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鹤 侯莉
河南是园艺作物生产大省。近年,河南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园艺作物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园艺产业发展现状
(一)生产能力稳定发展
“十三五”以来,河南省园艺作物种植规模整体保持稳步发展的势头。2020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75.38万hm2,产量7 434.91万t,与2019年同期相比(以下简称同比)分别增长1.19%和3.33%,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产值为1933.11亿元,同比增加333.09亿元。食用菌鲜菇产量551.7万t,同比增长2.1%,产值达到401.62亿元,同比增加52.01亿元,产量和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3%以上,均居全国第一位。果园面积45.43万hm2,产量1 001.82万t,同比增长5.10%、5.37%,均居全国中上游水平,产值384.63亿元,同比增加12.98亿元。西瓜、甜瓜播种面积28.82万hm2,产量1 527.49万t,均位居全国第一位。茶园面积11.3万hm2,茶叶总产量7.10万t,居全国前十位,产值164.8亿元。河南省还是全国唯一桑、柞蚕生产并举的省份,桑园面积1.37万hm2,饲养桑蚕种13.5万张左右,产桑蚕茧5950 t,放养柞蚕种1万kg,产柞蚕茧4100 t。
(二)优势区域逐步形成
全省近60%的蔬菜集中在周口市、南阳市、商丘市、开封市、信阳市5个省辖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近26.67万hm2,形成了以日光温室为主的豫北冬春菜生产基地、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豫南早春和晚秋菜生产基地,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并重的豫东(豫中)冬春和早秋菜基地,及豫西山区越夏蔬菜生产基地。特色蔬菜方面形成了杞县、中牟县大蒜,柘城县、临颍县小辣椒,扶沟县、内黄县、汝南县温棚蔬菜等一批大型特色基地。全省80%的食用菌集中在西峡县、泌阳县、夏邑县、清丰县等37个大县,形成了豫西伏牛山区香菇优势区,豫北、豫东南草腐菌优势产区,中部地区工厂化优势区,豫南传统食用菌生产优势区四大食用菌优势产业区。水果方面形成了以灵宝市、陕州区、洛宁县为中心的豫西优质苹果生产适宜区,种植面积占全省苹果面积的2/3。以西峡县、淅川县为中心的豫西南优质猕猴桃生产适宜区,猕猴桃种植面积占全省的90%以上。西甜瓜生产主要集中在周口市、开封市、商丘市,生产面积占全省的56.26%。茶叶以绿茶生产为主,以信阳市为核心的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三大茶区面积占全省的98%以上。
(三)科技水平不断加强
园艺作物产业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蔬菜各种设施不断引进和创新。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和大中塑料棚为主,小拱棚、连栋温室为辅的格局,集约化育苗技术日趋成熟,水肥一体化技术逐步推广,设施环境调控水平不断提升。食用菌规模化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水平在60%以上,香菇、平菇栽培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水果业集成了苹果现代矮砧集约栽培、梨绿色提质增效、葡萄设施避雨栽培等一批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模式,示范带动标准化生产。西甜瓜种植茬口灵活多样,温室大棚栽培、地膜覆盖栽培、露地套种栽培拉开播种茬次,分批次后延定植时间。茶叶生产上茶树无性系繁育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清洁自动化加工技术等正在推广应用。
(四)产品类型丰富多样
全省常年种植果蔬100多种,近2000多个品种。在蔬菜方面,基本形成了露地品种与设施品种互补、特色菜品种与精细菜品种齐全的局面。食用菌方面,形成了以香菇、平菇、木耳等大宗菇类为主,以白灵菇、灵芝、真姬菇等珍稀菌类为辅的生产格局。水果方面,除苹果、桃、梨、葡萄4大优势水果外,还生产有猕猴桃、玉黄李、仰韶杏、河阴石榴等特色水果,引进有大樱桃、蓝莓、树莓等新兴水果。茶叶方面,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的红绿辉映的新景象,绿茶、红茶实现批量生产,黑茶、白茶、乌龙茶等研发生产不断加快。
(五)产品质量持续向好
园艺作物产业着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水资源集约利用,加快建设产品质量管控和追溯体系,推行生产基地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全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认证“三品一标”蔬菜产品1300多个。食用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至38家,建成了一批“三品一标”基地,培育了一批西峡、卢氏和灵宝香菇等原产地品牌。水果优质果率增长到60%以上,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灵宝市、陕州区、湖滨区成为国家级出口苹果质量安全示范区。茶葉建立了浉河区、平桥区、光山县、新县茶叶出口基地。
(六)产业链条延伸增效
园艺作物产业加工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交易物流体系不断完善,同时,与产业特色小镇、休闲观光园、文化节等载体融合,实现产业链条的有效延伸。蔬菜产业推广连锁超市、直供直销、网上配送和“互联网+”等新型流通方式,全省拥有一亩田等电商平台20多家,有近2万个网店开展涉农电商业务。食用菌罐头出口量逐年增加,香菇酱、脆片等成为主流即食产品,仲景香菇镇、世纪香食用菌博物馆等休闲采摘观光影响力逐年增加,带动食用菌产品销售量大幅增加。水果产地初加工能力进一步提高,三门峡8家果品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接近40万t,可消化当地年产苹果的20%左右。南阳市20家猕猴桃生产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4万多t,占南阳市猕猴桃年产量的37%。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1.乡村振兴对园艺作物发展创造了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发展园艺作物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产业集群等项目实施,推动了园艺产业融合发展。河南省作为园艺作物大省,成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受益者。
2.绿色发展对园艺作物生产提出了新要求。绿色是大自然的本色,推进园艺作物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当前,我国绿色优质园艺作物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园艺作物绿色发展要求发展与保护相统筹、生产与生态相协调,推动产业绿色发展向全要素保护、全区域修复、全链条供给、全方位支撑转变,要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发展。
