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艳
偶尔翻阅古诗词,意外读到苏东坡生前最后一首写给儿子的诗《观潮》: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读来感觉五味杂陈,忍不住翻看苏公更多的词作和其生平往事,走近文坛巨匠苏东坡,走近北宋中期那段看似繁华昌盛却又外強中干的历史。
记得上高中时最喜欢背诵苏东坡的诗词,被其豪放与柔情兼备的诗词歌赋而着迷、为其志存高远又颠沛流离的仕途沉浮而嘘唏,为其随遇而安乐观清雅的气质所倾倒,为其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感动!
苏东坡,生于公元1036年,卒于公元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其辞赋与书画造诣颇高,善钻研美食。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宋哲宗时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曾上书皇帝力陈王安石变法之弊遭排挤外放,后因与当权者司马光政见不一被贬黄州,一生多次被重用、遭排挤、被外放,最远流放过海南。宋徽宗时爱惜其才华大赦其回京,途中不幸病逝于常州,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一代文坛巨匠在仕途沉浮中,不改初衷,不移其志,用铮铮铁骨、浩浩丹心,守正不阿,深得为官之地百姓爱戴;其高风亮节和绝世之文采深得文人墨客之推崇,同时期诗人秦观有诗为证“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苏徐州”。
我自知学问浅薄,对于苏东坡只能仰视,但仍愿意把我心中、眼里的苏东坡和您分享,不吐不快。
豪放与柔情兼备的苏东坡,有诗为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其豪放洒脱跃然纸上。而读到他写给亡妻王弗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小轩窗,正梳妆,相见无言惟有泪千行”则让人不禁感叹诗人的长情与多情。
宦海沉浮仍不改其报国悯农之心。苏东坡不到20岁就考中进士,且“一门三进士”,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为官刚正不阿,诗词赋、散文、绘画、书法等方面均成就卓著。当年考进士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欧阳修感叹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可喜可喜”。而宋仁宗初读轼、辙制策,更大喜曰“:为子孙得两宰相矣!”得到最高掌权人的赞许和赏识,想来苏东坡的仕途应该是平步青云,前途不可限量。但因为他“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屡遭持不同政见者妒忌排挤,虽一腔报国之志、满腹经纶文章,未能在政治上施展抱负,反而三番两次被外放、降职。虽半生颠沛,甚至居无定所,但仍不改“拙于谋身,锐于报国”的初衷,带领当地百姓治洪涝、抗旱灾,疏通西湖,发展农事、兴办学堂,著名的“苏堤”就是杭州人感念他的政绩和美德用他的姓氏来命名的。
宋哲宗时期爱其才干,再次启用苏东坡,他在其位谋其政,仍不媚权倚势,又因与司马光政见不一,二次被贬至黄州。在中年时甚至被外放到过广州、海南。人生无常,宦海沉浮,豪放如苏东坡也是一怀愁绪,满腔寂寥,但其仍未放弃忧国忧民之心。有诗为证:“崎岖世味皆尝遍,寂寞山栖老渐便,唯有悯农心尚在,起瞻云汉更茫然。”在人生的低谷,已步入中年的苏东坡在回顾半生自己的遭遇,生活艰难,友人渐渐远去,虽寂寥艰苦但他没有自暴自弃,愤世嫉俗,反而洞察世事,乐观豁达,在精神上得到了升华,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流传千秋的好文章,著名的《赤壁赋》就是创作于他外放黄州之时。
海南岛儋州是苏东坡最后的外放地,当年的海南可不比如今宜居,属于边塞蛮荒之地。“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当地的地方志记载“宋苏文公之谪儋耳,讲学时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则公启之”。“诗书风月里,坐行起居时,顺自然而养,向内心而生”,诗人的这几句话可谓是对自己在人生逆旅海南生活的真实写照。写到这对诗人留给儿子的那首《观潮》也许更有深刻的感悟了,人生在历经起起落落之后要返璞归真,洗尽凡心,归于自然。《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苏文公做到了,他在贫困时仍用自身的知识去为当地百姓讲学时道,其高风亮节和悯农报国之志相比他在诗词绘画和书法上的造诣更让人敬仰和爱戴。
苏东坡生活的时代,北宋还算盛世,同时期的著名诗词大家层出不穷,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学巨匠争奇斗艳的百花园中,我独爱苏东坡。苏东坡一生诗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也很多,即使是他被贬被流放期间,他的诗文被禁,仍在坊间悄悄传颂,可见其人格魅力和作品受人喜爱程度。
生在穆民之家,与东坡肉、东坡肘子无缘,但想来一代文豪在厨间研究烹煮美食,此景只可天上有,人间有幸能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