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传统角色的文化创意设计

2022-05-23 19:52苏明菊
参花(下) 2022年3期
关键词:秦腔创意设计戏曲

一、前言

秦腔是中华民族戏曲艺术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原始娱乐性功能弱化,受众群体范围小。为了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应探究秦腔的审美价值,并以现在的文化追求方式进行创新性开发,对秦腔传统角色进行文化创意设计。

我国注重对文化产业的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离不开创意元素的融合,文化创意为传统文化提供了融入现代社会的平台,使传统文化不再曲高和寡。文化创意的多元化,激活了传统文化资源的活态基因,提高了文化创意的民族辨识力和产业竞争力。本文针对秦腔艺术的文化及创意设计进行研究,分析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的结合,为秦腔传统角色的文化创意设计提供发展思路,以促进秦腔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研究背景

(一)秦腔艺术的文化价值

秦腔拥有2000多年历史,是我国具有地域特色的剧种,主要流行于西北地区。秦腔始于秦朝,经过演变,成为国剧开山鼻祖,文化气息浓重,韵味饱满悠长,具有一定的感染力。但秦腔的发展离不开大众的关注,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秦腔艺术面临着发展和传承危机,要想吸引青年观众,就要不断创新秦腔艺术研发,扩大秦腔的受众群体,让更多的人感受秦腔艺术的文化价值。

(二)秦腔文化创意设计的研究

陕西省对秦腔艺术做了初步研究,西安市档案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等单位正在启动秦腔文化创意设计相关课题。目前,秦腔文化创意设计及产品市场缺位,秦腔类文创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对剧种内涵与特征的深入探究,未能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产品生产与传播。

三、传统文化与创意设计结合的现状

(一)文化创意的基本概念

文化创意包括文化和创意两方面,二者关系互融互通。文化包括知识、信念、价值观念等,还可以实物体现。文化创意是以文化为载体,融合多元视角进行创新的文化现象,是对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再创造。

(二)文化创意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反映一个民族的地域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完整、内容丰富,具有中华民族特色。文化创意除了具备文化属性,还包括创意市场的民族辨识力。文化创意是对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并创新发展的过程,是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创新设计。

(三)戏曲文化创意开发现状

秦腔具有广泛的文化市场和创意设计空间。针对秦腔类文化创意设计进行深入调研,文化创意开发应用前景广阔。首先,在戏曲动画文化创意开发方面,我国目前以昆曲为代表的《粉墨宝贝》戏曲绢娃,充分融合了动漫文化,对秦腔文化创意具有借鉴意义。不同戏曲种类,应遵循表演角色的服饰、装扮,符合审美特征,但目前都是参考表现,缺乏剧种的独特性。因此,戏曲文化创意设计应融合技术,把握秦腔文化内涵,突出设计感和文化内涵。

(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创意开发

优秀传统文化创意表达主要是彰显文创产品的张力,吸引用户关注,表达文创产品内涵,实现文化传播目的。文创产品在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应蕴涵观念的表达,而不是表象的、符号化的对齐,应将重点落在“意”的表达上。艺术创新离不开当前社会的流行元素,应符合大众审美取向与时尚内涵,传统文化重构应消解高雅文化,缓解生活压力,给人以轻松、娱乐的文化氛围,让古籍中的经典篇章“活起来”,找到传统与现代的突破口。(如图1所示)

四、秦腔传统角色文化的基本认识

(一)秦腔传统角色的分类及特点

行当是戏曲中形象的规范化与艺术化体现,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式。戏曲表演应在人物塑造上从年龄、性别、身份上进行把握,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类。随着表演艺术的积累和实践,细化为“四生六旦二净一丑”十三门角色,其中生分为须生、武生、小生、娃娃生;旦分为彩旦、正旦、花旦、小旦、武旦、老旦;凈分为大净、毛净;丑分为小丑、武丑、文丑、老丑,讲究神韵与做派,优美中尽显肃穆之势,矫健中尽显伟岸之韵。

