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敏
凌源市中心医院心电图室 (辽宁凌源 122500)
脑血栓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脑血栓主要由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斑块形成所导致,需积极予以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脑血栓患者若无明显的手术指征,临床多采用抗凝、抗血栓药物对其进行保守治疗。阿司匹林属于常用的抗血栓形成药物;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将两者联用可有效稳定脑血栓患者的斑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0年2—1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0~75岁,平均(61.20±4.5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5 h,平均(3.50±1.20)h。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2~76岁,平均(61.05±5.3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5 h,平均(3.20±1.20)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CT、MRI 等检查确诊;符合《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血栓的相关诊断标准;生命体征平稳;病历资料完整;无相关药物禁忌证。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近期手术史;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功能障碍;精神疾病。
两组入院后,均保持卧床休息、吸氧;采用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277,规格2 ml∶0.25 g)联合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国药准字H44025313,规格250 ml,含低分子右旋糖酐6.0%、总氨基酸2.72%)进行营养脑神经、改善脑供血治疗:2 ml胞磷胆碱钠注射液+250 ml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793,规格250 ml∶50 g)进行降低颅内压治疗:静脉滴注,250 m1/次,30 min内滴完。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规格100 mg)治疗:口服,100 mg/次,2次/d。试验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同对照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规格20 mg)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用法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钙口服,10 mg/次,1次/d,
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
(1)临床疗效: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降低幅度≥90%;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大幅度改善,40%≤NIHSS 评分降低幅度<9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部分改善,NIHSS 评分降低幅度不足40%;无效,经治疗,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1];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康复状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颈动脉斑块面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GEVivid7超声诊断仪检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NIHSS 评估,内容包括意识、凝视、视野、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感觉、语言、构音障碍、消退、不注意,总分42分,评分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成正相关[2]。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 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NIH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治疗前,且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 评分、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NIHSS 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分) 颈动脉斑块面积(cm2) 动脉内膜中层厚度(mm)治疗前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4 周后 治疗前 治疗4 周后试验组 40 25.50±2.50 10.50±2.05a 1.85±0.30 1.40±0.35a 0.85±0.15 0.65±0.10a对照组 40 26.02±2.60 14.80±2.30a 1.83±0.28 1.70±0.33a 0.84±0.16 0.76±0.15a t 0.9118 8.8269 0.3082 3.9443 0.2884 3.8591 P 0.3647 0.0000 0.7587 0.0002 0.7738 0.0002
脑血栓属于多发性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需给予积极的治疗,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对脑血栓患者除了给予卧床休息、吸氧、营养神经、降颅压等对症支持治疗外,需联合其他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抑制血栓素A2生成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抑制血栓形成;但基于个体差异,单一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有限。研究发现,脑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3]。他汀类药物属于还原酶抑制剂,可减少胆固醇在血管中的堆积,有助于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他汀类药物还可调节血脂,抑制血管内皮发生炎症反应,进而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4]。研究证实,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血栓患者,可在抗血栓、抗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的基础上,抑制患者的病情,减少动脉斑块,改善神经功能,进而促进康复,改善预后[5-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及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确切,与刘亚军[7]的研究结果相符。综上所述,与单一用药相比,应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血栓患者的效果更佳,可缩小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