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
近日,中国民生银行(下称“民生银行”)公布2021年财报数据。
作为中国第一家主要由民营企业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的发展一直颇受各界关心,经济增长放缓、金融监管力度日益趋严,风险压力上升等多重考验压在这位26岁的青年银行身上。过去的一年,经历多重磨难的民生银行在管理层的带领下,承压而上、以韧克艰,保持着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势头。
年报显示,2021年末,民生银行(集团口径,下同)总资产达6.95万亿元,实现归属于股东净利润343.81亿元,营业收入达至1688.04亿元。年末的不良贷款率为1.79%,拨备覆盖率为145.30%。
2020年高迎欣董事长加入民生银行后,便对该行的情况进行深度分析,并领衔了一场刀刃向内的改革。2021年,民生银行改革总体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成。“民生银行的改革是稳妥的、渐进的改革,并非‘手术式改革’。”业绩发布会上,董事长高迎新从“转变经营理念、数字化转型、业务结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和组织效能提升、业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和激励约束机制”六方面总结改革工作。
“我行将2020-2022年确定为基础夯实和业务调整期。”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在2021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经过基础夯实和业务调整期后,该行将力争实现更健康、稳健、可持续的发展。
过去一年,民生银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定。报告期内,该行营业收入达至1688.04亿元;实现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343.81亿元,同比增加0.72亿元,增幅0.21%。集团总资产6.95万亿元,同比增长0.0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4.05万亿元,增幅4.98%;负债总额6.37万亿元,同比降幅0.67% ;吸收存款总额3.78万亿元,增幅1.28%。
一般情况而言,信贷结构不合理是银行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2021年,民生银行持续压降信托及资管计划、理财产品等非标投资,全面规范结构性存款产品设计,2021年非标投资日均规模同比下降2459.03亿元,结构性存款日均比上年下降4218.40亿元,此为“减法”;报告期内,通过腾挪资源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信贷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此为“加法”。
在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民生银行将信贷投放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四大重点区域进行重点倾斜;在行业布局方面,该行持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信贷、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领域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取得良好成果。
具体来看,针对传统制造业、专精特新企业,民生银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年末,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达至3466.85亿元,增幅15.41%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达至2680.96亿元,增幅13.98% ;制造业信用贷款余额710.34亿元,增幅33.89%。
普惠金融乡村振兴领域,民生银行针对于对不同客户和场景持续进行模式探索和产品创新,推出“农牧贷”“农贷通”“棉农贷”等特色产品,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164.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5.27亿元,增长3.44个百分点。另外,民生银行的脱贫地区贷款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均实现较快增长,已助力10家企业成功发行乡村振兴债券73.6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民生银行同样着重发力绿色金融,制定专项中长期发展规划,丰富产品体系,年末实现绿色信贷余额1073.1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3.76%。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围绕全新战略,民生银行强化信用风险全流程、全环节、全方位的主动管理,防范新增风险,加快处置历史遗留不良及问题资产,完善体制机制、加强资源配置,强化专业化处置风险,使资产质量进一步夯实。
报告期内,民生银行共清收处置不良资产974.75亿元,其中不良贷款清收处置839.12亿元,按照处置方式划分,核销348.58亿元、转让221.15亿元、现金清收114.18亿元、不良资产证券化74.84亿元、抵债等其他方式清收处置80.37亿元 ;非信贷不良资产清收处置135.63亿元。同时,民生银行加强已核销资产清收管理,坚持 “账销案存、权在力催”原则,报告期内收回已核销贷款52.04亿元。
在化解存量和严控增量的情况下,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生成率已呈下降趋势。报告期末,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79%,同比下降0.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稳中有升达至145.30%,较上年末提升5.92个百分点。副行长石杰在业績发布会上表示,预计民生银行2022年资产质量整体将持续改善。
面对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民生银行加强集中度管理,强化授信项目过程管控,坚持一户一策,过去一年,该行对公房地产授信业务余额降幅近两成,还单独成立了地产金融部。
截至2021年末,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授信业务余额为4734.44亿元,较年初下降1169.47亿元,降幅19.81%;其中,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603.02亿元,占比76.10%,比上年末下降787.98亿元,降幅17.95%。除此以外,民生银行的房地产相关净值型理财、委托贷款、合作机构主动管理的代销信托、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等业务余额为875.8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270.46亿元,降幅达到23.59%。
副行长石杰谈及房地产业务开发策略时表示,“2022年民生银行将继续高度重视房地产领域风险防范,严格贯彻执行监管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按照‘稳总量、调结构、强管理、控风险’的总体原则,分类分层,丰富合作产品,保持项目融资稳中有升,积极开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贷款及并购贷款业务;提升作业效率,加大业务储备及投放力度,优化客户及业务结构;严格准入管理,强化贷后监测,多措并举,保持我行房地产业务平稳发展。”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发展的分水岭,也是民生银行改换赛道的机遇。董事长高迎新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将体系性、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布局未来的新起点,制定数字化金融转型策略,加大资金、人才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民生银行致力于以数字化转型打造成“敏捷开放的银行”,也深知敏捷开放不能停留在技术、系统、工具层面,而是要从客户生产与生活全旅程出发,推进业务模式创新,优化客户体验。报告期内,该行的信息科技投入45.07亿元,同比增长21.75%,占营业收入的2.83%,同比上升0.73个百分点;科技人员数量增至3062人,同比增长16.65%。
另外,民生银行在年报中透露,该行成立了数字化金融转型牵头部门——生态金融部,用于启动多个重大生态金融项目,建立敏捷创新机制和配套支持机制,在生态银行、智慧银行实现重点突破,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
在数字化转型逐渐渗透各项业务的趋势下,民生银行的零售业务已然产生新的竞争优势。2021年年末,该行零售AUM突破2万亿元,按揭贷款增长居股份制银行前列,零售业务在全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中的占比分别提高2.5、3.2、19.5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民生银行零售业务利润总额增长了28.79个百分点达至280.82亿元;实现零售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68.38亿元,同比增长9.27%,占零售非利息净收入的43.42%,其中代理基金收入22.25亿元,代理保险收入9.28亿元,代理理财收入36.21亿元 ;实现零售银行卡手续费收入105.92亿元,同比增长0.83%。
聚沙成塔,水滴石穿。民生银行零售业务优势及竞争力已然渐显。
从私银及财富新品牌上看,民生银行除了传统的银行理財加快发展以外,还重点推动公募基金,包括“民生磐石”、FOF和“民生智远”系列的发展。2021年,该行公募基金存续规模1720亿元,同步增长41%;标杆品牌“民生磐石”系列产品存续规模645亿元,同比增长146%。
砥砺驰骋,积厚成势。面对未来,董事长高迎新表示,2022年,民生银行也将直面经济发展三重压力,把握长期向好的战略机遇,我们坚守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在推进战略布局中强化特色优势,努力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