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废名是“说不尽”的?

2022-05-20 13:40邹建军
书屋 2022年5期
关键词:陈建军书评学术

邹建军

武汉大学陈建军教授最近出版了一部关于现代作家废名的专著《说不尽的废名》(商务印书馆2022年版),首先是这个书名引发了我的兴趣和思考:为什么作者说废名是“说不尽”的呢?他在这部著作里说了一些什么呢?是不是还有哪些内容还没有说到呢?陈建军长期致力于废名研究,已经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包括《废名年谱》《我认得人类的寂寞:废名诗集》《废名讲诗》和《桥》(手稿整理本),并编有四卷本《废名作品精选》等。他以一己之力,就已经出了这么多关于废名的研究著作,同时还发表了数十篇关于废名的学术论文。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比较特殊的作家,出生于湖北黄梅,成长于南方的江汉大地,而发展于北方都城,气质独特,个性鲜明,悟性颇高,造化极大。其生前发表和出版的作品及著作不算很多,但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陈建军为什么因为一个废名而写了这么多论文,并且还有多种专著?作者说废名“说不尽”的重要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因为他的作品丰富深厚,著作具有相当的开创性与拓展性,同时也是因为陈建军作为浠水人的故土情结。黄梅与浠水都属于鄂东地区,是地理和文化上的“邻居”。废名作品中存在着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东西,而陈建军对于废名及其作品又有着许多重要的发现。

废名是一个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现代诗人。陈建军虽在《废名传略》《〈我认得人类的寂寞:废名诗集〉前言后语》《序〈废名先生〉》中对废名的诗歌作品有所涉及,但他把主要精力花在了废名学问和人格的探讨方面。他曾编过一本废名诗集,并为废名的诗作做了不少“注解”,也算是一种间接的评论与特有的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发现了许多闪光的东西,发现了许多隐秘的东西。

废名还是一位诗歌理论家和批评家。陈建军对此方面比较关注,在《废名对胡适新诗理论的反拨与超越》《废名讲〈诗经〉》《废名关于杜甫“三吏”编次等问题的考辨》等论文中进行了讨论。废名的新诗理论是相当丰富的,其《谈新诗》当时就在诗坛和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陈建军在其著作中围绕废名与胡适的新诗理论之分歧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讨论,同时从学术的角度研究废名与《诗经》、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之间的关系,为废名研究作出了重要的开拓性贡献。

废名还创作了不少小说作品,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在历史上也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陈建军在这部著作中着重讨论了长篇小说《桥》的版本变迁问题,他以文学史家的眼光,给我们呈现了他所见到的这部小说的诸多版本,以及每一种版本所存在的问题。版本学是一个很大的学问,研究版本费时费力,一般人不愿意做,但对于文本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只看其中的一种版本,而不管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那对于作品和作家的研究有可能会产生许多盲区,形成诸多盲点。这样的研究有可能是“盲人摸象”,或者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当然,文学研究主要还是对于文本的研究,但选择什么样的文本至关重要。如果文本本身是有问题的,或者完全不顾及文本的不同面相,最终既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文本,也不可能全面、科学地理解作家。

废名一生所从事的、没有中断的学术研究,也是陈建军著作中关注的重点之一。陈建军有感于废名学术研究价值的重大,曾专门撰写一文,提出“别忘了,废名还是一个学者”的观点。那么,废名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学者呢?作者在本书中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回答。在另外几篇论文中,作者对废名的学问与思想进行了具体的讨论。一篇是《废名对进化论的反思与质疑》,集中讨论了废名关于“进化论”的看法;一篇是《废名讲〈诗经〉》,全面总结了废名关于《诗经》的相关论述;一篇是《废名的两部鲁迅研究专著》,具体讨论了废名关于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成果,同时还讨论了废名对于《阿Q正传》的研究。

