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何翠平,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已在期刊报纸发表过多篇作品。
在忠介路的路口,有一座高大的人物雕像,大约有4米多高,他手中紧握一本书,气宇轩昂,神情肃穆端庄,然而,从深陷的眼眶里,似乎读到了他眼神中的几分忧虑。那神态、那表情、那身姿,俨然奔赴一场等待已久的科场。他,就是海瑞。
海瑞的一生命运多舛,刚正不阿,是明朝时的一名清官。由于明世宗晚年专心设堂求福,不在朝堂处理政务,许多大吏爭相给皇帝贡献物品,礼官们也总是上表致贺,没人敢说朝政。于是,看不惯明世宗不理朝政、迷信巫术的海瑞,买好了棺材,安顿好家人,斗胆进京上书批评明世宗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他也因此被投狱。
也许是因为海瑞,还有那段穿过风烟的历史,忠介路一直氤氲着一种别样的味道。大概是海青天的一股正气捍卫了这一片街区,忠介路得以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一种市井繁华,也与岁月一同走过温馨的记忆。
忠介路,因海瑞的谥号“忠介”而得名。长不过千米,宽不过十米,呈东西走向,东起中山路,西止大园路。路的东面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琼台师范学院,西面有海南省重点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大学和全省重点中学海南中学,多所知名学校环饶着这条狭窄的街市,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便常常涌流于这条街道之上,加上本地居民、周边郊区的小贩,还有外地游客,每天人群络绎不绝,游人如织。
曾经,街市里小贩们择地而居,不管是街心、街尾、街坊,只要能占有一席之地,就可以坐地营生。每天大清早,电影院门前的大榕树下,汇集了卖鞋的、卖服装的、卖饮料小吃烧烤的和卖装饰品的各种小摊。勤劳的小贩们一大早就蹬着三轮车前往海口的博爱南批发市场进货,回来后摆好货品等待着一天的好生意,卖鞋的小摊上,小贩还一边手拿着强力胶,一边手拿着损坏的鞋进行修补,左顾右盼,生怕被行人发现,手法像一位老道的修鞋匠,贴过强力胶的鞋子还是可以卖个好价格的,小贩们似乎有些不厚道,但是,现在想起还是能够体会到当时的他们也仅仅是为了生计。
在小贩们中,有一位挑着担子卖甘蔗的老阿婆,她佝偻的身子、满脸的皱纹,让我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有一次,我看见她挑着担子,赶紧迎上去买一根甘蔗,给她50元钱,还未找钱给我,有人大喊一声“城管来了”,老阿婆挑着担子的身影就快速地消失在街市里。这是我买得最贵的一根甘蔗,但当我看到这个老阿婆已经到了儿孙绕膝的年龄,还挑着担子满街跑着叫卖的情景,我也就释然了。
那时候,一首郑智化的《水手》响彻整条街道,高昂的曲调、充满激励的歌词振奋了整条街市。摆摊的摊主是一位没有了双脚的残疾人,他用双手托着残缺的身躯欢快地在忙碌着生意,嘴里轻轻哼唱着歌曲,黝黑且削瘦的脸上洋溢着小日子带来的愉悦。
在那个物质并不是很丰富的年代,忠介路充足的货源还是可以供应整座城市的。我们一家的生活似乎与这条街市紧密的关系,家里大大小小的生活用品都在忠介路上解决。想起当年忠介路上许多老字号的品牌店,还依稀记得在现今的马鞍街口处就有一家国营的副食品店,母亲曾带着我们兄妹俩来店里尝过一碗鲜饺子。第一次尝到这么可口的鲜饺,恨不得把碗里的汤汁都喝个精光。
那年临近春节,母亲带着我们走进当时有名的“文记”布庄,给我们每人扯了一块布料,订做“年服”,母亲给我选了一块粉红色带毛的面料,跟裁缝交代按当年流行的款式给我做一套带着喇叭裤的西装服,给哥哥做的也是一套灰色系的小西装。大年初一,天气不听使唤地下起了小雨,忠介路整条街市泥泞不堪,一股股凛冽的寒风带着湿气打在脸上,使人瑟瑟发抖。我们兄妹俩顾不上细雨绵绵的坏天气,穿着新衣,招摇了整个街市,那喇叭裤的裤脚也随之横扫了整条街市,裤脚都沾满了泥泞,感觉就像走进了某一个童话故事里。尽管如此,我们兄妹俩的年依然过得很“流行”、很惬意。
府城电影院就在忠介路上。记得那年正月十五之夜,电影院里在放映莫言的《红高粱》,巩俐扮演的九儿在那片高粱地里悲壮地演绎着属于她的故事,精彩的画面与那段肝肠寸断的主题曲曾让全场观众为之而悲泣。而有趣的是,场外忠介路上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满街烟雾缭绕,奔涌而来的人群每人手中捧着香火,也在演绎着一场千年民俗和传说中的爱情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月夜,府城城东厢有位青年唐宽,不甘愿父母的订婚,偷偷跑到庙堂里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自己将来找到一个好娘子。而此时有一位来自城西厢的少女林香,也抱着同样的心愿来这里烧香。两人相见后互诉心事,并一见钟情,私下订立婚盟。此时只有香火在手,两人便以此物互换,祝愿来年在此换香再相会。从此府城换香遂然兴起,先在祠堂庙宇举行,后来发展到大街小巷。久而久之,元宵换香的习俗便一代一代传了下来,在忠介路和绣衣坊一带人群最密集的地方,每年到这个日子就热闹上演,格外引人。
多年之后,我再次回到这片街区,只见已经改造过的忠介路,两旁的建筑修建成南洋风格的建筑群体,曾经的水泥路已改造成石板路,哪怕是风雨飘洒的天气,路面也不再泥泞不堪,雨水清洗后还特别光滑洁净。各家店铺取名别有韵味,街头有家取名为“益禾堂”的店面,店牌上写着“为畅饮年轻这一杯”,似乎暗喻着古老的忠介路经过岁月的洗礼,更加焕发出了青春的活力。整条街已经看不到杂乱无章的摆摊小贩,取而代之的是时尚清新的店面,街头的肯德基专卖店里,客人们在排队购买食品,服务员在场外以舞蹈招览着生意。当年的府城电影院已改头换面为天茂商城,在百年大榕树的掩映下,商城里各个摊位摆设整洁,品类多样,溢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
忠介路上有一家大型的菜市场,叫培龙市场,这里曾经是府城人的“菜篮子”,现在,“琼台福地美食街”在忠介路闪亮登场后,取代了那片往昔的杂乱无章、污水四流的菜篮子之地。那堵埋没于培龙市场的古老的西城墙依然站立在旧地之上,但却多了一种人文的呵护和尊严。之前横在西城墙前面的小商贩如今已依序入驻了各家小店铺,每家店铺小巧精致,取名标新立异,“甜啦啦”“旋转火锅店”“伊赛牛肉”“御膳坛子鸡”等来自五湖四海的风味小吃,各飘其味。
岁月依稀,忠介路依旧,但旧貌已换新颜。每当走进忠介路,那些曾经的过往幻化成一张张难忘的图片,串连成一段长情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