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晨倩
在世界照相机的发展进入了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中小画幅相机开始成为主流机种,开启了经典相机时代的新纪元。经典相机的小型化、多元化、精品化,曾对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科研、文化等领域产生过非常重要的影响。照相机已不单单是一种拍摄工具,它所呈现出的文化价值和所具有的内涵也日渐清晰和成熟。
一个相机品牌,如果能够持续生产达十几年以上、并且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推出新的机型、且产品越做越精并形成系列,并不容易。一个系列化的著名相机品牌,不但可体现出相机公司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也说明相机公司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适时推出物美价廉、大众化的相机产品,不但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且也可以对相机的普及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历史上,著名的系列化相机品牌并不算多,而昙花一现的相机品牌却屡见不鲜,这就为我们今天的相机收藏和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实物。对比和分析相机研制的成功与失败,对于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各项事业和尚未解决的各种课题,也是一种很好的启示。
和著名的柯达公司一样,美国的阿格斯相机公司也是普及型相机研制和生产的重要推动者和成功的范例。阿格斯公司生产的系列化相机产品是一个大家族,在相机的外观和结构上设计新颖、独树一帜,完全可以体现美式风格的相机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阿格斯系列化相机的成功可以说给相机的多元化又增加了新鲜的血液,它的观赏效果和文化价值给相机文化增加了新的内涵。
阿格斯公司从1936年首次上市推出了阿格斯A型135普及型相机,由于功能基本完善、使用操作方便、正光镜头素质良好,售价仅为12.5美元,因此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广泛的欢迎。從此,阿格斯公司也开启了阿格斯135相机系列化的研制和生产(图1)。
1939年,阿格斯公司又成功推出了方砖造型的阿格斯C3相机(图2)。由于该机的外观设计新颖、结构特殊、令人耳目一新,同样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广泛的欢迎。随后,阿格斯公司开始了C3型后续系列化的研制和生产,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又推出了粘贴有黄色饰皮的阿格斯C3相机(图3)。该机的主要特点是:相机镜头做了重新设计;增加了闪光灯附件插座;设计了专用的硒测光表;快门速度范围刻度和光圈范围刻度改为数字化标识,并与测光表相一致。该机的做工极为精细、精致,可以说精美程度已达到了极致,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继阿格斯C3黄机身相机之后,阿格斯公司与时俱进,又把方砖外观造型、功能先进的阿格斯AUTRONIC Ⅰ型推向市场(图4)。该机的外形仍沿袭了阿格斯C3特有的方砖式造型,但又有所不同。可以看到该机的面貌和结构已经焕然一新,做了重新设计,相机加工的精细、精致程度也做到了极致,其观赏效果和收藏价值似乎也已超过了相机的使用价值。
