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永昌通宝铸造“迷雾”(下)

2022-05-21 11:44袁林
中国收藏 2022年5期
关键词:大顺通宝永昌

袁林

关于李自成建国“大顺”前后铸造钱币的记载,归纳起来有“当千大钱”(大者值银一两)、“当五”及“当十”等钱。而且以上记载均指西安铸钱,其他地方铸钱均未言铸何种币值。从出土发现的情况来看,只有西安版、襄阳版大小钱皆有出土与发现,其他地方的版别仅小钱有出土与发现。

为了确认目前所见大小钱币值,笔者在发表于2004年《陕西钱币研究文集》的《李自成铸币新考》一文中,统计了全国各地出土发现的161枚永昌通宝数据。其中,西安版小钱抽取统计了8枚,均重3.35克,最重的为4.2克,最轻的为3.3克;西安版大钱统计了12枚,均重13.46克,最重的达17.1克,最轻10克;襄阳版小钱统计10枚,均重3.83克,最重的为4.4克,最轻为2.74克;襄阳版大钱也统计了10枚,均重14.6克,最重达17.8克,最轻10.08克。通过统计笔者发现,襄阳版大小钱普遍重于西安版大小钱。且从小钱的重量看,当在明代衡制的一钱二分至四分之间,应属小平钱;而当五大钱则较之明制普通当五钱略重,应属当五钱。

以上实证明确了李自成大顺政权所铸钱币只有大小钱发现,小钱为平钱,大钱为当五。那么,永昌通宝大小钱的铸造谁先谁后?为什么有些地方没有铸造大钱?解读这些问题,要从李自成的经济政策及其延伸的货币政策来寻找答案。

西安版永昌通宝当五大钱(改制折二钱)

太原版永昌通宝小平分撇版

在崇祯十三年底(1640年)之前,李自成起义军尚无严谨的政治口号和管理体系。彼时打家劫舍、抢了就跑的流寇作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其主要作战方式。随着队伍的扩大,一些有文化的人加入,起义军逐步形成了组织,并建立了根据地,明确了斗争方向。崇祯十三年底,李自成占据了河南广大地区后,就发出了“均田”口号。对此,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查继佐著《罪惟录:李自成传》中有记载:“伪为均田免粮之说相煽诱”。紧接着,他又招抚流亡,募民垦田。时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盗贼列传》中提到,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在河南南阳、汝宁府属四十余州县“抚流亡,通商贾,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拉开了用经济手段供给农民军的帷幕。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关于土地采取了三项措施。第一是制定“贵贱均田之制”,这在《罪惟录:毅宗烈皇帝》中有记载;第二是发布告示,宣布“产不论久近,许业主认耕”,《出劫纪略:保全残业示后人存纪》中有记载;第三是颁发大顺土地证,对此明末清初丁耀亢《出劫纪略:从军录事》中记载详细。

可见,大顺立国之初,先是采用“均田免粮”等近利政策,旨在迅速解决土地问题。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起义军在占领西安后便积极等备建国,制定各项制度,开始了赋税的征收工作。“从明年起(永昌元年)开始征收各类赋税”,这在《甲甲传信录》卷六和《国榷》卷九中都有记载,但赋税额度要么减半(相比较明朝廷而言),要么极少。这些政策获得了大顺所辖区域民众的拥护与支持,一定程度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复苏。

而所谓“征饷于仕宦”“追赃助饷”,即强迫封建官吏、贵族乡绅和富豪大贾交纳饷银。这一政策系李自成于崇祯十六年十月在西安提出,也叫“掠金令”。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起义军进入北京后,该政策更是发展迅速且效果相当明显,短短两个星期竟得白银近六千万两。尽管大顺政权在北京的主要经济活动也就仅限于此,却深深伤害了明朝士大夫阶层,为大顺政权的迅速崩溃埋下了伏笔。

建国后的李自成还采取了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如保护中小工商业者的生命财产、招商扩容、减轻工商业者的赋税负担、平买平卖、发行新币、平稳物价等等。这些措施的具体内容在王兴亚《李自成经济政策研究》一书中均有详细论述,这里不加赘述。

西安版永昌通宝当五大钱

根据李自成经济政策措施,笔者认为,对于记载中的值银一两大钱、当十大钱和当五钱与小平钱的铸造等问题可解释如下。

首先,值银一两大钱不会出现。回顾历史上王莽的一刀平五千,孙吴的大泉当千、五千,唐代的乾元重宝当五,十五代的永安一千,特别是清代的咸丰当千大钱,无不是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或者是财政出现严重问题时的产物。作为农民军,大业初创之际即铸当千大钱,既不符合其政治理念,也不合经济思想。因此,李自成不可能铸造值銀一两的当千大钱。

其次,当十大钱与当千大钱一样不可能发行。如果真有实物,与其相距时间最近的钱币就是明熹宗的天启通宝十·一两,为当十钱。但李自成政权铸当十钱至今未见实物,倘若有,应该也是政权崩溃之前为大顺经济自救的短期行为。

再者,从李自成政权的经济政策中不难看出,“均田免粮”“平买平卖”等措施,其初衷是为了保护广大民众的核心利益,铸造“既重且大”“通行于世内为宝”的永昌通宝小平钱应是李自成发行货币的核心,也造成了目前其有六个版别、四个铸地的普遍现象。

至于永昌通宝当五大钱仅出现在西安与襄阳铸造,是因为1644年七月李自成退守西安后,原已归属大顺政权一半的土地即反叛,要么归清,要么复明。清兵北线东线夹击,西南部又与大西政权发生摩擦,使得几十万的大顺军居陕与几股势力进行最后的搏杀,财政压力紧迫。因此,经济政策有所调整也是受当时状况所驱使。例如下令归属各处必须尽快缴纳土地、工商、粮草等赋税,且越征越急,这些情况在史料记载中比比皆是。这种背景之下,铸当五大钱或许是可以最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枚当五大钱的重量仅仅是4枚、甚至不足4枚小平永昌钱的重量,每发行一枚就会给大顺政权带来较之前几倍的收入,这也是大顺后期的主要财政收入手段。因此,笔者认为西安、襄阳铸造当五大钱的时间应当在1644年七月李自成返回西安,重新部署抗清大业之后。

此外,北京之所以没有永昌通宝大钱的原因,主要出于“追赃助饷”是当时的主要方式,且李自成在北京铸钱时间太短,所以也就无铸大钱的必要。武昌(汉阳)版永昌通宝钱的铸造时间则已到大顺政权溃败末期,时间又短,自然无力铸大钱。而点永版、分撇永版正因为是短期试铸,除数量少之外,未铸大钱也在情理之中。

综合这些分析笔者得出结论,目前已知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永昌通宝,有5个铸地、10余个大的不同版式。当中的铸地,西安版、襄阳版、北京版、武昌(汉阳)版可以确定,点永版和分撇永(暂定“太原版”)铸地尚有争议;西安版、襄阳版有当五大钱,其余铸地大钱未见实物;永昌通宝的铸造时间在1644年至1645年的二三月间,其中西安版最早,武昌(汉阳)版最晚,北京版数量最少,也希望笔者这些观点能更进一步助力业界将来对永昌通宝的研究。

襄阳版永昌通宝大钱与小钱

西安版永昌通寶小钱

武昌版(汉阳版)永昌通宝小钱

猜你喜欢
大顺通宝永昌
书画作品鉴赏
通宝钱制与两宋钱法及特点
书画作品赏析
国画作品赏析
过时的绝招
一桩难以言明的心事
谁传承了大顺通宝的基因
Different Number Taboo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挖出来的风波
忠诚的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