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以这种方式记录和凭吊,让更多人认识、记忆和怀想——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美丽善良的女性曾经来过……
——题记
岁暮冬寒。冬日的夜晚,一夜漫长过一夜,婆婆离开我们三十五天了。整理五月份家庭笔会的图片和影像,诸多情境,恍若昨日。
那是五一小长假第三天的上午,春日的阳光温暖和煦。长白山宾馆秋实厅,近三百平方米的大厅里挂满了以公婆为主的全家人的书画作品,厅正中间悬挂着“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家庭笔会”的横幅,入门处有公公为笔会撰写的前言。卧床三月余的公公也来到了笔会现场,不仅新创作了数幅书法作品,甚至已不需要轮椅……
看着身体逐渐康复的老伴,看着自己和家人琳琅满目的画作,看着一位位久未谋面的亲友,婆婆的脸上,是欣喜,是自豪,是满足。那一天的婆婆,特别地开心,特别地美,笑容是那么温暖灿烂,朗朗的笑声像淙淙的泉水……
她和公公开心地迎接每一位嘉宾、老友,合影留念……
与老姐妹邓叶芸阿姨深情叙旧……
与我、孙媳妇、重孙女一起,四世同台朗诵诗歌《读中国》。诗歌比较长,我特意给她准备了一把椅子,但她坚持不坐,铿锵激昂的声音至今萦绕耳畔——“在东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
与公公一起,坐在嘉宾、亲友中间,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眼里眉间都是信仰的光芒……
一帧帧影像,一幕幕画面,今日已成为永恒。
人到中年,早已明白离别是天道之常。可是,无论做了怎样的心理准备,仍然不知所措,仍然有着太多的痛,太多的不舍与遗憾。我敬爱的妈妈,很荣幸能遇见您,成为您的家人!父母和儿女的纽带是来自血脉的,您没有给予我生命,但您却在我的生命中注入了更宝贵的东西。这一生一世里,无论路在何方,又将去向哪里,您都是我永远也走不出的思念。
婆婆是十一月一日因心脏衰竭伴呼吸衰竭入院抢救,十一月二十五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我清楚地记得,婆婆入院前一天还曾打电话给我,嘱咐我近日降温,要加衣服。我问她身体怎么样,她说自己挺好的,让我放心。有一种关怀,叫妈妈嘱你天寒多加衣。这么多年,不论我身在哪里,每逢天气变化,婆婆都会打电话来再三叮嘱。我与先生常常为此感到幸福,年逾五十、六十的我们,还有一位九十岁的妈妈每天在牵挂着,是怎样的三生有幸。哪知道,第二天她就生命垂危,入院抢救。后来听家里的保姆讲,前几日婆婆身体就不舒服了,但她不让保姆告诉我们。她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身体出现问题,只要没有达到需要住院的程度她都不会告诉我们,总是说子女很忙,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尽量少打扰。婆婆走后,我与先生每念及此,都无比地痛心自责。如果前一天,在婆婆牵挂我们的时候,我们再细心一点,再多问一问,或者过去看一看,是不是就会早一些发现她的病情?如果早一些治疗,她是不是就不会走得这么早,这么急?可是,人生没有如果。我们总是相信来日方长,相信自己可以从容尽孝,却忽略了岁月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妈妈,我们追悔莫及啊!