本文所介绍的这台阿格斯AUTRONIC Ⅱ型相机是它的后续机型,在外观和结构上两款相机大同小异,在制作上这台阿格斯AUTRONIC Ⅱ型比Ⅰ型更加精细、精致、完美。
阿格斯AUTRONIC Ⅱ型自动测距135相机
阿格斯AUTRONIC Ⅱ型相机基本全新,有做工讲究的皮套,皮套上压印有argus AUTRONIC大字标识(图5、图6),皮套由西德制造并压印有标识。从外观上看,虽然该机继承了阿格斯C3相机特有的方砖式造型,但是机顶凸起被放大的自动测距和取景平台却十分醒目,占满了机顶的上部。因此,该机看起来仍不失阿格斯C3相机的传统风格,外形尺寸为133mm×88mm×72mm,机身厚44mm。相机外观设计简洁、大方、功能先进、制作精良,相机正面右侧底部有argus大字标识。机身前面板和后盖板粘贴黑色的饰皮,取景窗和测距窗之间有金黄色的argus AUTRONIC Ⅱ标识。
相机的机顶十分简洁(图7),银白色的测距取景器大平台占据了机顶的四分之三,十分显眼。平台的外形尺寸为93mm×40mm,比机身高出18mm。平台上没有任何标识,也没有闪光灯和附件的插座。平台的左端有埋入式的倒片摇把,轻按摇把的锁定,摇把可自动向上弹起(图8),倒片完成后需继续上提摇把可取出胶卷。
令人不解的是,如此大的机顶平台为什么不设置闪光灯和附件插座?而在相机的左侧仍保留着早期阿格斯C3相机的两个老式闪光灯的插口,这与相机的先进功能显然是不相匹配。机顶平台的右端下面设有卷片扳手和自动计数窗口,计数器可手动归0。
相机的背部同样十分简洁(图9)。机背上部有取景器的后视窗,右侧有计数器手动归0的拨轮窗口。由于拨轮深陷窗口之内,实际使用不是很方便,只有在打开相机后盖时,拨轮归0的调整才很方便。因此,该机在安装胶卷后,确定卷片没有问题时,再调整计数器归0,最后可关闭机身后盖。
该机后盖的开启方式与众不同,机身后背的上部有插销式的开合弹簧锁定片,向上提起锁定片,机身后盖可被打开,机身后盖与相机底部采取铰链的连接方式。
相机的内部做工精细、精致、规整(图10)。后盖上的银白色压片板冲压有凹凸不平的横向粗条纹,很美观,可减小卷片时的阻力。机身的左端为胶卷仓,仓内有压印的编号No.35186-M。机身中间为片框,片框右侧连接着输片八牙轮。机身右端为卷片仓,与众不同的是,卷片仓内设有直径达23mm的超大卷片轴,卷片轴几乎占满了卷片仓。卷片轴的下部有两个和八牙轮一样的齿(图11),把135胶卷片头的两个齿孔挂在这两个齿上可开始卷片,实际操作表明,卷片轴旋转一周正好可拍摄两个画面,表明卷片轴旋转18圈可拍完36个画面。该机这个别出心裁的设计,也许是只此一家、绝无仅有的设计,还从未见过。在相机后盖内部的左侧压印有CAUTION SET COUNTER标识,提示上胶卷时要特别注意卷片轴的旋转方向。
相机的底部平坦,十分简洁(图12)。右端有机身编号No.2224186868,中间有三脚架螺孔,右端有与众不同的倒片折叠杆,有标识提示,扳起这个折叠杆可进行倒片(图13)。
从相机的正面可以看到,相机的外观设计新颖、简洁,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和观赏效果。测距调焦大旋钮、取景器、镜头等的加工制作极为精细、精致。机身面板右端设有直径29mm、厚11mm的测距调焦大旋钮,旋钮的中央有较大平坦的快门按钮,手感很好。大旋钮后部刻有相机拍摄距离的范围,以数字1~8来表示。实测表明,数字1为∞,数字8为相机最近的拍摄距离1米。
相机的取景窗、测距窗很精致,取景窗较大且明亮,取景器内有视差调节的黄色线框。取景器采用双影重合的测距方式。测距窗的形状也与众不同,不是常见的圆形或方形,而是呈梯形的形状,很少见,从相机的外面可一目了然。取景器的左端有硒光电池板给快门供电。取景窗、测距窗和硒光电池板连成一体,用银白色的电镀亮框圈成一个长方形,与方砖式的机身构成了完美的配合,给相机的外观增色不少。
阿格斯AUTRONIC Ⅱ型镜头制作精细、精良、功能先进(图14)。镜头直径56mm、长35mm,具有现代感和现代风格。镜头面板的上部有argus f2.8 CINTAR标识,面板的下部有COMPUR标识,表明相机的快门为德国制造的康搬快门。
