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文选》注的训诂方法

2022-05-18 16:50王佳
青年文学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李善训诂文选

王佳

从我国现存的诗歌总集上看,《文选》是最早的一部,由南朝萧统负责选编。从这以后,为其作注的学者便络绎不绝,因此形成了庞大的“《文选》学”体系。李善便是后世中负有盛名的一位,于唐高宗显庆年间,兼任沛王侍读。在《文选》的注解中,李善把之前的30卷分为了60卷,与显庆三年(658)上承朝廷。此注本在训诂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被历来的学者誉为:“注以文传,文因注显。”本文选择李善《文选》注(以下简称李注)为研究对象,对其征引式的训诂方式加以分析说明。

一、关于李注征引式

李善为了与《文选》作品特点相契合,使用了相关的训释方式,萧统的编纂思想是由选文文体特征决定的,这为李善征引式训诂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文学的发展为《文选》编撰提供了历史基础。萧统的思想体系,主要是受到梁武帝的直接影响,在梁代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所形成的。从历史发展脉络上看,西汉独尊儒术,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儒学发展到东汉,今文经学的章句之学越来越繁琐,受到了古文学家的不满与抵制。

《文选》的编者在选录诗文的过程中,把文华、翰藻当作一种重要的标准,因此收录的文章大多为魏晋六朝的文学作品,而在这个阶段中,文学创作在语言使用上的特点,一般是较多援引前代古籍词句,用典隶事之风盛行,甚至带有一种极端化特点。文学讲究自我的表现,突出文的审美性,所以,便凸显了《文选》语言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也就是引用古事古语来传递情与意,典雅有来源是李善注能被征引的前提。

从李注的特色上看,他主要使用的是征引的训诂方式,即对文句的典源出处、词语的意义本源进行标记。根据骆鸿凯《文选学》得出:李注引用了经部典籍、子部典籍、史部典籍、集部典籍,分别为215种、217种、352种、798种,在上述“经史子集”中,凡23类1582种,另外,29种旧李注,共1611种。

从古书注释的方式上看,主要分为章句式(赵歧的《孟子章句》、王逸的《楚辞章句》)、传疏式(郑笺的《毛诗故训传》《诗》)、考证式(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至于征引式,李善不是第一人。例如《史记》三家注被大量征引,但就其征引范围上看,相对较窄,并没有摆脱“以史证史”的套路;颜师对《汉书》的注释,存在大量征引,但很多都集中表现为征引旧注。例如,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大范围征引文献资料,对正文进行解释,这类征引,主要是为了补充资料。

李善通过分析《文选》作品的文学特点,合理选用征引式注释,这是他对前辈经验的一种借用,并让这种体式更为成熟。尽管这种征引式并不是李善自创的,但是在大量的集部注释中,大范围采用这一注释方式的,李善则是第一个。与传统的征引式注释相比,似乎这种征引已摆脱了前人的影子,其既对资料、字词、文义、句义解释等进行了补充,更关键的在于这与《文选》作品的文学特点相契合,标明典故,对文意进行疏通,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李善在这一征引注释中,将传统传疏式、章句式、考证式注释的优点结合起来,从而让《文选注》成为一本经典。

二、李注征引的内容

训诂,最早被单称为“训”“诂”,出现在《毛诗诂训传》中。训诂由传注、经解的文献注释实践中发展,最初的目的是为古代文献阅读清除障碍,所以,尽管它以词义解释为中心,但实际上,却囊括了很多内容。在语言内部,其涵盖了对音韵、修辞、文字、语法等的解释说明。在语言外部,其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民俗等多个方面。从这一广义训诂学层面上看,李善对《文选》的注解,其内容涵盖较广,如词语、读音、修辞、语法等。李善通过使用多元化的征引用形式,能启发理解,主要包括词义解释、注明音读、补充资料等方面。

由骆鸿凯的统计结果得知,可将李注引文划分为旧文、旧注两个方面。

(一)李注引旧文

李注引书的时代,对于其征引的旧文来讲,可以以《文选》为分界线,即之前、之后、同时代典籍。主要如下:

1.征引《文选》之前的典籍,即所谓“诸引文证,皆举先以明后,以示作者必有所祖述也”。李善对《文选》前典籍的征引,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词语、文句的出处,对文意进行证释,由侧面证实原文作者必有所本。

2.征引《文选》之后的典籍,即所谓“诸释义或引后以明前,示臣不敢专也”。蔡岂《独断》后于《两都赋》,李善对《独断》《两都赋叙》的征引,并非为了探究作家的“祖述”之由,而是对《文选》进行注解,也就是词义的说明,更体现其“不敢专”的学术精神。

3.对《文选》同时代典籍征引,即“转以相明”。

在没有找到作家的“祖述”之由时,李善本应自注。但针对《文选》同时代或以后的,都会有相关的注解,或者找出相同词句,用此当作征引注释。通过这样的处理,李善既能“转以相明”或显示“不敢专”之意,也能对其注释依据进行明确,这是对既往征引体例的沿用。

(二)李注引旧注

在李善征引的旧注中,主要分为以下类别:征引《文选》旧注、它文旧注和征引字书和韵书等。

1.征引《文选》旧注,换言之,则是对《文选》中部分诗文进行征引。很久之前,就出现了注释,李善在作注时,对征引进行科学选择。在《文选学》统计结果中,李善总共对29种旧注进行了征引。

