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留燕
人们一般使用文字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或者是客观世界,而文字在赋予人的感情之后,便会呈现出艺术的美,这是文学所具有的独特特点。现代文学经典化重塑会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并会改变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现代文学和经典元素有效重构,对文学的深度和广度产生影响,并冲击文学发展的格局,让文学的影響力不断增强。被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富含丰富的人生哲理,不仅具有艺术观赏性,还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经典的文学作品在长时间的沉淀后经得起人们的品味和不断推敲,传承给一代又一代。所以我们应该对文学的经典化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进行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延续经典文学当中的精神,并将现代文学不断延伸,发挥其力量,从而促进文学的发展。
一、文学经典化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讨论
在20世纪80年代初,政治决定一切的局面被打破,文学本来的面目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逐渐失去了显学地位,成了一种单纯的学术研究,此时文学经典化成了急需思考的问题。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现代文学已经开始进行经典化的研究,并在世纪之交中将其转换为主要内容,此时开展了评选经典文学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出现,不光凸显了出版商拓展市场的热情,还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调整思路反映出来,重定了研究的方向。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文学观念等均不相同,在对经典文学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人员产生了不同的认识,这也是需要深刻讨论的问题。就目前来看,具有人生意蕴和永恒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便可以称之为文学经典,可以让一代代人将这些作品传承和反复阅读,从而将美学精神和民族审美风格呈现出来。
首先,对经典进行衡量的时候,应该坚持文学就是人学的原则。这个原则的出现,确保了文学的精髓。时代不断发展,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开始强调“人”的作用,追求个性解放。在现代文学史上,真正优秀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人生意蕴,能够充分表达人的情感和心理,将真、善、美表达出来。《论睁了眼看》指引我们如何去辨析真正的文艺,《北京的春节》描写了北京人民的性格和社会风气,《边城》的文字世界中表现了没有受到文明侵蚀的自然纯朴的人民的审美和人性,体现出人性美和人情美两方面,并且在小说当中还将人性至上的艺术观表达出来。这些作品均将我国社会的人性和人生表达出来,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
其次,在对经典进行衡量的时候应该将其审美性以及艺术价值当作主要的标准,而文学作品就是艺术作品。文学研究和历史研究并不相同,需要研究的并不会只是一个文献,而是一个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社会历史的特殊原因,让中国现代文学在研究过程中长时间和社会政治意识形态联合在一起,这就导致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研究人员研究时重视的也不是作品表达的审美品格和艺术价值,而是研究文章中所具有的政治意识和思想倾向等这些本身不包含在文学之中的东西。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时候,研究人性的文章是当时多种研究中的代表。
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当中,许多名人对“民国”时期的作家进行了评价,评价的内容对当时文学的研究产生了影响。“民国”时期作家的作品使文化走进新的时代,是文化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在这些较为经典的评价影响下,许多作家因为作品较为经典被定为伟大的作家,并且是伟大的文化展示。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文学家经常缺席,就算作品有较大的艺术价值,也没有被人们重视。就算时代对思想家的地位充分肯定,但是也没有认识到其思想的复杂性和深刻性,更不能直视思想上产生的矛盾和困惑。这种情形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才逐渐有了较大的改观,一场思想的解放让人们对这些作品的创作本体开始进行艺术研究。
最后,经典应该是作者原创的作品。一部作品的成就高或低,影响大或小,均取决于前人是否有突破和超越,也需要确定是否具有原创性。每个人的文学作品的价值都不是作者本身可以决定的,而是和同整体比较时决定出来的。衡量一个经典作家作品的价值,应该和前人以及同时代的人进行对比,确定其所创作的作品当中具有别人没有提出的关于审美方面的内容。原创的东西具有丰富的内容,作品的价值也更大。《呐喊》《彷徨》在文学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主要是因为这两部作品均为原创,在当中以特别的语言文字对部分人民的表现进行批判,并且坚定自己的立场,对小说形式大胆创新,从而开辟中国现代小说的新纪元,让小说展示出现代化。而在《野草》当中,虽然描述了美丽的意境,但是也有着自剖的精神,让其成为现代经典的散文诗。此部作品显示出了作者天才的创造力,在他作品的影响之下,散文成为了现代文学中一个独立的文体。在创作的时候,能够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作家对于原创的追求。
在此基础上,可以将文学经典当作一个民族的艺术财富,这些艺术象征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生活。民族的发展史中所出现的文学作品虽然不多,但是这些文学经典构建了民族的精神家园,成为了文学史的支架。
二、文学经典化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价值
文学经典体现出永恒的价值,并将民族的审美风尚以及美学精神体现出来,具有原创性质的经典文学作品还体现出历史的普遍特征,已经超越了时代。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李白、曹雪芹和马致远等人有着不可取代的经典地位,依旧需要被历史一次次选择。他们所创作的作品开拓了多个中国文学层面,丰富了文学宝库。经典文学能够将中国文学的审美规范构建起来,让文学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经典的地位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并且已经超越了历史,成就了不朽的品格。在他们的作品当中,古代核心文学也被称之为古典的文学。
