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探析

2022-05-21 08:45万晓丹徐飞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学年水电站职业技能

万晓丹,徐飞亚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4)

0 引言

为推动职业教育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国务院于2019 年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的普遍做法,启动1+X 证书制度试点工作[1]。随后,《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出台,提出 “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2]。 这是继订单式培养、工作过程导向及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改革措施之后, 职业教育领域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内容。

1+X 证书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新型制度设计, 强调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 并将此制度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及探索构建国家资历框架的基础性工程。其中,“1”为学历证书,指学习者在职业院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完成学制系统内规定的学习任务后获得的文凭;“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指证明持证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从事该类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 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推行1+X 证书制度,重在发挥好学历证书的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3],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目前,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黄河水院”)已参与46 项1+X 证书制度试点,涵盖51 个专业。 学校按照“双高”建设的任务要求,以试点专业为引领, 在全校范围内推动1+X 证书制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融合。本文试以黄河水院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典型案例,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提供借鉴。

1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1.1 人才培养质量年际差异大

黄河水院于2007 年创办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考虑到专业实践性强、校园实训条件受限等因素,于2009 年实施“大修顶岗、双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3 个学期为基本理论课与课程实践训练、2个学期为综合实训或毕业设计、1 个学期为顶岗实习)。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期间,学生参与企业的“大修顶岗实习”,既能拓宽专业知识面,又能高效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毕业时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但是,因合作企业的水电站机组较少,且机组大修周期一般为3~4 年一次,所以部分年级的学生没有机会参加“大修顶岗实习”,综合性实训内容难以开展,所设置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真实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难以实现,课证融通脱节[4],最终导致这批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性较差。因受企业大修年限的影响,该人才培养模式下不同年级的毕业生人才培养质量差异性较大。

1.2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水电行业检修工、运行工、安装工等职业就业,相关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是“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为辅”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习,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因受实践条件限制,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岗位技能薄弱,学生毕业后需要先参加就业单位的岗位技能培训, 培训合格后方能投入工作。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增加了就业单位的二次培训成本, 也在无形中延长了毕业生的实习适应期。

1.3 师资队伍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建设起步较晚,部分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为水利水电工程, 这部分教师通过“传帮带”、假期短期培训、自身学习等形式可以有效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但集机组安装、检修、运行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技能却提升较慢。 师资队伍的专业差异导致学生的校内实训效果不理想, 这就亟需建设一支专业技能精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2 1+X 证书制度下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改革路径

2.1 打造产业学院,校企协同共建“2+1”人才培养模式

考虑到专业教育的特点, 为实现学生基于真实情景的实践性学习, 增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全面性、适应性和针对性,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黄河水院与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于2019 年签署框架合作协议,联合创建了黄河明珠产业学院, 开展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共同探究产业学院管理模式,健全以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水利精神培养为核心的资源整合、评价机制。

为进一步开展专业调整和优化工作, 强化实践课程体系建设[5],基于1+X 证书制度要求,黄河水院与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深度合作,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共同推进1+X 证书制度试点相关工作,创建校企协同共育、企业深度参与实践教学全过程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 所示),其中,第三学年第一学期的岗位实习采用“师徒制”跟岗实习。

2.1.1 构建长效校企合作机制

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 有限公司水电站数量多,机组大修次数多,相关岗位也多,工程师、技师和学生组成“师徒团队”完成教学活动,既解决了水电站大修期间人员短缺的问题, 又满足了不同年级学生第三学年的“大修顶岗实习”的需求,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创新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企业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培养的平台,学生就业后可直接上岗,降低了企业二次培训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学校为企业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教学资源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新进员工的理论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 校企双方互利互赢, 构建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2.1.2 补齐实践教学环节短板

“2+1”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过程适应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能够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要求的一致性。 校企双方深入研究产业学院的校企合作机制,企业提供真实的生产条件,较难实现的实践教学环节可转移到产业学院完成, 增强了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性, 这样既能解决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的问题, 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又能节约校内实训设备资金的投入。

2.1.3 促建高水平创新型教学团队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教学团队的部分教师理实一体化、 实操型实训课程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不足,无法适应1+X 证书制度关于书证融通的要求,亟需畅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与学校专业教师双向流通的渠道,而产业学院的建立就是助力教学团队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 专业教师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进修、教研活动、脱产(半年)模式或假期深入产业学院开展技能学习, 有效提升理论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可依托生产单位开展的科研项目,提升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还可通过引进行业企业技术能手、技能大师等途径,优化师资结构,构建一支理论功底扎实、职业岗位技能精湛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全局把控、规划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满足新技术、新技能、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无缝对接的教学需求。

2.2 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构建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对同类职业院校、研究机构、毕业生等开展调研工作,对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对应岗位所需的专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黄河水院和三门峡黄河明珠(集团)有限公司共同选定了水轮机检修技术、水工闸门运行技术两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1+X 证书制度试点专业建设项目,校企多渠道、全方位地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讨制订课证融通的专业课程体系。

