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杨 檎
“我自己家里种了将近20亩厚朴,再过几年就可以卖钱了,平时我有空就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
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绿油油的厚朴林一眼望不到边,置身其中,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看看树的长势,再吸一肚子负氧离子,整天心情都是愉悦的”,66岁的席成友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到林里来逛一圈。
这片已生长了18年的万亩厚朴林,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都贯乡瓦壶沟村,厚朴林在极大地改善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昔日光秃秃的荒山,是怎样变成了今天绿油油的“提款机”的呢?当地村民都知道,席成友是最大的“功臣”。
席成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早年的经历十分丰富。“养过猪,养过鱼,经过很多次失败,后来在政府的号召下,才开始走上种树之路”席成友说到,“这么多年的创业经历告诉我,植树造林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2003年,席成友承包了瓦壶沟村8000余亩荒山,并在县林业部门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始种植厚朴。“厚朴可以说全身是宝,皮可入药,树干可以做家具,枝丫和叶子可以做成畜禽饲料,而且,种植厚朴非常有利于水土保持”席成友告诉记者,“种厚朴既绿化了家乡,又有长期稳定的收益,这笔账无论如何算都划得来”。
2020年,席成友首批种植的厚朴开始陆续采伐并有了可观的收益。相比其它林木,厚朴还有个特点,就是砍树后不用再购买树苗栽种,老树桩会自己发芽。“新发的树苗要经过5年才能形成植被覆盖,这正好是大黄的一个生长周期,因此我们又在地里种植了大黄,每亩地收益至少有4万元”席成友算了一笔账。去年砍了厚朴后栽种的大黄,如今已长得郁郁葱葱,独特的林下经济产业链正在形成。
在席成友的带动下,瓦壶沟和周边村的众多群众也纷纷加入到国土绿化中来,数十人长期在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不少人还用席成友免费提供的树苗在自家的荒山林地里种起了厚朴,全村的种植面积已超过10000亩。村民黄金明说:“我自己家里种了将近20亩厚朴,再过几年就可以卖钱了,平时我有空就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据了解,十多年来,席成友为周边村民支付的务工费用已超过800万元。
因植树造林表现突出,席成友先后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党员”“四川省绿化造林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在2020年被国家林草局聘为“乡土专家”,他种植的厚朴也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今年,席成友又被绵阳市绿委评为“绵阳市绿化标兵”。如今,瓦壶沟村厚朴基地正在创建省级林业产业园区和国家级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通过以点带面带动森林康养基地打造,形成更丰富完善的产业链,在提升生态环境的同时帮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2020年席成友在瓦壶沟村建起了厚朴加工厂,目前正与四川中医药大学合作进行厚朴的精深加工。“现在终于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投身这个朝阳产业,我觉得很有奔头!”席成友充满自豪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