婆婆最后的日子是在医院度过的。二十五天,婆婆历经了四次抢救,医院下达了两次病危通知。这二十五天,是我们家庭与生命抗争的二十五天,也是我和先生与婆婆朝夕相处的二十五天。虽然婆婆已九十岁高龄,可我们第一次感觉我们离分别那么近。守在CCU门口的日日夜夜,每天都是惊心动魄,每天都是翘首企盼。婆婆能出CCU回病房了,能吃饭了,能坐起来了,血钾升上来了,血压升上来了……都会让我们欣喜若狂。可是病情不断反复,我们的心情也随之起起落落。现在回想,最后这二十五天,每一个小小的片段,都弥足珍贵。
为了给婆婆滋补身体,我们给她煲了鸡汤、鸽子汤,可她竟然流下了眼泪,她说小鸡、小鸽子多可爱呀,别再杀它们了;每次我送饭过去,她都会摸着我的手,说太冷了,辛苦你啦。我劝她多吃东西,她一边吃一边让我拍照发到家族群里,说让公公和姐姐们看了放心。最了解婆婆的还是公公,他说,老伴都那么难受了,还笑得那么开心,她总是为别人着想呀。每一次抢救,婆婆的身体都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可她从来不说自己哪里难受,还常常安慰我们。她说,等我病好了,请你们去吃“大象”。我以为她糊涂了,她竟俏皮地一笑,然后又自己揭开谜底,说王晰以前请全家去过的一个饭店,门口有两只大象雕塑,那个饭店是她认为最好的饭店,所以她病好了要请全家去吃“大象”。在病房里,婆婆回忆起全家当年在洮儿河的生活,下放生活的困苦可想而知,但在她的回憶中却没有丝毫的痛苦和报怨,都是美好的草原、淳朴的农民和幸福的家庭生活。我和她开玩笑:“早知我是你儿媳,那时为何不早点把我领家去?”后来先生告诉我,婆婆曾偷偷问他,“你怎么没早把王晰领回来呢?”婆婆的神志一直是清醒的,她知道她儿子大我十一岁,那个时候我还没出生呢,可在最后的日子里,她还在用她的小俏皮、小幽默宽慰着我们。婆婆入院前,我母亲也因病住院了,她一直牵挂着我的母亲。只要病情稍稍缓和,她都会向我询问我母亲的身体状况,嘱咐我们去看望去陪伴。二十五日早晨,她知道自己要走了,再三叮嘱儿子一定要照顾好王晰的妈妈。
婆婆是一个特别懂得感恩的人。医护人员不论是抢救、治疗、打针还是护理,只要她还能说话,都要再三道谢。第三次抢救后,我去CCU里面看望她,她让我为她录一段视频,她说:“医院一次又一次抢救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非常感谢。我是一名党员,我已经没有什么能再报效国家的,如果我走了,你们要做你爸爸的工作,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医院。即使一块骨头,也不要浪费,让医学院的学生们学习、做研究。”我的婆婆,即使是最后的日子,也没有让我们看到丝毫的恐惧和痛苦,只看到从她骨子里散发出来的高洁和优雅。
二十五日十一时十八分,婆婆走了,舒缓地释放出最后的优美,眼角眉梢,都是从容、祥和。望着婆婆美好安详的遗容,我们实在下不了决心完成她最后的遗愿。妈妈,请您原谅我们的自私、狭隘!妈妈,音容宛在,言犹在耳,切切叮咛,思之心痛!62239594-3CCD-4D0F-AC60-5411A8B312B3
我的婆婆是一位真正的中国传统美人。即使在最后的日子,也没因岁月和病痛有半分逊色,每一位见过她的人都惊叹她的美丽与优雅。她的美不僅在外表,更在她的品格、修养、智慧与才情。楚辞《九歌》中说:“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说到婆婆的美,公公曾写过一篇小文记述与婆婆相识相知的经历。公公与婆婆都是一九三一年出生在扶余,家住前后院,小学中学都是同学。文中他形容小学时的婆婆,“她长得有点像洋娃娃,衣着朴素整洁,学习特别好,大家都很喜欢她……”;形容中学时的婆婆,“那个在小学时被看作洋娃娃的女同学也考入了第一中学,已成为大姑娘,长得白皙,被公认为女同学中最漂亮的,可能因为喝了松花江的水,所以长得秀丽、漂亮……”;在中学毕业分别两年后,他们在吉林省师资学校的操场上再次重逢,我曾出神地想象,出脱成大姑娘的婆婆,在操场的暖阳中该是怎样风姿绰约地走来,而公公好像有些不好意思形容这时候的婆婆,只是借用了婆婆女同学的一句话——“她是我们高级班的高才生……”。
腹有诗书气自华。婆婆从小勤奋好学,退休后喜欢画画,并小有成就,曾为王铎书画院名誉院长,长春市美术家学会会员,长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长春市冰雪画研究会会员,并编印有《王春龄学画习作选》。婆婆画作涉猎广泛,尤擅画牡丹。“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婆婆笔下的牡丹,风华绝代,雍容华贵,毫无俗艳之感。婆婆说,要看到牡丹华丽背后的坚强,风骨之美,它是我们今天生活幸福美好、国富民强的象征。婆婆的每幅画作都是由公公题字,公公最爱题的是“富贵不骄春常在”,我想这也是婆婆在公公心里的写照吧。
