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坤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涵盖了道德、法律、生活等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其内涵比较丰富,外延十分宽泛,且对于学生规则意识、法治观念、道德品质培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因此,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以全新视角、站位重审变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与价值,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抓手,设计出具有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参与课堂知识学习。
虽然素质教育改革由来已久,但是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余温犹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够清晰。新课标提出了涵盖知识、能力与价值观的综合性目标要求,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目标落实情况却不容乐观,目标定位呈现明显的方向性偏差。一方面以知识性目标为主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维度并未受到足够重视,课堂被理论知识所充斥,教学氛围沉闷,学生难提兴趣。另一方面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课堂教学首位,强调学生的感官体验,而导致知识性收获较为浅显。不论何种目标导向,均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第二,教学方式的运用过于单一。教师并未准确把握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呈现明显的不对等地位,教师的权威性无可撼动,在设计教学 活动时,通常以教师意志为主导,所涉及的教学材料,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脱离生活实践,偏离学生认知。教学方式运用的不合理性导致道德与法治知识呈现单向传输状态,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主观能动性明显不足。由于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呈现低效现象,限制了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初中生年纪尚轻,社会阅历浅,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课改前思想品德对法律的介绍相对较少,学生们缺乏基础的法律观念。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们开始叛逆阶段,只有正确地进行法律指导,才能规范他们的自身行为,通过法律学习,知道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可以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真正遇到对自身不利的情况时,可以及时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初中生对国家的政治背景并不是很了解,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培养,让学生们产生思想共鸣,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不被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所影响,不忘初心,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坚守。在教育期间,教师的引导和教育至关重要,该年龄段的学生,思想不成熟,价值观念并不牢固,只有教师的耐心教导和道德指引,才能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正确的价值观对自身及以后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教学方法,摒弃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创新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多增加实例讲解,让学生感受到书本内容在现实社会的真实存在,这样结合现实的授课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产生思想共鸣,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怀,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感,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重视主体间的互动交往,提升学生的主体体验,因为情感体验是最受关注的体验式教学之一。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热情,让他们更愿意投入体验式学习中。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青春萌动》教学时,教师提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影视片段《怦然心动》,来创设情境。电影主题是有关男女异性交往的故事,蕴含了交往的原则,极具讨论性与现实性,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当中,增加了学生对这一主题的感悟。学生可以更加直接地了解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同学间的正确交往行为。教师可以组织“异性交往”主题讨论活动,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通过引导与点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教学重点异性交往的原则,帮助学生分辨纯洁欣赏之情,理性对待对异性的朦胧好感。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课表大纲制定出来适合自身教学的一套惯用模式或方法,而这些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不够创新,不能与时俱进是现如今初中道德与法治所面临的难题,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打破陈规,敢于创新,从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且要与自身情况相结合,突出创新性。
比如,在学习课本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时,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中就出现了关于发展中人口问题的概述,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与最新一期的人口普查相联系,将其导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新”的特点,然后针对我国人口现今状况趋势,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分析未来我国人口的走势与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
又比如,在学习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中,结合课本内容与所学知识,与同学们讨论生活中遇到的有创新性的东西或产品,让同学们思考与其功能类似的创新性事物,这样不仅学习了课本上的知识,也激发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能,教师应从媒介素材、网络资源借助入手,来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因此,教师在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加强对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应用,就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可视化、近距离认知感知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充分理解、深度掌握。同时,在媒介资源的辅助下,教师还可以打破课堂的束缚,进入更为广阔的认识视域,借助微课、图画、视频等解读不同教学内容的内涵,以自己更为喜欢、擅长的方式获得认知迁移,为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保证,使课堂生命力得到全面增强,以实现对学生文化基础的深度夯实与充分提升。例如,在进行《维护国家利益》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电影《战狼》剪辑在课堂进行播放、呈现,并组织学生在认识主人公勇敢作战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鲜活且生动的认知素材刺激下,获得认知迁移,实现对有效教学措施的践行。
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其中所包含的知识较为繁杂,在传统教学时只是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不易理解与记忆,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教学知识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构架,让学生根据知识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来快速地进行查漏补缺,提升识记效率的同时,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导图教学工具的作用,就是高效地清理知识网络中的各个知识点,找到其中存在的关联,实现高效、长效的记忆。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开放互动的世界》教学时,就可以布置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让学生结合课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制作思维导图框架,充分体验出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然后不断地丰富与调整完成思维导图。整个课堂是基于《开放互动的世界》展开,因此中心词为开放互动的世界,然后由此向外延伸到第二层,包括共同的家园、全球经验、共享多样文化等详细描述了具体组成部分。然后就第二层进行拓展。例如,共同的家园,下一层内容是当今世界的特征;放眼全球的经验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等。在进行共享多样文化下一级内容时,结合其中内容,可以细分为两点,包括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意义、如何面对文化多样性。然后将这三层用带箭头的线段进行连接,构建了整个思维导图的框架。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本课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是新时代广受师生关注的核心议题,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而且,在有效性、针对性、科学化教学策略的驱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会切实增强,学生的认知潜能也会得到全面激活,其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全面增强。因此,教师在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深度延展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更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时,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教师可以从不同层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实践应用能力,以进一步延伸、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辅助下,更好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获得自身认知能力全面提升,落实身心认知需要充分满足。
颂雅风·艺术月刊2022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