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书然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工作非常重要,因为其有助于学生整体认识把握科学知识及其深刻原理,最终高质量完成既定科学学习任务。鉴于此,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任课教师就需在科学素养培养目标的指引下不间断地进行教学研究改进活动,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实际学情以及其他教师的意见,以逐步优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与策略,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提升。
关键词:科学教学;科学素养;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通常而言,科学素养包含丰富的内容,如科学兴趣与求知欲望、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以及勇于探究新知的精神与态度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只有以上述具体素养为支撑,学生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实际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快速提升自身综合科学水平。由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每个小学科学教师都要创新教学理念,并以此为指引针对性改进具体教学培养策略,为学生创设更优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迅速积累科学素养,为他们进一步发展进步增添助力。
一、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科学求知兴趣
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求知兴趣与好奇心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基于此,他们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获取更多科学知识与相关技能。基于此,平时开展具体教学活动的时候,各小学科学教师就可以设置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科学求知兴趣,为学生持续学习进步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平时引导学生学习《水到哪里去了》部分科学知识的时候,鉴于一些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些不足,于是我就应用了问题情境策略。具体而言,在课堂教学中各个恰当环节,我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们提出了系列问题,如“平时生活中,在一些早晨我们会看到雾,那么雾的实质是什么?”“水和水蒸气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常温下,水一般是怎样一种状态?”“如果我们持续对一块冰加热,则其会有怎样的变化?最终会变成什么?”等,要求学生们自行思考解答。在此过程中,几乎每个学生都会被疑问与未知调动起好奇心,也可以在探得问题答案的同时获取满足感与成就感,所以他们的科学求知兴趣即可以大幅提升,为他们之后的深入学习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组织合作讨论,深化学生科学规律理解
科学素养中极为关键的一项内容就是对科学规律的理解把握,而这也是每个学生都需努力的方向。但实际上,很多教师所用方法手段都较单一或有所局限,不利于学生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由此,实际以小学生为对象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任课教师就可以适时组织学生们进行合作讨论活动,以帮助学生深化科学规律理解,助力其综合科学素养稳步提升,最终达到理想高度。
例如,平时基于《水能溶解多少物质》部分科学知识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在开始阶段先按照既定计划教授给了学生们充足的基础性科学知识,促使他们相关素养与能力有所提升,但这样远远不够。于是,当基础教学活动告一段落的时候,我特意留出了一定的课堂空白,同时根据对学生们的了解而将他们划分到了一个个不同的小组当中,鼓励各小组学生共同就我先前所讲科学知识与规律进行讨论交流,深化理解。另外,我还基于先前内容向学生们提出了诸多练习题目,要求各小组学生共同基于所学进行讨论分析,尽力自主探得各个题目的答案,进一步打开思维理解系列科学知识与相关规律。这样,通过上述系列合作讨论活动,几乎每个学生对科学知识与规律的理解都可以进一步深化,以为其大幅提升科学素养与能力增添极大助益。
三、鼓励质疑提问,拓展学生科学探究思维
对于小学阶段学生而言,良好的学习探究思维既是学生必备素养,也是其持续深入学习积累科学知识的助力,每个学生都需为此付出努力,否则终将难以完成预期的科学学习实践任务。鉴于此,平时针对小学阶段学生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的时候,各任课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质疑提问,给予学生充分锻炼机会,切实促進学生科学探究思维拓展,为其优质学习助力。
例如,平时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学习《空气有质量吗》部分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因为充分认识到了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与意义,我即加强了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并给予了他们充分自主的机会。具体在各个恰当时机,我都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质疑并大胆提问,于是学生们提出了诸多问题,如“给皮球打气是否意味着增加空气的质量?”“用天秤能不能测量空气的质量?”“1千克水和1千克空气的质量是否相同?”等,并就此进行了讨论分析活动。这样,通过参与上述质疑实践,学生们的科学探究思维即得以大幅拓展,为他们提供综合科学素养与能力增添了坚实助力。
总之,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每个教师都需肩负的责任,而为了达到相应目标,他们就需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持续进行教学研究革新活动,尽力探索总结多元科学教学策略,以创设更优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优质学习,益于其科学素养持续稳步提升,不断趋近理想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瑜.基于科学素养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47):115.
[2]于红.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策略[J].家长,2021(34):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