与此同时,人们还深刻地认识到经典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文学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的经典。即使是同一个作家和所创作的经典作品,不同时代的人们也对其有着不同的认知。例如,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这两位诗人在历史上的地位反复多变,因为时代和审美的不同,每一个时代中的审美因素让人们对他们产生了不同的评价。尊重李白、贬低杜甫,尊重杜甫、贬低李白这两种观点多次交锋,很难将其统一。对于李白和杜甫的评价不统一,更不要说其他作家的评价了。
在时代不断变迁中,经典和非经典能够互相转换。过去可能被视为经典的作品,后来的人们不一定把它当作经典。先前不能登入大雅之堂的作品,因为时代精神和价值观念的结合,很可能让其进入到经典行列当中。这些作家的文学地位也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数百年才能够建立,例如,四大名著等明清小说在创作之后被正统的文学界排斥和轻视,一直到晚清之后才开始被重视。而梁启超和胡适等人取代了文学的正宗地位,作品成为了文学经典。这种情况不光国内存在,国外也存在。经典化只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在不断流动和改变着。如果对经典的标准进行讨论和研究,需要充分考虑历史的延续性,尊重前人对于经典的选择。此外,独特的时代眼光和现实立场也会对经典重新选择和淘汰。
三、文学经典化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之间的影响
在数十年的学科建设当中,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经过了材料收集、整理和挖掘等多个阶段,文学史也在不断地调整,经典化的研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写作应该删除其中繁琐的程序,让其变得简单,并且取其精华,让其更加经典。文学经典化对于新的现代文学史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文学经典化对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影响。文学的历史自然是许多作家共同创造的,但是在推动文学发展的过程当中,作家们所起到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差别。部分作家因为创造了原创性和艺术性的经典作品,从而对后代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让自己成为了对时代文学风潮产生影响的作家。文学史的研究和书写的主体是经典的作家和作品,因为每一个时代均有着属于时代的经典,所以时代文学史会被不断地重写。时代的重写让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了许多次新的排列顺序,很多有名的小说家都已经落选。当然,对经典化方面进行分析,这个排列结果只是多种排列当中的一种。在人们用全新的眼光和价值标准反思文学史的时候,会有许多结论和前人不同。问题的关键就是这些新的结论是不是可以改变人们对于文学史格局的认识。例如,陈思和使用潜在写作和共名与无名等概念对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进行解读的时候,将原来的文学史科学界限突破,很多文学现象都有了崭新的意义。并且,经典化的视野也让文学史格局的研究更加重视艺术性和审美性,注重文学本体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
其次,文学经典化会对现代文学史产生影响。文学经典化让文学史的写作不再单纯地罗列作家的作品,而是开始重视经典作家的作品,尤其是原创性作品的研究,将现代小说当作例子,能够从素材、主题和人物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作家的作品对前人的超越和继承。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中重要的人物,开拓了小说创作的题材,其中分为农民和知识分子两种。他在选材的时候,主要挖掘主题更为鲜明的内容,让主题可以更加突出。在表达艺术的时候,他使用犀利的语言呈现出各种形态和结构的创新艺术。“民国”时期的作品原创性比较高,开启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先河。部分小说还会使用自叙传的方式,将现代知识分子中的零余者形象表现出来,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情调较为伤感,有较强的自我抒情色彩,这是种较为特别的小说艺术风格。而20世纪初的小说能够表达出激情,并将封建家庭的实际情况展示出来,揭露了大家庭中青年男女的命运,在这个基础上贯穿了较为强烈的反封建精神。而《赶集》等作品开拓了一个全新的题材,将城市居民的生活以及性格特点表现出来,文章所呈现的幽默风格、京味的特色等巩固了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子夜》等小说重视的是与民族工业相关的人员的命运和前途,主要使用理性的笔法对任务进行分析,文章当中体现了知性美,是现代小说中自成一派的作品。《莎菲女士的日记》能够将现代知识女性的人生矛盾以及感情的困惑展示出来,所表现出来的女人的细腻和率真打破了人们对女性作家温柔以及忧郁的误解。和《莎菲女士的日记》进行对比,《倾城之恋》等作品创作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教育均和之前有所差异,喜欢将大都市家庭中人们的人生和真实心理表示出来,看到华丽外表下的实际情况。沈从文和钱钟书等作家所呈现的文章有独特的选择和新颖的表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内涵。当然,中国现代经典小说作品并不止上述所说的这些,但是根据上述所列举的作品和作家,可以将作品的原创性以及艺术审美表达出来。新的文学作品应该充分地描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发挥文字的作用,分析文学史的地位和价值,从而揭示文学内部的发展规律。
最后,文学经典化对现代文学史的影响力也比较大。除了专业的文学研究和学习者以外,很少有人能够遨游在阅读文学史当中,更不要说阅读大量的文本了。文学史的研究人员需要突破狭小的学术圈,让学术成果面向大众,对大众产生影响。经典化的文学史研究打破了学术研究。实际上,经典化只不过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工程,在研究、编辑和出版再到阅读者均牵涉多个层面。台湾地区也进行了评选经典的活动,得到了较多的启示。而报刊等媒体也让经典得到了大力宣传。这不光可以促进经典的流传,还可以让经典活动和文学形成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总体来说,文学评论家和学者从当代文学批评转为现代文学史研究的过程当中,认为经典作家的作品需要通过理性的沉思,并拥抱现实和虚构,能够批判性地检查并将其显示,对创作形态有着多重影响。所以對于文学经典化和中国现代文学史重构的研究来说,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人们应对文学进行批判性反思,在不断的研究中促使文学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