镜头前部为快门速度的调节环(图15),环上有4档快门速度的调节刻度,即FLASH闪光灯档、SCEME风景静态档、ACTION动态档、1/500秒机械档。镜头的底部有胶卷感光度调节钮与快门速度联动,胶卷感光度ASA有10、32、100、200、有红点标记可调节。
镜头的后部为光圈调节环,圆环上的窗口显示各档的光圈值。旋转光圈调节环,在窗口可看到3.5、4、5、6、7、8、9、A顺序出现的数字,用来表示光圈的大小。数字3.5为光圈F3.5、4为F4.5、5为F5.6、6为F8、7F11、8为F16、9为F22,A为光圈自动档。
相机自动化的功能表明,可实现光圈优先,速度自动。如果把光圈调至A档,可实现光圈、速度优先的双优先拍摄功能,这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设计。此外,快门速度1/500秒机械档的设计也比较先进,不使用自动档拍摄时也可使用手动光圈和1/500秒的机械档进行拍摄。打开相机后盖,卷片上弦后,可看到相机的快门仍能正常的工作。
阿格斯公司自从1939年推出了阿格斯C3型135相机之后,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形成了系列化的发展,持续生产长达二十多年,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才停止生产。这款阿格斯AUTRONIC Ⅱ型是阿格斯 AUTRONIC Ⅰ型的后续机型,也是阿格斯C3系列相机最后的机型。对比这两款自动相机可看到,从外观到结构,两款相机既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图16为阿格斯AUTRONIC Ⅰ型(以下简称自动Ⅰ型)和阿格斯AUTRONIC Ⅱ型(以下简称自动Ⅱ型)的外观对比,两款相机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①两台相机的外观造型、外形尺寸和制作的精细程度基本一样;
②两台相机的功能特点和结构基本一样;
③两台相机如此大的机顶平台都没有设置闪光灯和附件插座,机身左侧仍保留着阿格斯C3早期的两个老式闪光灯插口;
④两台相机都采用了硒光电池板的供电方式;
⑤两台相机的卷片方式一样,卷片轴直径很大达23mm;
⑥两台相机都安装的是德国康搬快门,机械档快门速度达到1/500秒;
⑦两台相机的倒片机构相同,比较特殊、少见。
阿格斯自动Ⅰ型和阿格斯自动Ⅱ型相机主要的不同之处表现在:
①自动Ⅰ型的快门按钮没有快门线插口。因此,不能使用快门线释放快门,自动Ⅱ型有快门线插口;
②两台相机的镜头口径不同,自动Ⅰ型为F3.5,自动Ⅱ型为F2.8;
③两台相机的硒光电池板材料和面积大小不同。自动Ⅰ型为粗颗粒状,面积较大,自动Ⅱ型为正方形细颗粒条纹形状,面积较小;
④自动Ⅰ型整机没有饰皮,外观呈白、灰、黑色,层次分明。自动Ⅱ型机身前后粘贴黑色饰皮,整机为全黑色,金黄色的标识在测距窗和取景窗之间的面板上。两款相机的装饰性效果不同,各具特色。
阿格斯公司在1939年推出了阿格斯C3型相机后,持续不断地推出了可更换广角、中焦头的机型;做工精良数字化带测光表的黄饰皮机身的机型和最后推出的两款阿格斯AUTRONIC Ⅰ、Ⅱ型自动化的机型,历时二十余年。如果把这几台相机放在一起比较观看,就可以清晰地看到阿格斯C3系列化相机发展的脉络。由于阿格斯系列相机特有的方砖造型外观和结构的特殊性,因此,其收藏、研究、观赏价值就已经显著大于它的使用价值。阿格斯公司在经典相机时代为普及型135相机的发展和生产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阿格斯系列相机也成为相机收藏中的一代历史名机。
自从1936年推出了阿格斯A型135普及型相机之后,除了研制和生产阿格斯C3型相机的新机型并成功地上市之外,阿格斯公司还研制和生产了另一款阿格斯C4型相机并获得成功,形成了系列化的生产,持续生产也长达二十多年。阿格斯C4系列相机特色分明,从外观和结构上看,与阿格斯C3相机系列完全不同。