按照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标准对人才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6],以培养学生岗位能力为主线, 使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技能标准[7],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职业技能标准的一致性。 依据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标准中的课程要求,结合X 证书考核内容要求, 重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 所示),重新制订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力求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对接, 同时强调对团队合作、工匠精神、自我管理等职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核心课程名称 对应证书 职业技能要求 融通方法机械基础 具备设备部件结构及类型基础知识 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机械基础实训 具备初步的机加工等专业技能 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水轮机 具备水轮机类型及内部结构、 各部件作用和类型等基础知识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水轮发电机组安装与检修 具备机组拆装工艺及水轮机检修等专业知识 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机组运行管理与故障分析 具备对水轮机机械设备常见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措施等专业知识水轮机检修技术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机组安装与检修实训 能初步进行水轮机转轮的检修; 能初步进行机组主轴及轴承的检修;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机组安装与检修岗位实习(跟岗) 熟悉水轮机机械设备检修及常见故障、缺陷处理等技能 在原有内容上强化岗位实习(检修岗位) 掌握水轮机机械设备检修及常见故障、缺陷处理等技能 在原有内容上强化水电站管理 水工闸门运行技术具备水工闸门结构、运行等专业知识 新增内容水工观测岗位实习(跟岗) 熟悉水工闸门运行操作等技能 新增课程

遵循教育规律和知识的关联性, 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 使产业学院实训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形成融知识、技能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的课程体系[5]。 课程教学内容重构前后对比情况如表2 所示,主要变化是缩减了专业实习、水电厂运行仿真实训、机组安装与检修实训等校内课时,增加了学生在产业学院完成的岗位实习(跟岗)课时。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关课程的开设要有一定的梯度性,相关课程安排在相邻学期,以保证学生对职业技能、知识、能力学习的连贯性。

2.3 基于信息技术,推进思政教育与教育教学有机结合

为契合“互联网+职业教育”要求,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黄河水院通过校内激励政策(行业竞赛获奖、精品在线课程建设的奖金设立,培训费用的增加等)的颁布实施,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积极推进水电站在线开放课的开发和应用,以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构课堂教学的新生态、促进因材施教,从而满足学生多样化、多元化的发展需求。

课程名称 重构前 重构后学时安排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 学时安排 实践教学时间安排 备注入学教育与军训 3 周 第一学年上 3 周 第一学年上测量实习 2 周 第一学年下 2 周 第一学年下测量新技术实习 1 周 第一学年下 1 周 第一学年下AutoCAD 综合实训 1 周 第一学年下 1 周 第一学年下电工实训 1 周 第一学年下 1 周 第一学年下金工实习 1 周 第二学年上 1 周 第二学年上机械基础实训 1 周 第二学年上 \ \ 删减水轮机选型及水电站课程实训 2 周 第二学年上 1 周 第二学年上 学时减半、学期调整专业实习 2 周 第二学年下 1 周 第二学年下 学时减半水电厂微机保护实训 2 周 第二学年下 2 周 第二学年下水力机组辅助设备实训 2 周 第三学年上 2 周 第二学年上 学期调整现代观测技术实训 1 周 第三学年上 1 周 第二学年上 学期调整水电厂运行仿真实训 4 周 第三学年上 2 周 第二学年下 学时减半、学期调整机组安装与检修实训 3 周 第三学年上 1 周 第二学年下 学时减1/3、学期调整调速器技术实训 2 周 第三学年上 1 周 第二学年下 学时减半、学期调整水工观测岗位实习(跟岗) \ \ 4 周 第三学年上 新增水电厂运行岗位实习(跟岗) \ \ 4 周 第三学年上 新增机组安装与检修岗位实习(跟岗) \ \ 4 周 第三学年上 新增

同时, 专业教师还多维度探索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程内容的契合点及课程内涵建设, 多角度探索专业课程教学基础上的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举措,促进技能学习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通过开展常态化的集体备课、 集体研讨等活动,大力挖掘爱国主义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打造专业课程思政阵地,发挥课堂教学隐性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2.4 校企深度合作,共同推进课程评价体系改革

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更有利于毕业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还需同时推进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确保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效性, 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其中,“X”证书的考核与评价需要行业企业深度参与, 应赋予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切实的评价权。

学生在产业学院完成的岗位实习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为产业学院兼职教师)共同进行评价,采用“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评价方式(如表3 所示),其中企业指导教师具有一票否决权。同时,产业学院成立由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的专家督导委员会, 对上述评价工作开展评估检查, 检查结果与指导教师的课时费奖励挂钩,合格、优秀者受奖励,不合格者受惩罚,对其中问题严重者,将取消其培养培训资格。

权重过程性考核60%校外指导教师40%校内指导教师20%结果性考核占比40%评定准则 备注根据学生岗位实习表现、实习时间等进行打分企业教师具有一票否决权根据学生实习态度、岗位要求、问题分析能力等进行打分根据学生成果完成情况、答辩情况等进行打分

3 结语

1+X 证书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加紧密地对接行业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赢, 对加强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黄河水院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依托产业学院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1+X 证书制度要求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融合起来,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岗位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思政、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持续开展改革实践, 以期为培养符合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职业岗位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年水电站职业技能
里底水电站工程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白鹤滩水电站有多“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水电站设计》2020年总目录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