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际共建产业园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05-19 07:39葛腾飞刘月桥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长三角产业园

□文/葛腾飞 刘月桥

(马鞍山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安徽·马鞍山)

[提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国家重要战略,共建产业园作为推动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安徽融入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通过总结安徽共建产业园四种模式,梳理安徽与长三角其他省市共建产业园现状,归纳当前安徽省际共建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调要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安徽也在不断与长三角积极融合,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推动与长三角区域间共建产业园的发展,让安徽加快发展的同时,着力打造长三角经济发展共同体。

一、安徽共建产业园合作模式

共建产业园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探索互利共赢的区域之间合作新局面具有良好示范研究意义,共建产业园区又分省内的和省外的,无论哪种园区,都能够使通信、产业、科技、市场、生态、政策等领域的一体化集中于两地空间结点,将促进我国区域社会利益的帕累托改进。目前,安徽共建工业园区的主要模式包括股份合作模式、托管模式、援建模式、委托招商模式等。表1为四种发展模式的具体情况。(表1)

从表1的梳理可以看出,股份合作模式是两个主体按照各自的投资比例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双方以出资比例对盈余进行分配,此模式适合资金实力较强、园区开发经验丰富的发达地区政府园区或大企业与具有较强园区开发经验的一方合作;托管模式就是委托方在一定程度上不参与园区具体经济建设,通过将园区委托给满足以下条件的受托方来管理:受托方须具有一定的资质、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成熟先进的管理研究方法等,此模式适合欠发达地区与资金实力雄厚、园区开发经验丰富、急需扩展新空间的发达地区政府或园区;援建模式旨在帮助本行政区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推动区域间的共同发展,此模式是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的援助;委托招商模式即在企业现有资源开发区内划出一块园区,全权委托给第三方,对特定区域或特定产业发展进行招商,此模式适合欠发达地区与产业集群成熟的特定区域开展合作,不同区域的产业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合作模式。

表1 共建产业园合作模式比较一览表

二、安徽省际共建产业园发展现状

(一)安徽-江苏:截至目前,安徽已建成18个具有代表性的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遵循“1+1>2”原则,省际产业园区合作日趋完善,大部分产业以高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基础。滁州市作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滁州市投资公司代表滁州市政府投资,占44%,中国新集团占56%,这是典型的股份合作模式。目前已引进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个外商投资项目,成为滁州乃至安徽的外商投资聚集区;宿徐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宿州和徐州两市合作企业共建园区。近年来,安徽宿州加强了与徐州主导产业的深度联系,科学规划和布局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集群,参与徐州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和世界级装备制造业中心建设,衔接淮海国际陆港建设,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互补协作的现代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2020年底,园区已聚集装备制造、工程机械、战新材料等企业143家,其中承接徐州产业转移企业60多家。

(二)安徽-浙江:为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汇聚优势资源,2019年9月28日,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政府与嘉兴市海盐县政府、安徽嘉通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嘉通金属制品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合作框架协议》。项目分三期完成后,工业园区将集高强度汽车紧固件的生产加工、表面处理包括酸洗、磷化和热处理、包装、模具配套、固体废物处理和物流于一体,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高强度汽车紧固件,年产值达4.6亿元,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建通金属制品工业园区建于浙江省和安徽省,是长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和升级的新平台。2020年8月26日,黄山市政府与杭州市政府签署推进杭黄绿色产业园合作协议,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可以打破传统行政管理壁垒、提高经济政策以及协同,通过“园区+园区”“园区+企业”“企业+企业”等多种技术合作方式,有效畅通两地要素流动,共同打造新安江流域上下游绿色文化产业创新集群。虽然在推动经济建设上进程缓慢,但加强了安徽与浙江之间的联系,加快了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步伐。

(三)安徽-上海:合肥上海工业园是合肥和上海共同打造的工业园区。机器人产业小镇,自2017年落地肥东以来,现已引进了13个以“机器人+”为核心的产业项目,其中6个已经开工,其余项目的建设也在推进中。2020年2月,在合肥东部工业城正式启动协鑫集成再生晶圆项目,总投资50亿元,年产360万块晶圆,填补了国内独立再生晶圆批量生产的空白,将帮助肥东县成为国内最大的再生晶圆生产基地,也将成为安徽省一级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新动力”;张江萧县高科技园,是上海、安徽共建的园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苏州市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验基地。2015年,张江萧县高科技园8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28,365万元,研发经费投入1,549万元,实施科技项目76个,申请发明专利19项,园区内4家科技型企业先后在“新四板”“新三板”挂牌上市。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家。2016年8月,第二批12家企业集体入驻张江萧县高科技园。2016年12月,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共有24家企业入驻。截至2017年6月,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共有26家企业入驻。萧县重点通过沪皖合作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9年,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入驻企业45家,其中来自沪、苏、浙企业36家,近期有意向入驻的企业有11家,预计将实现产值近50亿元。表2为安徽与江浙沪共建代表性产业园的具体情况。(表2)