(二)秦腔传统戏曲服饰的分类及特征

为了表达戏曲的内涵,服装对人物塑造作用较大,可以烘托角色性格特点,表达角色人物年龄、民族、身份等。秦腔服饰不断发展和传承,服饰体系完整,华丽不失古朴,见证了华夏民族服饰文明,具有历史时代特点,又不失生活特色,是极高的美学追求。秦腔戏曲服装分为蟒、靠、帔、褶四大类。正色分为黄、红、绿、白、黑五种,副色分为紫、蓝、粉红、湖色、古铜五种,穿插刺绣等各种中华传统纹样。秦腔冠帽有冠、盔、帽、巾四类,鞋分为靴、鞋、履三类。服装有铠、八卦衣、斗篷、宫装、马褂、裙、坎肩等。不同服饰装扮,表现的人物形象不同,因此,抓住服饰审美特点才能领会戏曲意蕴。

(三)秦腔的舞台表演对角色的塑造

秦腔是一门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四功,为了表达舞台角色形象,通过手、口、眼、身、步五法表达人物角色和剧情体现,四功五法作为表演与特技的融合,提高人物角色的艺术效果。秦腔舞台表演是从生活中提炼,顶灯、吹火、甩发等表演绝技增强了舞台表演效果。秦腔装扮中胡须表演分为摆须、噙须、摇须等近二十种。不同胡须表演角色表达不同,其中噙须表示暗下决心,摆须表示急切的神态,等等。表演程式包括角色举手投足间的情感表达,所有的表演动作都有一定的章法,符合戏曲规范,能塑造丰满的舞台人物形象。

(四)秦腔传统角色服饰与地域民间艺术

秦腔创意设计不能与地域审美割裂,要符合人文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西北地区浓郁的文化风俗,赋予了秦腔无拘无束的风格。秦腔戏曲艺术发展过程中,与民间艺术不断交融借鉴,汲取了民间艺术精神内核,反映了秦地百姓淳朴自然的生活。秦腔传统角色包括陕西民间剪纸艺术、关中皮影艺术、陕西农民绘画艺术、陕西刺绣艺术,不同的民间艺术运用到秦腔传统角色服饰中的内涵不同,例如《白蛇传》充分运用了剪纸艺术。皮影色彩包括红、绿、黄、黑、白等颜色,不同颜色表达的角色身份不同。《回荆州》是明朝凤翔民间艺人创作的,对秦腔戏曲服装影响较大。刺绣文化运用在秦腔戏曲服饰中,例如,皇室贵族运用龙团凤纹样,文官运用仙鹤纹样,武将运用狮子、麒麟纹样等,普通人家小姐运用喜鹊。刺绣图案及方式不同表达人物的性格与身份也有所区别。

(五)秦腔艺术的写意与装饰特征

秦腔舞台艺术特征注重对人、事、物的提炼,秦腔服饰、脸谱有各种丰富的色彩和线条,通过对服装颜色、纹样、装饰的表现,塑造不同角色性格。秦腔的装饰性除了包括服饰装扮,还包括场景布置、道具的使用等,彰显了地域特点与民族特点,使用传统图案和工艺技法,提高秦腔的舞台艺术魅力。

五、秦腔传统角色的文化创意设计策略

(一)秦腔文化创意设计的意义

秦腔受众群体越来越趋于老年化,剧院里缺乏秦腔文化创意类产品,不能将秦腔传统角色素材及时转换为有吸引力的产品。因而要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提高秦腔艺术的影响力,让更多青年群体了解秦腔文化,传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应提高秦腔艺术的活力与价值。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各种短视频满足了人们娱乐生活,弱化了秦腔的娱乐功能,但艺术价值尚存。要迎合社会大众的需求,对秦腔艺术进行创意转化与价值重构,拓展秦腔文化的传播范围,为融入大众提供新路径,激活秦腔的艺术魅力。其次,与现有的文化创意相融合。借助文化IP孵化概念,对秦腔文化内容进行转化,扩大秦腔文创产品的影响力,借鉴现有戏曲类文化创意开发模式。最后,以秦腔艺术为传播媒介,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为秦腔艺术搭建宣傳新渠道。