陈建军关于废名文集及研究废名著作的书评,同样堪称学术力作。两篇是关于《废名年谱》的,一篇是关于《废名集》的,一篇是关于《抗战时期废名论》的。再就是关于废名研究著作的两篇序言,其性质类似于书评。我们不要小看这样的书评,因为要写好一篇书评,就必须通读全书,并且要有客观公正的评价,还要提出问题来讨论。书评肯定不是一种简单的介绍,主要还是一种学术性的评价,所以这样的书评有利于读者的阅读,同时也可引起学界人士一些深入的讨论。书评是学问的一种方式,是学问的开始,因为做学问总是从“读书”开始,以“著书”结束。陈建军的这些书评,都没有客套话,是在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而且相当真诚、宽和,体现的正是一种做学问的态度。

这部书中还有几篇论文是比较特别的,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一些与废名相关的轶事与掌故,作者却把它们当成了学术问题来探讨,如《说说废名的印章》《废名的几副对联》《废名的一则题笺》《谈废名的一封残简》和《废名与鲁迅》等。从这些论文的标题来看,似乎不是什么学术问题,其实正是学术的角度与学问的内容。作者不仅把这样一些并不为学界看重的东西当成一种文本,而且说清楚了它们的来历及功能,当然也就成了一种学术发现。陈建军对于废名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一些很细小的事物上都有所发现,所以他才能够写成论文,并且是很正式的学术论述。这样的努力,在许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还有一些关于“问题”的争论,也具有很强的史料性。《“马良材”是谁》对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人物进行了细致的考证。《叶公超批废名》一文以翔实、可靠的史料,解决了学术史上的一宗悬案。在《废名致周作人信二十四封》中,作者把废名写给周作人的信件一一罗列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详细的讨论,同时附有部分原信的影印件。文章虽然比较长,但由于证据充足,一切都被还原在那里,所以我们读起来仍觉得趣味盎然。

此外,还有几篇关于废名其人的文章。在我看来,学术著作也好,文学批评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是作家和学者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没有作家本人的付出,没有学者的案上功夫,就不会有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的产生。因此,陈建军一开始就特别注重对作家本身的研究,如《废名传略》《废名的童年记忆》和《廢名的“真”》等。不过,对于作为人的作家的研究,也需要建立在史料发掘的基础之上。在这部书中,无论是对于人还是物,作者从来不说一句空话,每一个观点都要以证据来落实,因此形成了一种扎扎实实的研究路向。对于作家本人的研究,包括对于他的印章、对联、书信等研究,都有助于我们研究其思想与艺术、学术与学问,当然首要的是有助于我们对作家气质与学者人格的研究。在文学研究中,到底是对于作品的研究重要,还是对于作家的研究重要,是有争议的。我认为两者都很重要,而且是二位一体的存在。对于作家的研究绝对不能离开作品,对于作品的研究也绝对不能离开作家。不过,在具体的研究中,要么研究作家,要么研究作品,不可能在一篇论文中同时研究作家和作品。陈建军对于废名的研究,开创了一条特别清晰的路径,那就是作为诗人的废名、作为批评家的废名、作为作家的废名和作为学者的废名是不一样的,所以在他的笔下存在多种多样的“说不尽”的废名。

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陈建军是以一种学术的眼光和学者的态度对废名本人及其作品展开研究的。我们发现,有几篇论文在收入本书的时候,作者另外写有“补记”,其内容主要是文章在发表之后,有的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作者在阅读之后,也发现自己以前的观点或者比较绝对,或者不够周密,所以他就在“补记”中很谦逊地进行了说明,并对识者表示感谢。这样的学术姿态和学术胸怀在今天是相当了不起的,相信在后学那里可以产生一种榜样的力量。

猜你喜欢
陈建军书评学术
书评
Brightening single-photon emitters by combining an ultrathin metallic antenna and a silicon quasi-BIC antenna
书评
书评
TOEPLITZ OPERATORS WITH POSITIVE OPERATOR-VALUED SYMBOLS ON VECTOR-VALUED GENERALIZED FOCK SPACES ∗
光影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学术
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