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靖豪
玉米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种重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也是工业生产上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各类作物前列。玉米病毒病在玉米生产中是比较常见的病害,该病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与品质。根据相关报道,全世界范围内的玉米病毒病在40种以上,且其对玉米生产造成的影响也呈现出逐年加重的态势。玉米褪绿斑驳病毒(Maize chlorotic mottle virus, MCMV)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玉米褪绿斑驳病毒属(Machlomovirus),玉米是该病毒在自然条件下的一种主要寄主,在实验环境中该病毒也能侵染小麦、大麦等其他禾本科类作物。MCMV在美洲、非洲、亚洲、欧洲等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分布,对我国玉米生产安全也一直存在着潜在的威胁,因此,被我国海关总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今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一、侵染特点
当玉米仅被MCMV单独侵染时,产生的危害症状较轻,造成的损失也较小,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玉米被MCMV与马铃薯Y 病毒科(Potyviridae)病毒同时侵染时,两者会产生协生现象,导致玉米发生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毒病——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aize lethal necrosis disease,MLND),该病可导致玉米产量损失在90%以上,甚至绝收。
二、危害症状
玉米被MCMV单独侵染时所造成的危害较轻,对产量的影响也相对较小。被侵染的植株叶片首先呈现出褪绿、发黄现象,随后叶片产生黄绿相间的斑驳条纹,玉米植株矮小、生长速度变缓、穗部发育不良或无穗甚至提前死亡等。马铃薯 Y 病毒科病毒可与MCMV复合侵染玉米,造成严重的玉米致死性坏死病——MLND。MLND在玉米的不同生育期发生,其危害症状也不同。当MLND在玉米苗期发生时,造成的危害通常会更严重,玉米叶片出现褪绿小斑、植株变矮的特点,叶片由外部向内部逐渐枯萎坏死,最终导致玉米幼苗枯死。当MLND在玉米拔节期发生时,叶片褪绿,产生条状斑驳,从外部开始死亡,玉米出穗率大大降低或者抽穗后出现畸形,穗部不产生籽粒。当MLND在玉米乳熟期发生时,会造成外部叶片坏死,包叶变干、枯死,籽粒干瘪,产量严重下降。MCMV 与马铃薯Y病毒科病毒同时侵染造成的危害要比MCMV单独侵染造成的危害更加严重,这种情况是由于这两者同时侵染玉米时会发生协生作用,使玉米植株内病毒含量明显高于单独侵染时病毒含量,病害症状也更严重。
三、侵染途径
MCMV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种子传播、昆虫介体传播及机械摩擦接种传播。携带病毒的玉米种子可传播MCMV,但其传播效率可能较低。昆虫介体传播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叶甲和蓟马是MCMV 的主要昆虫传播介体。据报道,玉米跳甲(chaetocnema pulicaria)、 跳甲(systena frontalis)、南方玉米根虫(diabrotica undecimpunctata)、黑 角 负 泥 虫(oulema melanopa)、北方玉米根虫(D. longicornis)和西方玉米根虫(D. virgifera) 6 种叶甲能够传播MCMV。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和威廉期花蓟马(frankliniella williamsi)也能够传播该病毒。携带病毒的农用器具在田间进行作业时若与玉米植株接触,也可能使植株被侵染。
四、防治方法
(一)加强检验检疫
种子传播是MCMV进行远距离扩散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是玉米消费大国,目前对进口玉米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建议进一步加强进口玉米检验检疫,严格进口玉米检疫措施,提升检验能力,严防携带该病毒的玉米种子通过进口方式从国外入境对我国玉米生产造成威胁。此外,国内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应做好国内农业植物检疫工作,提升疫情监测与处置能力,尤其是可能发生疫情的地区应严格执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等相关制度,对可能携带病毒的植物及植物产品要做到应检尽检,坚决防范该病在全国范围内扩散蔓延。
(二)选育抗病品种
玉米抗病性在不同品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仍然是目前玉米生产上预防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流行最经济、有效、环保的方法。常规杂交育种和分子育种是目前玉米育种的两种主要方法。总体来说,玉米抗病毒病的种质资源比较匮乏,玉米品种育种周期相对来说也较长。国内玉米市场上品种繁多,但对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表现出较高抗性的品种尚未见相关报道,应加强对抗病品种的鉴定与筛选,在选育利用抗病品种时也应注意品种的适当替换,综合考虑品种对其他病害的抗性,参照当地病害的发生流行特点,种植合适的品种才可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三)化学防治
目前相关报道中,叶甲类、蓟马类昆虫是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的主要传播介体。玉米褪绿斑驳病毒病通过化学药剂防控难度较大,但在玉米生产上可采取化学方法进行杀虫,降低昆虫介体的虫源数量,切断传播链,从而达到防治该病的目的。一是使用能够有效杀灭叶甲和蓟马类害虫的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拌种,可有效预防介体昆虫的发生,减轻MCMV的危害。二是在害虫发生初期,喷洒施用有效的杀虫剂消灭叶甲和蓟马类害虫,减少害虫数量,也能够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播扩散。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杀虫剂应按一定时间间隔喷洒施用,同时应交替使用不同种类药剂,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四)农业防治
一是生产上使用合格玉米种子,确保其健康无毒,尽量降低种传风险。二是定期清理田间病残体,进行深埋或带离田间,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积累,同时应对农用作业器械进行消毒,预防MCMV通过接触摩擦传播。三是清除地块中的杂草,因为一些禾本科杂草可能是MCMV的寄主,清除杂草还可减少MCMV的介体昆虫数量,进而减少传播途径。四是对玉米播种期進行适当调整,尽量使MCMV的介体昆虫活跃期与玉米发病关键期不产生重叠。五是让玉米与其他非寄主作物进行合理轮作,减轻病害发生,合理科学施用肥料,提高玉米植株的抗病能力。
(责任编辑 刘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