3.健康中国对园艺作物产品赋予了新的使命。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实施,城乡居民对园艺作物产品的消费需求,由过去吃得上,向吃得好、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健康转变。喝茶、多吃蔬菜水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保健共识,“一荤一素一菇”正引领饮食风尚,在健康中国战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面临挑战
1.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河南省人均耕地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5,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化肥、农药施用量仍然较大,农业面源污染、土壤酸化、生态退化等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同时,发展粮食产业和高效园艺作物产业之间还存在较难统一的局面。
2.要素供给不容乐观。园艺作物产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缺乏高素质劳动力,老齡化问题逐步突显。城镇化仍然是主旋律,城市对乡村的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强,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仍有诸多障碍。国际环境、气象灾害、疫情防控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的加大,产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提升和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
3.产业发展仍有不足。生产基础条件依然薄弱,高标准园艺作物生产基地占比较小,标准化生产水平偏低,产品优质率不高,四季供应不均衡。产业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比较滞后,农机农艺融合难度较大。加工企业规模较小,精深加工水平不足,产品品牌缺乏市场知名度。产业链条不长,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高,综合型社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生产监测预警、质量安全监测、市场销售等体系建设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发展建议
(一)发展方向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按照“六化”方向(即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生产方式绿色化、产品品牌化),和“六高”目标(即产品质量高、产业效益高、生产效率高、经营者素质高、市场竞争力高和农民收入高),大力发展高效园艺作物产业,做优蔬菜产业,做强食用菌产业,做亮水果产业,做精茶产业,坚持“产加销”一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园艺大省”向“园艺强省”转变。
(二)措施建议
1.优化园艺作物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各地从绿色蔬菜、应时鲜果、名优茶叶、优质食用菌等产业中,选择调整重点方向,围绕“全产业链提升、特色产业扩面、绿色发展转型、农业功能拓展”的思路,整体推进,全面提升产业链、价值链及市场竞争力,打造特色产业示范县(区)。以“主导产业特、农耕文化深、生态环境美、农业功能新、富民效应大”为标准,培育农业特色小镇;以“品种改良、品质改进、品牌创建”为核心,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加快特色园艺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2.加快推进园艺作物品种更新和改良。围绕蔬菜、食用菌、水果等作物,加大品种的引进筛选和示范,探索良种良法配套的生产技术体系,加快推广一批适应优良新品种和配套生产技术。蔬菜产业重点建设新品种评价及展示示范中心,食用菌产业重点开展食用菌名、优、新、特品种选育、引进、训化与诸备工作。水果在新品种选育、脱毒种苗繁育、病虫害监测及绿色防控、高效种植技术、采后储藏加工、质量品牌建设等方面开展集成创新和示范推广。茶产业重点选育一批适合河南省的优良茶树品种,提高茶园无性系良种比例。
3.加大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优质园艺作物发展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以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露地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瓜菜集约化育苗基地、食用菌、水果、茶叶标准化示范园等项目为支撑,重点开展优质品种及绿色节本增效机械化、标准化技术模式示范,为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生产提供样板。
4.持续推进绿色生产技术创新与应用。开展实用适用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创新,合理安排品种布局和茬口。积极推广蔬菜集约化育苗、连作障碍防治、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等生产关键技术,食用菌生产分段管理和食用菌保鲜加工新技术。围绕果园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推广避雨栽培、设施果树标准化栽培、果园智能化省力化栽培技术和果园绿色综合防治等。推广茶树无性系良种、茶园机械化管理与采摘。示范水肥管理物联网技术,实现作物生长营养精准控制,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
5.加强产后仓储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完善产地产后仓储预冷、初加工和分级包装设施建设,鼓励在集中生产区建立仓储物流基地,重点是建好蔬菜、食用菌、水果配套设施,提升产后处理和保值增值能力。加快县级电商中心和乡村营销网点建设,结合创新创业,鼓励发展农产品电商,拓展销售渠道。
6.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多种形式共同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种植能手、专业大户创办示范型家庭农场。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增强在育苗、植保、耕作、营销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园艺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鼓励农民、合作社、企业创办多种形式的技术推广、统一育苗、农资配送、农机互助、专业植保等服务组织,建立高效率的产销体系。
(责任编辑 张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