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江苏将继续扎实地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集群和产业链创新工程、壮企强企工程和产业链优化治理工程。
江苏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持续实施“产业强链”和“百企引航、千企升级”行动计划,部署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现代化重大项目,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创新引领力和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领航企业,努力打造新型电力和新能源装备、物联网、工程机械、高端新材料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布局。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和有力支撑。作为制造业大省,多年来,江苏省发布各类扶持、指导政策若干,对固链、补链、强链进行探索,不断夯实制造业产业实力,向着制造业强省的方向大步迈进。
“链长制”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圈
2020年6月,南京召开市委常委会暨市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的工作方案》。《方案》明确由7位市领导分别担任8条产业链的“链长”。一个月后,江苏首批“链长”正式登场,主要导向为主要领导挂帅,负责一个或多个产业链,引导产业链做大做强。
简单来讲,“链长制”就是着眼于贯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它通过介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同环节,以“链长制”方式在要素保障、市场需求、政策帮扶等领域精准发力,形成稳定、发展、提升的长效机制。
“链长制”自产生起就与科技创新“魂牵梦绕”,产业链和创新链加速融合成为近年来先进制造领域的关键词。“‘链长制’首先体现了省里对先进制造的重视,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 江苏省苏科创新战略研究院院长李荣志认为,“链长制”加强了顶层设计,由省领导牵头,在工作机制上高效推动科技要素流动。
说起“链长制”,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链上的重点企业浩鲸科技副总裁任勇认为,企业从中获得的服务和支持可谓“立竿见影”。2020年8月,产业链“链长”与南京的软件和人工智能产业链重点企业58位企业家代表进行了一场早餐会,任勇提了一个建议:希望政府政策和行业产业政策可通过信息化、科技化手段来服务于企业。没过多久,南京市科技局、大数据局、工信局等多个部门就和他联系反馈,解决问题。
“链长制”推行以来,在政府的帮助下,江苏省部分企业进行了供应链与创新链的整合融合。苏州金龙汽车销售公司总监助理刘宝坤介绍,通过科技创新攻关,如今新能源中巴的生产线上,许多重要零部件已经实现了本地化配套。“我们这款新能源车大的零部件,包括驱动电机、车桥、冷却系统、座椅、地板的供应半径非常短,那么我们在物流成本的节省和响应速度上,就非常具有优势,整车生产(成本)至少节约10%。”
“链长制”虽然是地方政府在经济治理中的主动担当,但产业创新、技术攻关最终还是要靠企业自己。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冀宁认为,“链长”一定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产业强链”行动计划
2021年1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的通知,聚焦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江苏省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链。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为何要提出这样一个计划?
2019年8月,中央财经委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央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多次强调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江苏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指出要“聚力推进产业链现代化,制定实施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卓越产业链竞赛”;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再次就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进行部署;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推动重点产业链发展水平全面提升、优势产业链国内领先地位不断加强,力争卓越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编制《行动计划》是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的重要标志。
根据《行动计划》,江苏省将着力构建产业强链工作领导机制、实施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行动等。随后《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填补了江苏省营商环境建设的立法空白,推动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托起产业链跃升之路。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要通过产业链的培育,在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省政府参事徐康宁表示,“十四五”期间,需持续加大政策“正向激励”力度。
2021年3月,《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 首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这一关键词。这就要求既要实施产业链安全可靠工程,大幅提高产业技术自给率和安全性;又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构建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还要依托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资源对接等模式提升产业链运行效率和联结水平,形成合作共赢生态体系。
“对标国家中长期规划,在新发展格局下江苏要着力承担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产业等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和国内市场替代的重任,肩负起与长三角共建产业链、共享创新链,为全国强链、补链、扩链发展探路的重任。”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朱庐宁认为,“十四五”期间,江苏应重点加快构建以国内为主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力争实现“区域自给”。
补链强链见成效
2021年9月27日,江苏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省政府关于推动产业链现代化情况的报告。
“近两年来受疫情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短期波动较大,产业链重构现象加剧,但总体上我省工业和制造业运行平稳。”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谢志成介绍,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15.1个百分点左右;预计实现利润59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長45%左右,增速比去年同期回升42.1个百分点左右。
从产业基础来看,江苏制造业产业实力不断夯实,2021年上半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6%以上,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从集群培育来看,6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称号,总数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一;从产业链发展来看,50条重点产业链发展势头良好,多个行业形成了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从研发设计到加工制造的完整产业链条;从产业创新来看,“十三五”末,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跃居全国第二;从企业发展来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1万家,占全国比重约12.6%,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达89家和285家,均居全国前列,形成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链主”企业、领航企业。
当前,江苏省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江苏省制造业和产业链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问题。“产业基础还比较薄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产业层次在国际分工中总体处于中低端,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够强,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谢志成说。
下一步,江苏将继续扎实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卓越产业链打造工程、集群和产业链创新工程、壮企强企工程和产业链优化治理工程。到2025年,全省将形成10条以上综合实力国际一流的卓越产业链,1个综合实力国际领先、5个综合实力国际先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围绕重点产业链培育10家千亿级领航企业、100家单项冠军企业、1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10000家规模创新主体,培育享誉全球的“江苏制造”名企名牌,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