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从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活动发射平台,到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发射神舟十二号飞船的921发射塔架;从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生产的高等级不锈钢冷、热轧产品及高强度合金结构钢和高等级电磁纯铁等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多个关键结构,再到长治澳瑞特体育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我国空间站三大锻炼设备,都有山西“智”造的身影。
2021年6月28日,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正式投产发电。由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的1300t起重机顺利完成三峡白鹤滩电站全球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吊装任务,助力“白鹤亮翅”献礼建党一百周年。设备自投产以来,运行稳定可靠,质量和性能指标达到预期水平。经机械工业科技成果评估中心组织评定,太重白鹤滩1300t桥机项目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创新成果引领了水电领域超大型起重机技术进步,具备广阔的前景和市场。
2021年8月18日,随着山西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协议签约仪式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攻克的“电容炭”技术难题,不仅通过了科技成果评估,还具备了替代进口产品的能力,目前已进入生产线的建设阶段。研发过程中,709课题组科研人员首次打通了淀粉基“电容炭”批量化制备路线,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获得高品质“电容炭”,实现产品定型和工艺固化,并与终端用户無缝对接,为国内“电容炭”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21年11月3日,山西新华防化装备研究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完成的《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该成果已在钢铁烧结、水泥、玻璃等行业进行工程示范及推广应用,遍及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及海外23个国家,引领了工业烟气深度治理技术与产业进步,为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1年12月19日,“4000米深层裂缝型储层地热开发科学钻探”项目在太原理工大学虎峪校区开钻。该项目提出巧妙利用断层及裂缝带可规模开发致密地层裂缝型热储地热能的成套技术,是国际首例致密地层裂缝型热储地热开发示范项目,具有科学、技术与工业层面的引领作用。同时,该钻井也将为查明太原盆地地下结构特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进而为研究太原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为太原市防震减灾提供重要基础资料。
2021年6月16日,由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团队与山西瑞德丰种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的“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高产技术”试验示范获得成功,亩产达830.84公斤,创山西省小麦单产最高纪录。为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保障区域粮食安全,高志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灌区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此项技术实现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养分利用效率同步提高、产量与品质同步提高,且列入山西省农业厅2021年主推技术,在山西小麦主产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2021年6月28日,全球首套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运仪式暨储能高端论坛在山西综改示范区举办。该系统由华阳集团联合中科海纳公司共同打造,该系统核心钠离子电池,利用阳泉无烟煤作为前驱体,采用中科院全球首创的碳基负极材料生产技术和正极廉价原料加工工艺生产。据了解,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后,储能成本可低至0.2元/千瓦时,未来将逐步取代铅酸电池,解决铅酸电池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与锂离子电池形成互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2021年11月3日,山西大学两项科研成果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山西大学光电研究所所长张靖教授领衔的“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项目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超冷费米子实验平台,并实现了玻色费米混合气体量子简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山西大学副校长、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所长程芳琴教授领衔的“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整体技术应用后推动了劣质煤发电行业技术进步,改善了京津冀环境空气质量,促进了煤基固废的清洁高效全利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1年11月30日,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王海雄团队经综合评估、谨慎研究,成功为一孕期18周患者实施T3D及腔内超声引导下零射线左束支区域起搏植入术,此手术尚属国内首例。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为心脏起搏疗法的手术模式提供了新办法,为孕妇心脏病特殊患者带来了“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也为国家优生优育作出了贡献。
随着5G、物联网、智慧医疗、自动驾驶、可穿戴设备等高科技产业的兴起,电子电路行业对SUS630材料的需求大幅增长,“卡脖子”问题日益凸显。经过近3年的系统攻关和持续改进,目前,中国宝武太钢集团该类产品的线膨胀系数、平整度、同板差、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均满足用户严苛要求,成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批量稳定供货,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提供该类产品的企业。该产品解决了我国电子电路行业关键基础材料的“卡脖子”问题,助力中国电子电路印刷电路板产业向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