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赛赛 张娜
南宋著名学者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世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人,师从薛季宣、郑伯熊,是永嘉学派事功学说的代表人物之一,集理学家、政治家、文人为一身的人才。他推崇事功学说,主张经世致用,在其学术研究、为官实践和文学创造中,一贯主张民本思想。学术界对其在学术研究和施政实践中的民本思想已有研究与讨论,但对其文学创造中,尤其是诗歌创造中的民本思想研究甚少,“其诗意深义精而语尤高,后学但知其时文,罕有识此者”。其卓越的理学成就掩盖了其诗歌方面的闪耀成就。陈傅良一生创作了近五百首诗歌,其时事诗中有不少都反映了他对底层人民的关心与同情,以及为民解忧的满腔热忱。
一、陈傅良民本思想诗歌创作的背景及渊源
陈傅良一生历经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多朝。此时的南宋王朝长期面临外政,宋金对峙,家国动荡,疆边烽鼓;内政腐朽奢靡,赋税繁重,民不聊生。陈傅良幼年时,痛失考妣,家境贫寒;少年时,经历战乱,生活析骸以爨,只能以教书为生。那时的陈傅良“其所与游皆田野布衣俦类之士,未尝从王公大人之后”,他在底层百姓群体中成长,因此他深谙底层人民的疾苦,与农村平民知识分子结交为伍的经历成为了他后来进行民本思想诗歌创作的源泉。因此,陈傅良的诗歌在这一时期摒除了江西诗派脱离现实、瘦硬奇拗的风格,转而呈现出现实主义倾向。他能结合国情民生,状之有物,言之有理,抒之有情,希望通过创作来关注和解决民生问题。
陈傅良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其生活的社会背景及幼年、少年时期成长环境的影响,也受其个人学术研究与仕途经历的影响。北宋后期,陈傅良以郑伯熊、薛季宣为师,研精经史,传承理学,逐渐成为永嘉学派中主张经世致用的事功学派学者,其研习的民本主义史料与经世致用的施政方针为其后期的为官实践提供了可鉴的经验支持,也为其诗歌创作增加了现实的厚重感与批判的深刻性。同时,他也受到薛季宣诗风的直接影响,重诗学思想,不过度渲染性情,形成了现实主义恬淡中和的创作风格,表现出了诗歌的实际功用。此外,淳熙六年起,他历任福州通判、知桂阳军、湖南提举茶盐公事、转运判官等地方官。任职期间,他勤恳廉正,深入民众,关心民瘼,尤其对杂税、徭役、兵制、农事等民情非常关心,能与民同悲共苦,书写民心,呼吁民愿。正如叶氏在《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中写道:“公既实究治体,故常本原祖宗德意,欲减重征,捐末利,还之于民,省兵薄刑,期于富厚。”他为百姓的生计殚精竭虑,为政期间致力于改善民生,为民请命,为民减负,曾撰写《收民心策》《民论》,积极谏言,在行动上切实地为民谋求福祉。这些与劳苦民众相濡以沫的基层为官体验进一步丰盈了其诗歌创作的素材、思想和情感。
二、陈傅良民本思想于诗歌作品中的主要体现
陈傅良民本思想诗歌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体现了他的立国精神。他传承了传统儒学“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基本理念,认为人心指向为国之根本、君权基脉。他曾向上谏言:“盖天命之永不永,在民力之宽不宽耳。”他将自己的政治思想融入诗歌创作之中,在《始生七章章八句上皇子嘉王生辰》一诗中写道:
入均此生尔,王生乐无涯。
如将与人同,请自今夕推。
奉觞一何多,于以介寿祺。
王其敬举觞,一念周八维。
百鼎罗珍羞,世岂无调饥。
锦绮烂盈门,蓝缕还谁衣?
