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源
摘 要:介绍了郑州“7.20”暴雨事件的风险背景及研究价值,并以此为例针对为在极端天气与特殊时期常态化防治耦合作用下从城乡规划学角度在解析优化原则的前提下,从空间规划、社会管理与未来展望三个层面提出规划应对策略,为现阶段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施工的深入、优化做相关性建议。
关键词:郑州“7.20”暴雨;海绵城市;韧性城市
引言: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连续性强降水天气。郑州市在20日16—17时,1h降雨达201.9mm;19日20时到20日20时,单日降雨达552.5mm;17日20时到20日20时,3d过程降雨达617.1mm。为郑州国家气象站观测记录以来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特大暴雨过程。[1]暴雨导致郑州市292人死亡、47人失踪。郑州市在在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受损情况下,因1例无症状德尔塔变异株感染者,郑州市随即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诊病例达138例[2],加大汛情期间救助、恢复工作的难度。
郑州因极端降水反应了现代城市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公共基础设施等难以有效支撑突发事件而断裂情况严重[3]。在当下特殊时期常态化防治耦合作用下,如何充分反思暴雨事件带来的教训是亟待深入研究探讨的课题。城乡规划作为直接对城乡物质空间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综合部署、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应首当其冲积极对此类事件进行研究反思,对现阶段规划设计、建设情况查漏补缺。因而,为进一步完善海绵城市体系的设计、技术与工程实施体系,本文希望在城乡规划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中,试构建极端天气与特殊时期常态化防治耦合情境下海绵城市深入与优化建议体系。
一、优化原则
针对极端天气实践进一步加强城市的排涝管理,落实城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最直接的技术路线应首先在海绵城市蓄洪结构对抗压强度与排水容量开展深入研究,在极端天气引发洪灾等自然灾害事件背景下提高城市综合抗灾排洪能力,增加最基本的防洪排涝空间容量。但在“后特殊时期时代”需从城市排污、隔离、消毒等多层面再次加权处理,在防洪规划建设视角下融合特殊时期常态化治理新要求,开展灾害风险评估,通过提出规划、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在抗灾排涝的基础上综合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影响。海绵城市应对发展方向应从抵抗极端天气的能力提升,到可以减小对生态环境影响、适应并快速恢复的规划建设愿景,从而提升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维度,保证城市安全同时提高城市韧性水平,实现研究预期目标。
二、空间规划编制
在国土空间“一张图”管理中,把自然灾害防治与极端天气应对融入其中,从而从源头提高城市在极端天气背景下的防洪排涝能力,深入、优化海绵城市的专项设计与建设。首先,在此基础上各大城市均应着重开展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中相关的专项规划:如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进行城市防灾风险评估,进行城市总体防灾空间规划,开展城市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防灾规划等具体工作。其次,加强城市基础要素规划的完整度:如在城市涉水规划中保障城市供水网络稳定,加强供水安全建设,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在城市总体竖向规划中详细制定各主次干路的路面标高,保障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多层次提高城市抗灾害风险能力,从而增强城市韧性。
同时,特殊时期常态化防治工作具有极大的突发性、复杂性等特征,应对策略也相应的要求高、任务重。在宏观维度应积极建设特殊时期应急处理、救治等相關设施,编制特殊时期医疗防治设施专项规划,从社会公平视角下针对特殊人群构建管理体系等试验性探索;而在低空视角下尝试对人群聚集管理,城市微环境进行检测管理,如特殊时期期间污水检测、处理等。“后特殊时期时代”需全方位、多要素推动城市更新,进行特殊时期隔离与病毒消毒等多层面的防治,形成可持续的应对体系。
三、社会管理与未来展望
《郑州都市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提出,2030年达到50年一遇的国家排涝标准,但郑州“7.20暴雨”反映出部分实际建设应对降雨能力不足5年一遇,与规划建设标准存在出入。郑州“7.20”暴雨事件反映出郑州市在城市规划建设落实防灾减灾要求不到位,多数排涝分区未达到防洪排涝标准,从而雪上加霜造成更加严重的重要公共设施、基础设施损坏缺失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大工程施工验收力度,严格防止擅自变更设计、施工质量不合格等情况出现。在后续城市管理过程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及时在全社会积极开展救灾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抗风险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
在当下智慧城市发展趋势下,防汛抗洪管理也应更新以往建构的尝试,应充分结合大数据和新技术的前瞻性作用,与城市实时相关检测数据联动,积极创新多部门协作模式,促进城市精细化与动态化管理,从而提高城市有关部门监督、管理成效,切实提高人居生活环境质量。
四、结语
极端天气与特殊时期常态化防治双重背景耦合作用于海绵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与管理时,应注重城市物质空间的相互作用之外,更应从社会、政策、经济、生态、技术等领域要素间全面协调控制;在多要素协同扩大排洪蓄水空间容量的横向维度的探讨与优化时,又要在纵向维度完善全季度日常的使用效能。极端天气与特殊时期常态化防治耦合作用下海绵城市优化需着手于多要素、多时空动态平衡,才能有所成效的提高城市韧性、体现公平、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灾害调查组.《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R]. [2022-01-21]. https://www.mem.gov.cn/.
[2]郑州市人民政府.郑州市召开第十七场特殊时期防控新闻发布会[EB/OL].(2021-08-19)[2021-08-21].http:www.he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