婆婆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平时,常常去照顾小区里流浪的小动物。邻居、朋友有什么困难都会主动去帮忙。婆婆一生做了很多好事,但从来不说。有一次,一位公主岭的阿姨找到家里来,说找了婆婆好多年。她是婆婆一个学校的同学,比婆婆年级高,家里特别穷,供不起她读书了,婆婆就把她领到自己家里,住了几年,完成了学业。笔会上,邓叶芸阿姨也讲述了自己当年遭遇艰难之时,婆婆是怎样义无反顾地帮助了她。几十年没见的亲友,忽然找上门来感谢公婆当年的帮助,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常有发生。
公婆都是新中国成立前参加工作,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奋斗之路,共同见证了国家一步步走向今天的繁荣强盛,共同的信仰让他们在事业上比翼齐飞。二〇一九年,八十八岁的二老共同获得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颁发的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婆婆与公公相识八十年,结缡七十载。从成为她的儿媳至今,我从未见到俩人有过争执。他们完美的爱情和婚姻,死生契阔,伉俪情深。两个真正相爱的人,七十年岁月也是弹指一挥间啊。婆婆去世后,公公无比伤心,他写下悼念婆婆的诗句,每每谈及婆婆都会泪流满面。
公婆虽然工资待遇很高,却仍然保持着朴素的生活习惯,但对文学艺术的爱好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和情趣。在公婆家常常有这样的场景,公公向我们展示婆婆最近又画了什么画获了什么奖,婆婆则展示公公又发表了哪首诗哪篇文章,创作了哪些书法。在子女教育上,他们也有着高度一致的理念,他们对子女的要求是无须拥有多少财富,但必须拥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今,三女一子没有高官大款,但二老欣慰满足。婆婆喜欢一家人聚在一起,每逢节假日,她会亲自订好饭店,不仅叫来子女,连亲家都请来。我们的家宴从来没有酒,但气氛却热烈欢畅。有时公公会拿出新作的小诗,与我们共赏,有时我们会汇报一下在工作和学习中又取得了哪些成绩,或者最近又在临习谁的画谁的字。
我和婆婆母女情深,走到哪里别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她关心我的一切,记得我每一个生日,工作、学习中取得再微小的成绩,她都欣喜地为我加油打气。二〇一八年我博士毕业,婆婆奖励我一个红包,她担心我不收,特意在信封上写上“太辛苦了!妈妈的爱!”。是呀,“妈妈的爱”,这是您给予我的最珍贵的礼物,我一定要好好珍藏!我画一幅小画,在她这样的画家眼里都算不上画的画,但她也是大加赞赏,精装细裱挂在墙上。年初,我想学画兰花,她就手把手地教我,明明画得不成样子,她却一直夸我有天赋,还让我把习作拿给正卧床养病的公公看。
婆婆宽容、谦和,处处为人着想,从不说长道短,我和婆婆相处这么多年,没有过一次不愉快,时刻感受到的是她的关心和疼爱。记得前年寒假,我和先生陪我的父母去南方旅游,又因疫情滞留到春节,我心里暗暗不安,公婆也是近九十岁的人了,唯一的儿子却陪着我们全家在外地,况且大年初一还是公公的生日。可是婆婆却常常打来电话,告诉我们家里一切都好,让我们放心,嘱咐我们疫情下该如何保护好自己。因我们所住小区封闭管理,她还特意讲了《二十四孝》中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故事,启发我们如何给我父母的异地生活增添乐趣。她总是人前人后夸我,说有个好儿媳,哪怕我为她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她都记在心里,挂在嘴上。我真的不知道我好在哪里,但我所有的朋友都羡慕我有个好婆婆,我也特别地骄傲,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我最愿意晒的就是我美丽知性、才华横溢的婆婆。
婆婆去世后,我和先生去婆婆离休前所在单位办理相关手续,人人提起她,都是由衷的敬意和赞美。我想起英国诗人奥斯卡·王尔德的一首诗:“生命就是你活着的艺术,你把自己谱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用这首诗形容婆婆的一生再合适不过。
敬爱的婆婆,您的美好将永远伴随我、影响我,这一世,与您的母女情缘,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
婆婆生前最爱丹青,在中国画的世界中,桃在溪,梅在屿,竹在林。我常在想,婆婆是那样美好的一个人,如今会在哪里呢?一定是应了山水之召吧!一定在那山水烟霞之处,“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又一次次回转身来,微笑着看我,嘱我天寒多加衣。
妈妈,我想您了。
作者简介:王晰,有作品在网络和报刊发表。
(责任编辑 徐文)62239594-3CCD-4D0F-AC60-5411A8B312B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