龙楼近日月,茅舍或不支。
三宫子孙孙,亦有孤与嫠。
吾方贵吾生,相从多阽危。
岂伊天地公,而及独我私。
於焉识仁端,一物岂忍遗。
当思宇宙间,寿域咸熙熙。
猎人爱麛麌,渔人爱鲲鲕。
万物欣自遂,况也民秉彝。
家有举桉妇,人有譍门儿。
王心至于此,寿不数耆颐。
诗人诵稷功,造周本岐嶷。
首言民初生,次及稷誕弥。
民命系于稷,此语非夸毗。
末僚甚拳拳,所愧无周诗。
在给皇子嘉王的贺诗中,他劝谏嘉王,人生而平等,君民亦然,君王在峻宇雕墙下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时,要念及茅屋采椽下饥寒交迫的百姓,积极修仁行义,只有百姓永久安乐,君王才能万寿无疆。他清晰地洞察到了君民唇齿相依的关系。他不仅真切地看到了君民之间的关系,还清晰地看到了民与国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恢复失地的根本不仅在于军事上的作为,更在于百姓的凝聚力,这在《上闽帅梁丞相生日二十二韵》一诗中得以体现:
昔者求侵地,何人赋甫田。
吴儿咸抵掌,哙等欲差肩。
庙论惟多士,戎功不在边。
一麾分赤社,万事属青编。
吾道谁难用,诸儒亦自偏。
才名多濩落,经行失枸挛。
洛蜀何嗟及,熙丰竟祸延。
帝罗兼雁木,平步忽貂蝉。
甚矣知当宁,凄其望济川。
年来群老行,公在万民悬。
其中“昔者求侵地,何人赋甫田”一句,借典故齐大夫刺襄公好大喜功来影射当朝的抵金政策。他虽复宋心切,却不提倡非理性的恢复之策,而是希望能通过宽民力、解民悬,从而聚民心、举民力,强兵富国,光复河山。
另一方面,陈傅良的诗歌还展现了他恤民瘼、询农事的施政行为,体现了他念民之所忧、急民之所盼、喜民之所乐的思想情感。无论身处何处,陈傅良都善体下情,不忘立国根本。
为官期间,他常常身体力行,躬身一线,关心农事,问询民情。当时,南宋百姓正面临内忧外患,于外饱受侵犯,于内苛政如虎。作为地方官的陈傅良痛心写下“岁月民老久”的诗句,决心在政治上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奈何诸公厮役皆豪杰,尚爱舂陵老元结”这句诗便展现了他决心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的信念。他欲效仿唐朝元结,做一个力能扶世、政能便民的好官。之后,他便积极施行自己的政治理念,正如《和徐叔子劝农韵呈留宰》一诗的首联写的那样:“亲从蓑笠问饥寒,赴愬人人得犯颜。”可见,执政期间,他能亲力亲为,和民众促膝交谈,嘘寒问暖,及时听取民怨,以求尽己所能去宽解民悬。
当得知百姓的生活有所改善,富足喜乐时,他又毫不掩饰内心的喜悦,洋洋洒洒写下力透纸背的激动之情。在陈傅良的诗歌中,尤其常见的是描写有利于农事的雨雪天气,无论是春日如油润雨,还是冬日如棉厚雪,都是诗人擅长描写的对象。古谚有“一雨瑞雪一寸金”的说法,陈傅良见到这一景象时,常常忘情地直抒胸臆,表现出自己对农事的关心,对丰收的期待。陈傅良的诗作中不乏此类“见雨雪思农事”的肺腑之作。笔者对其中的部分诗句进行了列举,详见表一。
表一:陈傅良“见雨雪思农事”诗词举例
序号 诗句举例
1 冬夜苦难晓,短景复易夕。安得户牖光,不待东方白。
恍如游化城,琼台若千尺。英华发林薮,余彩散阡陌。
平铺浩无垠,巽入微有隙。忍寒食纵观,未愿朝曦赫。
柳绵著歌茵,梅片堕妆额。皭然群汙中,有意欲比迹。
自识玉皇家,癯仙陋山泽。新来学为农,遭岁屡无麦。
穉子色恒饥,老婢脚尽赤。一饭今有待,喜更问瓜场。
归来看床头,瓶粟幸余积。且以炊春醪,号召已散客。
2 百年弹指顷,群动不遑夕。娈彼惰游者,长夜浮太白。
豪侠旁无人,卧我楼百尺。衲子缚禅静,不敢践桑陌。
武夫髀肉满,睥睨侯边隙。道家求不死,真火养阴赫。
躁人干速化,自点雷门额。书生苦穿凿,奇字穷鸟迹。
何如吾老农,一雨犁春泽。相忘与鸡豚,所辨才菽麦。
不闻有孔子,安识由与赤。纷纷举世士,肝胆自疆场。
老翁捧腹笑,空洞无一积。有来问时事,请以臆对客。