在扬雄《甘泉赋》中,出现了张宴、晋灼、孟康等多家注释,李善在文章中,使用了张晏、晋灼、服虔的旧注,之后便被称作“李善注”。

2.征引它文旧注。李善通过对《楚辞》王逸、《诗》毛传注等旧注的征引,详细解释了“崔”“嵬”等词义。

3.征引字书、韵书。李善通过对《尔雅》通释语义的专著进行征引,从而适用于“字词义”的解释。针对李善注《文选》援引各专著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学者们都做了几乎穷尽式的研究,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

三、李注征引的方式

《文选》实际上是对周到梁之间的历史文化发展概念、艺术形式特点等的一种体现。正是受到传统儒家正统教化观的影响,导致萧统对文的形式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体现思想内容的典雅,而且要突出形式上的美学特点。由于选文文学性的影响,造成其对作品的表达形式、创作背景等要在注释中有所涉及,经学训诂对释义方式进行了明确,但是这种释义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文学的发展要求。李善通过对征引方式的使用,对意蕴表达较为类似的词句、典故事类的出处进行征引,便于对典故中的含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理解。这种征引方式,与选文的文学特征相适应。

李注的征引方式,通常分为征引原文、征引大意。征引原文最主要的是对它文原文的征引,这体现在《方言》《汉书注》《古诗十九首》(之五)《早云赋》中,李善对原话实施援引,既对字词义进行了注释,又对词语的语源进行了注释。但在李注引文中,其与原文有一定出入,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一)与原文相比,少个别字。如《楚辞·九章·悲回风》中曰:“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通过和原文的对比,李善的引文中并没有出现语气词“兮”。

(二)相较于原文,字数略多。李注中,“《论语》:子曰:兴灭国,继绝世”。但翻阅《论语·尧曰》篇,并没有发现“子曰”的字眼。

(三)征引个别字句,以意缀引。如李注中,“《说文》曰:城池无水曰隍”。通过截取原文“隍”和“无水曰隍”,并进行意义缀引。

李善对大意的一种征引,通过语言简单的使用,概括原文中的答疑,取得了很好的叙事效果。通过对《汉书》的援引,李善翻译了“大汉初定”的意思,但翻阅原文发现,由于其篇幅较多,并没有看到重点。李善使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文本大意,向读者传递了背景知识。这样一来,不仅使用了征引体例,而且把篇幅进行了缩短,实现了预期叙事的目标,这是李善所独创的。这种征引,通常是对《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的引用。李注征引史传类作品,很多都是解释了人物的生平情况。但是,由于文本内容较长,李善在整理过程中,只能介绍其大致意思,以此缩短篇幅,让重点更为明确。

四、李注征引的原因

李注所征引古籍多达1611种,他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征引式训诂。训诂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最基本的要求应该是精准性。而文学作品的表意通常倾向于感悟,带有多种内涵,传统的说解式的训诂方式,很难体现出个体经验的差异内涵。通过对表达情感较为类似文句的一种征引,达到迎合这一含蕴性特征的目的。

《文选》本身带有很多典故,共包括700余篇作品,主要由选赋、选诗、选文三方面构成。王宁指出:选诗的涉典字数约占21.4%。在选文中,其用典较多,直接与典故相关的字数约有102字,大致为全文的30%。在整个《文选》中,蕴含着多种典故。因此,李善注使用“征引式注释”,与《文选》自身的特点相契合。

李善注使用“征引式注释”与“文学作品导读”这一特殊目的要求相符合。在《文选》中,通常会遵循“是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准则,创编的文学作品,内涵丰富,辞藻典雅。虽然在李善的注释中,也介绍了字词,但这并非整个文本的内核。李善的博引,注解了文学背景知识,把读者带入到一个深邃的意境中,使其更好地了解其内涵。

李善所征引的古书文句,有时因为和选文用字方面出现差异,或者是对字书、古注实施引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产生两处被释字有所区别的情况,如果不是对相同的词义实施替换,则说明两处文字在字音、字形上可能会有某些联系。有时候,李善通过对引文中的文字进行直接改动,表示引文中的文字可能与选文用字有一定关联,二字间的通用,在表面意义的表达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

训诂学的发展,为李善征引大量故训提供了素材。训诂学主要源自先秦,经过两汉、六朝的发展,至唐代发展成熟。前代训诂学专著,为李善提供了很多素材,不單单是“经史子集”旧注,更囊括了《说文》《尔雅》《声类》等多部辞书。一方面,李善对全书征引了大量古籍旧训,对字句、词义实施了精准训释;另一方面,提高了注释的可信性和权威性。无论是实践层面,还是理论层面,李善注都有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学术的发展。

项目基金:2020年全区高校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古代汉语》(宁教高办〔2021〕7号)。

猜你喜欢
李善训诂文选
论字词训诂与文本阐释的互动关系
画与理
画与理
《文选》李善注引乐书考
《说文》形义匹配思想与训诂价值
画与理
画与理
从班昭《幽通赋注》看《文选》五臣–李善注的价值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训诂中的作用
本家侄不敌邻家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