由表2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三省一市各具优势,凭借多年形成的资源优势,上海在制造业和生产加工业、浙江在销售具有明显特色的制造业产品方面处于核心地位、江苏具有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承接江、浙、沪产业的转移。然而,目前园区产业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精密机械装备制造等创业产业上,虽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一些城市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大多位于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如安庆、阜阳等省外合作城市,产业布局不均衡,安徽省工业园已取得初步成绩,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表2 安徽与长三角其他地区共建代表性产业园一览表

三、安徽省际共建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模式运用不够灵活。共建产业园区是由双方一起合作共建的,安徽与长三角区域的三省一市之间因为地域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差异、思维观念的差异,不同园区之间合作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双方的合作共建是建立在利益的共享基础之上,安徽省内大多数省际工业园区通过股份合作机制相互配合,公司利润按各自出资比例分配,虽然这种模式非常适合目前与省外发达地区共建工业园区,但各园区的实际情况复杂,合作模式相对单一,由于经济发展方式和思维理念的差异,加上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合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问题,各园区的实际情况也比较复杂。单一的合作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问题,如果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模式,可能影响产业园区合作与发展的共建。

(二)产业同质化较为严重。目前,安徽各地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发展的方向较为繁杂,不难发现安徽省众多类似园区均缺乏合作特色,产业招商趋同化严重导致全省产业合作发展方向同质化严重,较多的同质产业会降低区域间资源配置效率,也不利于形成较高水平的集群效应。安徽现存发展水平较低的产业合作园区习惯通过单一招商形式实现项目引进,极易与周边其他产业园区形成竞争,部分园区同质化竞争明显,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在土地利用资源管理日益稀缺、环保技术要求日益严格、进入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这种单一的招商模式已不能满足产业园区经济可持续不断发展的需要。

(三)产业园区布局不均衡。早在2016年,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和宣城等8市全部纳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8年4月,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吸纳铜陵、安庆、池州、宣城加入。此后,融入范围仅限于皖南及皖中,近年来,皖北除合肥外的其他城市工业园区发展缓慢,高新技术产业合作较少,大部分需要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产业。随着传统产业向长三角引进优质技术,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将被削弱,这将阻断产业升级的进程,挤压技术升级的空间,并将冲击安徽的产业园区结构,导致安徽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

(四)产业政策环境较差。目前,省际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园区建设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就安徽而言,工业园区规划、利益分享机制等政策重点仍不明确,导致较发达地区和一些能源水平较高的工业园区协调衔接困难、合作意愿不强、经济手段运用不足、市场机制运行不畅,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才市场一体化建设中,安徽省确保人才有序竞争的规则和制度尚未建立,对接机制尚不畅通,地方行政体制分工的障碍尚未在创新方面取得彻底突破,影响了专项合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对策建议

(一)灵活运用多种合作模式。省际合作共建产业园有多种模式,当前多以股份合作模式为主。股份合作模式适用于实力较强的园区与发展空间潜力较大的园区之间的合作。托管模式适用于自身发展空间有限,需要新的空间的大企业、政府等和另一方综合实力较差的主体之间。援建模式就是综合实力较强的发达地区的一种援助。委托招商模式则是受托方代理委托方处理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模式彼此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如上海-盐城两地产业园的合作既通过双方成立合资股份公司共同建设区中园,收益按股本结构分成,又采用产业招商模式委托上海方开展招商以此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因此,在省际共建产业园过程中可以不断融合适合自己的模式,综合考察所选地区之间的实际现状,灵活应对,选择适合双方发展的共建模式,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实现长久的互利共赢发展。

(二)精细化产业分工合作。安徽劳动力丰富,农业和能源资源密集,具有承接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其中,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的皮革、毛皮、服装及其制品、鞋业都有向外转移的趋势。对于上海和浙江转出的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安徽较江苏更具有生产技术优势,但考虑到这些不同行业均为附加值较低的中低端制造业,因此在合作共建的产业园中,安徽应立足实际,根据双方的条件评估主要负责的项目,可以通过制定园区统筹经济合作学习机制和规划自己制定之后的测评机制,确保区域的产业结构规划设计能够统筹安排、互相衔接也可以充分运用能力测评机制,建立社会协同测评政府信息产业资源规划的有效控制机制,可以更加明确双方的分工,有助于确保相关产业规划被较好地实施。

(三)构建均衡的产业布局。解决产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不仅要重视各区域的比较优势,而且还要关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发展优势区域的优势产业,适当向安徽中部欠发达地区倾斜。作为长三角发达省份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方,应加快进行产业的升级调整,不能一味地只承接制造业等依靠劳动力的产业,也要不断加强与沪苏浙在产业转移对接、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应注重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配套支持,发挥合肥的科技优势,推动合肥创新产业园、马鞍山皖江信息产业园、芜湖智慧城市建设,带动周边城市的合作。同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不断探索有利于园区建设的土地、财税、金融、人才等各项管理政策,加强对省际共建园区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以优质的政策以及环境可以吸引更多信息产业落地。政府等部门可以制定一套兼顾转让方、受让方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政策,促进产业园区快速发展。同时,工业园区建设用地也可适当考虑。地方金融机构可以增加信贷额度,延长信贷期限,增加对工业园区的信贷支持。财政方面可以对新建工业园区提供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收优惠。在人才方面,加大对人才引进的政策支持,如增加人才引进补贴金额,提高园区综合服务水平,改善整体环境。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长三角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磐安工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