3 月不能明雨却稀,山容野色夜辉辉。
清霄下际双琼阙,仙杖前驱万玉妃。
亘古岭旁冬不到,从今湖外岁无饥。
来年此日吾何适,蓑笠寒江一钓矶。
4 将行客有戒,正热人不禁。出门一昔雨,解缆十日阴。
湘山益以碧,湘水益以深。天光接云梦,野暝蒙衡郴。
蝇无盘中迹,蝉有木末音。顾乃废枕簟,爰方索衣衾。
我起问夹岸,往藏孰与今。衡茅或数间,丛竹毕十寻。
蒲莲间华实,鸥鹭时浮沉。老穉各有得,渔樵不相侵。
早插禾欲孕,新炊粟如金。为之失倦游,於以成孤斟。
永怀泛湘人,屈贾多愁吟。往者亦此境,今者亦此心。
空名但千载,佳思谁一襟。时哉不可失,浯溪更駸駸。
5 莫道春归事已非,水边天际绿成围。
隔篱听得农家语,雨过田田麦含肥。
6 天顾於人略有情,片时收尽越山青。
老农望外扶犁立,倦客愁边拥被听。
尘翳欲清阊阖道,井花已上辘轳亭。
冥冥直待黄梅熟,未要风池看约萍。
7 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門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佑治平诸故老,身要人扶功未了。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序注:方郡小旱,汪祷雨甚急,祷三日而雨至,郡人大喜,是日有改刺之命。
即使离开官场,在游玩之际,陈傅良也心系百姓,关心农业收成,如《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其二》中写道:“欲凭最上浮图望,晚稻如今齐未齐。”此时,陈傅良身处郊外游玩,心却在民在国,“晚稻如今齐未齐”一句正是他丙吉问牛的真实写照,看到郊外的风景,想到的是晚稻的长势和收成。无独有偶,他在《桂阳劝农》一诗中也曾写道:“雨耨风耕病汝多,谁将一一手摩挲。幸因奉令来循垄,恨不分劳去荷蓑。凉德未知年熟不?微官其奈月桩何!殷勤父老曾无补,待放腰镰与醉歌。”他出游之际,仍随车甘雨,心系禾苗长势,无心游嬉。看到农民们手足胼胝辛苦劳作的场景,他寸心如割,恨不能自己披蓑戴笠,耕耘树艺,分担劳苦。这正是表现了陈傅良日夜将“农民饥饱”奉持于心的真实写照,心中是沉甸甸的未结的稻谷,是未了的富民强国之梦。
由此可知,陈傅良就是一位“忧民之忧,乐民之乐”的贤臣志士。他将儒家的“仁政”理学思想融于其诗文之中,以学为诗,既有理性的思虑,又有感性的怜悯,两者自然交汇,呈现出了其“宽民力、排民忧、结民心”的民本情怀。
三、陈傅良诗歌中的民本思想在施政实践中的意义
陈傅良诗歌中显著的民本思想是发展人民、富强家国为目标的“事功论”。《四库全书·浪语集跋》有言:“然朱子喜谈心性,而季宣则兼重事功,所见微异。其后陈傅良、叶适递相祖述,而永嘉之学遂别为一派。”《四库提要》谈及楼钥也说永嘉之学是“究心于实学”。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教授以为:“永嘉实学,有其理论宗旨。永嘉之学的精神要旨在一个‘事’字上。”显然,陈傅良一脉重事功,反对空谈主义,不再一味偏重心性修为,摒弃了原先“谈心性”的高谈弘论,探寻出了更贴合彼时式微中的南宋王国的发展政策。陈傅良认为,君王施政想要国泰民安、恢复故土,就必须经济天下、博施于民。百姓实实在在去劳动,去创造财富,是国之根本大计。这一路径符合治国执政的科学发展规律,在当时富有创新意义与施政价值。
