产业,而且随着游客的到来乡村的环境也变得逐渐恶化,损害了原有的地域环境。这就要求官员干部在带动乡村振兴时对乡村进行重新审视,寻找新的活力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可持续化新发展。
三、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带给中国乡村振兴的启发
与越后妻有地区极为相似,中国的农村也正在艰难的经历衰败和变革。而大地艺术祭的出现不仅给日本的越后妻地区带来了发展和经济,也给千千万万个埋没的越后妻有带来了发展的生机。下面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讲述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给中国乡村振兴带来的启发。
首先,以政府力量为牵头,招募有志之士。
政策制定是实施乡村振兴的第一步,招募相关权威领域的有志之士,在对乡村本身进行各方面充分的考查研究确认合适之后,政府给予相关资金与精神力量支持,建立健全各职能相关部门,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政策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价。乡村振兴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涉及农业、农村、生态、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各个领域。越后妻有地区在此方面成立相关政府部门的统合,同时又招募了日本知名策划人北川富朗,既保证了政策和规划的专业性,也保证了乡村振兴政策实施的效率。
其次,要用艺术项目振兴乡村。
要做適合乡村的艺术。用艺术振兴乡村,就一定要使艺术形式适合乡村特色,我们已知的艺术形式有很多:音乐、设计、手工艺、非遗文化、大地艺术、现代艺术等等,这些艺术不应该是孤立的,而要与乡村相融合,比如与地形地势相融合、与当地建筑相融合、与当地民俗相融合、与当地文化传统相融合……总之要因地制宜,结合乡村选择最适合的艺术形式。
要做能带动乡村发展的艺术。我们要做的艺术项目,不单单是一场艺术活动,而应该是用艺术这种形式与乡村背后的文化、工艺、生活、故事等相融合,带动乡村产业链,从而达到推动乡村的社会,文化,产业,生态和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就是通过错落开各个作品之间的距离,集齐每个地方的小印章可以获得小奖品的方式增加游客在越后妻有的停留时间,带动了每个作品周围小镇的基础设施发展,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
再者,要获得民众支持,重视居民在其中的参与。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乡村振兴项目中,村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利益相关人和实施主体,对于村民来说,艺术振兴乡村这一活动不仅能为他们带来不一样的美的感受,也能为他们带来经济收益,况且很多乡村村民本身的知识技能、文化故事就是一件极佳的艺术品,所以在乡村振兴项目中一定要重视村民的参与。在越后妻有地区的大地艺术节中,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制作,都是由村民、艺术家、艺术节的运营者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使得艺术品跟越后妻有的土地相连,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最后,重视乡村生态体系的治理保护,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大地艺术祭在越后妻有开展至今,始终没有对越后妻有地区的环境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归根结底由于当地人们和政府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统筹环境资源的利用,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以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的理念而产生的环境后果,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保护原始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加之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在进行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更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乡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总结: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是第一次将大地艺术介入乡村复兴的成功案例,这种成功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乡村振兴中寻找艺术的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乡村都能走这条道路,一定要根据乡村原有的民俗特色因材而施,对于乡村而言,大地艺术介入乡村也不应该一味借鉴或者生搬硬套,而是应该走进乡村,融入乡村,从乡村的地域特色出发,走一条艺术乡村特色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在一定程度上既保留乡村原有的特色和面貌,又不断创新激发乡村文化新的生命力,促进乡村的不断发展,这才是艺术与乡村振兴相互结合又相互发展的最佳之路。
参考文献:
[1]日本浅山区振兴策略调查研究——以越后妻有艺术节为例[J].任亚鹏,崔仕锦,王江萍.风景园林.2018(12).
[2]共同缔造:高质量乡村振兴之路[J]. 陈前虎,刘学,黄祖辉,黄向球,厉华笑,段德罡,温春阳,梅永平,赵辉.城市规划. 2019(03).
[3]日本乡村振兴路径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牛坤玉,李思经,钟钰. 世界农业. 2018(10).
[4]浅析中国乡村借鉴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模式能否成功[J]. 张萌. 今古文创. 2020(35).
[5]浅析艺术介入乡村的积极影响——以许村艺术节为例[J]. 王园园. 中国民族博览. 2020(04).
[6]汪健:唤醒和激活乡村,需要艺术柔性之力[J]. 汪健. 艺术市场. 2019(08).
[7]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艺术乡建”策略研究[J].蔡安宁.中国集体经济.2021(14).
[8]日本当代艺术策展人北川富朗访谈[J].潘力,北川富朗.公共艺术.2016(05).
作者简介:
郭可可(2001-),女,汉族,河南商丘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美术学方向。
基金项目:
江苏大学第20批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C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