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红梅 李明月 陈之源 任丽娟 张慧岩 窦岚
摘要: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管理学与医学的交叉课程,其专业定位、课程设置以及专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会极大地影响人才培养效果。因此需要在与用人单位交流中,明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定位的同时,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培养模式,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最终为新疆乃至全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问题 发展方向 医学院校
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特别是基层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匮乏现状,不仅制约了卫生事业发展,而且使我们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解决能力大打折扣。因此,加快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为新疆乃至全国培养优秀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发展的必然,对于新疆乃至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进一步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就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培养卫生事业管理人才为边疆服务。
一、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合理,培养目标不明确。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隶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学科领域。因此,其培养要求、相关课程的设置具有强烈的医学专业特征。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更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中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纳入到“公共管理学”学科。此后,在教育部学科目录当中,卫生事业管理类的专业基本都放在管理学科下面,属于公共管理学的下级学科之一[ 1 ]。但是,目前很多学校仍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划分于医学院,并且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数据显示,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就业单位是在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各类医药企业公司[ 2 ]。与此同时,由于卫生行政部门在用人上的封闭性,加上事业单位招聘名额有限,导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很难进入卫生行政部门。综合作用下造成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定位越来越倾向于管理学,但是学生的培养及就业去向却集中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最终,学生对只能继续考研深造或者毕业之后从事与专业培养内容不相符工作,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要之间出现不协调[ 3 ]。
2.课程安排不科学。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不合理,直接导致其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根据秦上人的研究结果,国内五所开设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高校均视管理学类的课程为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4 ]。追求管理类课程大而全,没有考虑到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特殊性及专业性,忽视了医学课程的培养。同时,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出,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例不合理,无法培养工作所需的管理学和医学的相关实践技能,而且实践培养的减少对于非医学专业的卫生事业管理学生来说,医学相关课程的学习难度加大,效果堪忧[ 5 ]。
3.师资力量较为匮乏。自从我国设立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以来,该专业发展迅速,但我们也应理性地看到,这种速度是一种非正常的速度,是一种盲目扩招。很多高校在开设这门专业时并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 6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缺少专业对口的教师现象较普遍,很多该专业的老师都是“半路出家”,由其他专业如管理、经济、医学等转来。专业教师的招聘也不容易,目前全国高校中只有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以及中国医科大学这六所大学设有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博士点,其中一部分的博士毕业生还会流向其他岗位。此外,由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同时涉及管理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同时接受过并且精通管理学和医学教育的老师比较稀缺,导致管理学课程与医学类课程的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能够很好地结合这两类课程的知识点,造成学生学习不同课程的割裂感。最终不但没有培养出既懂管理学又了解医学的卫生事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反而使管理学和医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均没有达到预期。
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影响学生学习和就业。卫生事业管理是一个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专业,该专业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医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内容,具备一定的管理学及医学素养;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按照医疗卫生单位的实际需求具备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也是本专业学生就业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但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践的课程开设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数量以及种类均不能够满足学生实践需求;在已经开设的实践课程中教师对该课程实践活动并没有很好的开展,教学实践基地落后或者不全使学生进入实习基地也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技能,教学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实践活动效果大打折扣。最终,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求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些问题导致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动手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学生本身对该专业满意度、认可度和学习兴趣总体不高。
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问题的解决方法
1.合理定位,科学发展。为应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中管理学、医学课程的比重问题,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理想工作单位就业,学校应该结合往届毕业生在各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各实习及用人单位的诉求有针对性的根据本地区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科定位及培养方案制定,有的放矢的进行科学发展。以本校为例,本校地处祖国西北,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新疆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因此本校在制定培养方案时结合当地及学生意愿,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吃苦耐劳和解决困难的能力,为各类基层医疗单位、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从事医疗卫生服务部门培养具有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2.合理设置课程,优化培养模式。根据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以及定位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管理类课程与医学课程并重,着重加强公文写作、办公设备操作、医学统计、人事技能等能力的培养。开设通识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多种类型课程。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管理类及医学类课程纳入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課程,增加相关课程的学时并提高实践课时数的比重。针对学生普遍反映难度大、学过即忘的医学课程,增加实习课程以及医学实习基地的互动,力求学生掌握必备的医学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此外,为满足不同学生对于管理学和医学的偏好,将一部分难度较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放置于专业选修课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及能力进行个性化培养,以适应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
3.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的工作将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首先,在教师招聘方面,选择不同学校毕业的卫生事业管理方向的老师,加强教师交流碰撞,选择适合本校学生的教育培养方式。其次,对青年教师定期培训,积极鼓励安排青年教师进修、访问学者,大力支持青年教师参加的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相关方面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融合多学科前沿知识。最后,积极联系并聘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各类医疗单位中具有丰富卫生管理经验的专家,针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定期开展培训,方便学生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以及必备素质,也为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与适应用人单位需求提供条件。
4.加强校地合作,促进学生就业。针对目前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与各级不同的医疗用人單位充分沟通,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制定教学实践课程,使学生通过教学实践课程培养充分掌握专业对口单位的工作技能要求;第二,积极联系专业对口单位的专家对专任教师进行培训,并与实践基地保持密切联系,动态了解学生所需要掌握的实践技能以保证学生实践课程的效果;第三,积极促进学校与当地政府部门和相关医疗卫生服务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整合学校各种有效资源为学生实践环节建立专业见习、实习基地。在学生见习、实习期间组织教师不定期进行指导、检查、考核,以保证专业见习、实习的效果。
三、结语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须与用人单位的需要紧密相连,这就要求医学院校与各类卫生部门、医疗卫生企业必须积极配合、积极推动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有针对性地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定位以及课程设置做出因地适宜、因学生适宜的改革,提高专业教师的能力素质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争取能够培养卫生部门所需所用的卫生管理人才,为进一步推动新疆地区的卫生医疗服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系岗位胜任力的某独立医学院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G202012。)
【参?考?文?献】????
[1] 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一级学科简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 胡月,王长青,钱东福.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向与就业状况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03):118-119.
[3] 李鲜,贾琼,章德林.医药类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就业情况调研[J].现代企业,2018 (12):01-102.
[4] 秦上人.医学还是公共管理学——对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培养定位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1):290-292.
[5] 汤榕,张楠.宁夏某医学院校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2):29-31.
[6] 林遐.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9,10(21):12-15.
(责任编辑:姜秀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