陈傅良认为民本思想在治国施政中有重要意义,一旦百姓投身劳作,积极创造物质财富,就能实现国家经济的复苏、社会的发展,从而带来“富民”“养生”的和谐面貌,才能进一步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一旦统治者能做到以民为本,给百姓休养生息的环境和轻徭薄赋的优待,就能更好地得到百姓的拥戴。这样就形成了国家夯实雄厚的物质保障和坚不可摧的人心聚力。反之,如果百姓受到压迫,举步维艰,那就会对当朝政权心生怨念,一旦走投无路,自然会揭竿而起,国家人心涣散,就没有办法抵御外来侵犯,从而造成内忧外患。正如陈傅良在《民论》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之事,有可畏之势者易图,而无可畏之形者难见也。易图者亦易应,难见者必难支。故明智之君,不畏夫方张之敌国,而深畏夫未见之隙之民心。盖民心之摇,惨于敌国之变。其变之迟者其祸大,而患在于内者必不可以复为也。”可见陈傅良对民心之变的祸患洞若观火。他提醒统治者要在“民心之摇”发端就要引起注意,否则“其变太迟”就会后患无穷,届时想要再恢复国力,就无回天之术了。陈傅良无时无刻不将这一施政理念记挂于心,光宗时期,他连续三次请奏,而每次都是围绕“宽民力”展开。在前文,我们也已谈到,即使在皇子嘉王生辰之时,陈傅良都伫立在侧,以诗代告,要皇子不忘民心之于君国之利害,要在施政时重视宽民心、排民忧、结民心。而当时其他的官宦大臣却并未看到民心的重要性,不但闭口不谈以民为本的施政方针,认为“时不可为”,甚至还变本加厉搜刮民脂民膏,扰民自肥,最终不但没能改善民生、联结民心,反而使得民心背道而驰。难怪陈傅良借诗歌《读范文正公神道碑有感佚事》表达了自己的施政理念缺乏同僚支持,最后反遭诬陷的无限愤懑。诗歌末尾感叹:“自古朋党论,消复莽无期。谁令群疑亡,韩富及有为。惜哉公不见,功名止西陲。”他借古讽今,由文正公一事抒发了自己民本主义施政方针未能被重视的遗憾与无奈。同时期的学者陈同甫与陈傅良志同道合,两人世称“二陈”,但陈同甫也因为极论时事,两度获罪。陈傅良写诗劝慰,渡人亦渡己:“古来材大难为用,纳纳乾坤着几人。但把鸡豚燕同社,莫将鹅鸭恼比邻。世非文字将安托,身与儿孙竟孰亲。一语解纷吾岂敢,只应行道亦酸辛。”字里行间流露出有志难抒的无限愤懑之情。作为“最为至今”的诗人学者,陈傅良在止斋诗集中,用其极力,体现事功论,积极干预现实,主张施政民本思想,将深切的政治关怀和对现实的无奈蕴含其中,表现了心系民瘼和家国的拳拳盛意。陈傅良诗歌中表现出的民本思想由于受限于封建制度,且终极目的是巩固封建帝王统治的一种手段,不是根本的、健全的、彻底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最终,南宋王朝的懦弱无能、官员的渎货无厌导致陈傅良实现民本思想的美好愿景走向了失败。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可见民本思想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虽然陈傅良诗歌中所期待的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在南宋王朝未能得以实现,但这是对封建制度下的民本施政思想和理念的一次有益探索。作为学人之诗,陈傅良民本思想的诗歌继承了儒家“仁政”思想,能讽刺时弊,在诗中揭露了蠹民之害;能描摹自己躬身田垄,积极改善民生,付诸切实行动,为百姓办实事,做好事的场景;能恤民之悲,抒发自己劝农恤民之心。他在诗歌中展现的政治理念和行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治理之域的经济,改善了当时民困的局面,给百姓减轻了负担,具有积极意义。
陈傅良宽民力、排民忧、结民心的思想情感和美好愿景经过批判与吸收,也能古为今用。陈傅良的民本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了新的生存沃土,能为我国更好地推进“共同富裕”,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基金项目:瑞安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1rsk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