图17为阿格斯C4相机定型前的早期A型和B型两款相机的外观。从相机的结构上看,阿格斯早期A型是承上启下的新机型。主要的标志是该机型的镜头仍沿袭了阿格斯A型的弹射式镜头的结构,而相机的机身则是阿格斯C4系列相機的定型机身。
再看阿格斯C4早期B型相机,该机又是阿格斯C4早期A型和阿格斯C4相机1951年定型版的承上启下的新机型。其主要的标志是该机型的机身在外形尺寸和结构上与阿格斯早期A型和其后的定型机型完全一样。此外镜头的结构和外形与阿格斯早期A型完全不同,开始向阿格斯C4定型机型的镜头外观过渡。
1951年,阿格斯公司推出了阿格斯C4相机的定型机型(图18),该机设计新颖、简洁实用。阿格斯公司把阿格斯C3相机上特色鲜明的测距调焦大圆盘成功地移植在了阿格斯C4相机的新机型上,不但可体现阿格斯135系列化相机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而且也使阿格斯C4系列相机在外观造型上起到了锦上添花、特色鲜明的重要作用,这个测距调焦大圆盘的设计已经成了阿格斯C3相机和C4相机的精华所在。
阿格斯C4相机的定型机型为固定式镜头,不能更换。随后阿格斯公司又推出可以更换广角、中焦镜头的新机型(图19)。定型后的阿格斯C4系列相机的测距调焦机构与阿格斯C3系列相机的测距调焦方式一脉相承。阿格斯C4系列的调焦机构做了重新设计,可视为阿格斯C3系列相机的升级版,更加实用,调节方便。
本文所介绍的这两台阿格斯C44型135相机,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生产的旋钮式卷片相机的最后机型,可以更换广角和中焦镜头。
阿格斯C44型可更换镜头的135相机
阿格斯C44型相机是阿格斯C4型相机的后续机型,也是阿格斯C4相机最后的高档机型版本。该机在外观和结构上做了较大的改进,与阿格斯C4型相机有明显的不同(图20、图21)。该机的做工更加精细、精致、结实耐用,可更换广角、中焦镜头。
阿格斯C44型相机在测距调焦大圆盘上的标识为argus forty four。这两台阿格斯C44相机的生产时间应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后期,除了安装有标头外,还可以更换广角头和中焦头。虽然阿格斯C4相机和阿格斯C44相机都可以更换镜头,但是由于两款相机的镜头接口完全不同,因此不能通用和互换,这也是两款相机最大的不同之处。
阿格斯C44相机(左)和阿格斯C4相机(右)的机身和镜头接口以及更换镜头的方式完全不同,两台相机标头的外形和结构也完全不同(图22)。
图23为阿格斯C44相机(上)和(下)为阿格斯C4相机(下)的顶部。两台相机机身的结构和外形尺寸基本一樣,机身左端为倒片旋钮,右端为卷片上弦旋钮,两个旋钮外形尺寸一样,对称排列,传统、经典。机顶中间设有闪光灯、附件插座,它的右侧为快门释放按钮和手动归0的自动计数盘。机顶唯一的不同之处是机顶两端的大旋钮侧面的外观有所不同(图24)。阿格斯C4相机的旋钮侧面为经常见到的精细直丝滚花加工,而阿格斯C44相机为早期美式粗犷风格的宽条纹直丝滚花形状。这种精心的设计与该机测距调焦大圆盘在外观上形成了完美的配合,使阿格斯C44相机的外观也更加彰显了美式风格相机的特色。
图25为阿格斯C44相机(左)和阿格斯C4相机(右)的背部。机背上部为取景器的后视窗,相机采取双影重合的测距方式。它的右侧有M、X、单次和多次闪光灯的转换开关。两款相机背部的不同之处是,阿格斯C44相机后背增加一个金属大标牌,提示使用柯达胶卷,在强烈的阳光下拍摄时,可使用黄色和红色滤色镜。
两台相机的底部结构和底盖、后盖的开合方式完全一样。阿格斯C44相机底盖上的编号为No.0044023169,有MADE IN USA标识。阿格斯C4相机底盖只有编号。
按箭头方向旋转底盖中间的宽一字形锁定板90°,相机的后盖、底盖被弹开,可整体卸下。后盖上银白色的压片板做工讲究、美观。有凹凸不平的横向粗条纹,可减小卷片时的阻力。
