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洋与渔业》记者 吕华当
3月31日,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高端丝苗香稻+禾虫”绿色高效种养技术示范基地之一的广州市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示范点开始投禾虫苗。据悉,该种养模式既可保障粮食安全,又可显著增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吸引了不少周边农户前来观摩。
禾虫的学名疣吻沙蚕,被称为水中“冬虫夏草”,一种在我国东南沿海、港澳、东南亚等地大受追捧的美食和食疗保健佳品。出产季节集中在禾苗抽穗扬花的季节,故在广东、广西俗称为“禾虫”。禾虫分布在滩涂、池塘和稻田中,但水稻田里出产的禾虫最肥美。禾虫喜居于稻田中与水稻共生,腐烂的稻根和茎叶可为禾虫提供营养,水稻根系和中空的茎可为禾虫输送氧气;禾虫以土壤微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可减少水稻病害发生,禾虫钻洞可疏通土壤、其粪便是优质的有机肥料。
前几年,阳江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陈兴汉攻克了禾虫规模化人工繁殖关键技术难题,解决了自然繁殖季节性强、产量低等技术瓶颈,且禾虫产量相比于传统养殖方式增加10~20倍,现已在阳江、广州、湛江、广西钦州等地进行水稻+禾虫综合种养产业化推广,禾虫人工投苗总面积1200多亩,技术辐射服务超过10000亩,促进农田复耕,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多赢。
据了解,番禺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发挥常规优质水稻育种及栽培优势,于2021年引入该项目,并取得较好试种试养效果。这次总结了上一年的经验,采取培肥地力,大量增加有机质,采取“早造(再生稻)+禾虫”,并增加了养殖面积。该所将继续加强与相关单位合作,把“丝苗香稻+禾虫”绿色生态高效种养项目做细做实,总结并推广好,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增加一个高效的综合种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