(二)秦腔传统角色的文化创意设计思路

首先,应塑造秦腔舞台的艺术角色。秦腔发展艺术体系健全,为文化创意设计提供了充分的理论资源,通过不同形式的秦腔舞台表演,对秦腔艺术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悟,为角色塑造提供了指导。从角色姿态上塑造表演程式,包括“子午相”姿势设计,精气神的提炼等,总结出戏曲美学特点。秦腔的角色个性要通过戏服色彩来塑造,从传统五蟒五靠扩展到十蟒十靠,色彩、纹样更加丰富,给大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塑造秦腔角色的气质,让角色充满对生命的敬畏、渴望与激情,突出关中人的独特气质。其次,文化创意创作要点应从视觉元素、多元化角色形象、角色形态的动态效果三方面进行把控。打破传统思维窠臼,从二维角色向三维角色改变,衍生更多的秦腔文创产品。

(三)秦腔传统角色的文化创意设计流程

秦腔艺术文化创意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应全面分析当前戏曲类文化创意产品的需求动向、潜在的开发倾向和同质化现状。应对秦腔传统角色文化创意与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创新设计出有秦腔韵味的角色形象。第一,应做好市场调研。对秦腔传统角色文化创意有基本的认识,结合商业案例及市场潜在需求调研分析,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思路。第二,整合资料。应对秦腔传统文化创意的内涵、现状、发展路径、开发思路和目的进行分析,从舞台表演、角色造型、艺术装饰等方面进行资料整合。第三,文化信息转化。应对秦腔角色文化视觉符号及文化创意设计开发要点进行分析,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转化传播方式。第四,角色概念设计。借助文化信息转换,发挥秦腔文化的多元化艺术特征,将文化特色融入文化创意,提高秦腔艺术的影响力。第五,创建三维数字模型,提高秦腔角色的艺术美感。第六,孵化角色IP,创建文化内容输出平台,培育角色性格,不断创新发展秦腔文化内容。

(四)秦腔传统角色文化创意设计的关键

首先,应把握秦腔传统角色文化及设计符号转换,包括服饰、色彩、头面等文化信息,应从秦腔文化出发,提取和转换秦腔视觉元素。其次,设计方案应融合数字化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建模,将秦腔角色创新设计与数字化技术融合,寻求恰当的载体,促进秦腔文化内涵,创新传承与发展。(如图2所示)

六、结语

本文从秦腔传统角色与文化创意设计出发,分析传统文化元素创意设计的转化,扩大秦腔的受众面,帮助人们深刻认知秦腔传统角色的艺术造型与文化认知。在实践中汲取素材,融合现代流行趋势及思维模式,对秦腔传统角色进行创意设计,挖掘秦腔传统角色的审美内涵,促进后续秦腔文化的推广与宣传。

参考文献:

[1]张健,严思琪,卫倩茹.秦腔戏曲文化的地域特征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0(05):87-92.

[2]冶刚.“一带一路”视域下非遗类作品传承及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秦腔为例[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20,34(03):66-71.

[3]张健,卫倩茹,芮旸,李同昇.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展演空间的感知与地方认同——以“易俗社”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为例[J].人文地理,2018,33(01):31-42.

[4]兰宇.秦腔戏曲服装的装饰性审美效果分析[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8,32(01):30-38.

[5]陈满儒,王风娟.秦腔脸谱色彩意向分析[J].包装工程,2017,38(14):69-75.

(作者简介:苏明菊,女,本科,白银市会宁县太平镇人民政府,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化创意)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秦腔创意设计戏曲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戏曲从哪里来
诚诚&嘟嘟成都生活
首届山西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火热进行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