打开阿格斯C44相机的后盖(图26),机身的左端为胶卷仓,中间为片框,机身右端为卷片仓,仓内有固定的卷片轴,轴上有插片头的细缝。片框和卷片轴之间有输片八牙轮可带动计数盘进行自动计数。旋转机顶的卷片旋钮,可看到卷片轴、八牙轮、机顶的自动计数盘同时转动,与此同时机顶的快门按钮也不断的向上升起,直到卷片到位时,快门按钮也上升到位。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也是阿格斯C4和C44相机的一大特色。
按下快门按钮时,可以听到清脆悦耳、十分响亮的咔嚓声,这在为数众多的135相机中也极为少见,该机这种别出心裁的设计也令人耳目一新。
从阿格斯C4相机和阿格斯C44相机的正面来看,两台相机的标头外形和结构也完全不同,更换镜头的方式也完全不同。阿格斯C44相机的机身设有直径为60mm、厚度为11mm的圆形镜头基座;而阿格斯C4相机的镜头基座尺寸为直径54mm、厚度为8.5mm,比阿格斯C44相机小得多。
从阿格斯C44相机(上)和阿格斯C4相机(下)的镜头基座外观可看到(图27),阿格斯C44相机的三刀插口的直径较小,为26mm;而阿格斯C4琐环式的三刀插口直径较大,为47mm。由于两台相机的接口完全不同,因此镜头不能通用和互换。
两台相机的快门叶片均为5叶片,呈漂亮的碧蓝色,很美观。旋转卷片上快门旋钮,按下快门按钮,不但可听到清脆悦耳的响声,而且也可看到快门的工作情况。
阿格斯C44相机的镜头锁钮在镜头的底部,有箭头指示方向。按住锁钮逆时针旋转一个小角度,即可卸下镜头;装回镜头时,有红点定位,顺时针旋转即可。
阿格斯C44相机的标识设在测距调焦大圆盘上argus C-Forty-Four。阿格斯C4相机的标识设在镜头上argus C-four。两台相机的快门速度均为B、1/10、1/25、1/50、1/100、1/300秒,共6档。快门工作正常。
阿格斯C44相机和阿格斯C4相机虽然都可以更换广角和中焦镜头,但是由于两款相机的接口完全不同,因此两款相机的广角头、中焦头的外形尺寸和结构也完全不同。图28为阿格斯C44相机(左)和阿格斯C4相机(右)安装广角头的外观。两台相机的广角头均为阿格公司设计,由西德慕尼黑相机厂加工制作。
阿格斯C44相机广角头前部的外圈标识为Lens made in Seinbell München Germany 1845044,镜头有原厂金属遮光罩。镜头的内圈标识为argus f4.5 35mm COATED CINTAGON,表明镜头为森塔刚加膜镜头。镜头前部设光圈调节环,光圈调节的范围由F4.5~F22,共6档。F5.6~F8为半档定位,有黑Δ表示超焦距拍摄时可使用的最大光圈。
镜头的后部有调焦距离范围的刻度,由∞~3英尺,在距离刻度10英尺处有标记显示在超焦距拍摄时可使用的最近拍摄距离。如果把光圈调至F5.6~F8之间,距离调至10英尺拍摄时,就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远近大景深的画面效果。这支德制广角头做工精细、精致、美观,无可挑剔,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图29为阿格斯C44相机安装广角、中焦头取景器的外观。这支由阿格斯公司制作的广角、中焦头取景器十分精致、大方、美观。取景器前面有argus标识,左侧有标头50、广角35、中焦100的转换调节钮,定位明确,右侧有距离3、5、8、15、∞英尺的视差调节钮。
图30为阿格斯C44相机安装闪光灯的外观。闪光灯由阿格斯公司生产,可用于阿格斯C4、C44系列所有的机型。闪光灯下部压印有argus大字标识。闪光灯的后背有使用柯达ISO64感光度胶卷,在快门速度1/100秒时,各档光圈有效的拍摄距离范围的参考表格。闪光灯使用一次性闪光泡。
图31为阿格斯C44相机安装中焦头的外观。该机为上述阿格斯C44相机的后续机型。两台相机最明显的区别是,安装广角头阿格斯C44相机的后背有一个金属大标牌,而安装中焦头的这台阿格斯C44相机后背没有标牌(图32)。两台阿格斯C44相机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大同小异,形成了天生的一对,除了安装同样的标头外,一台更换为广角头,另一台更换为中焦头,标头、广角、中焦镜头,独立取景器和闪光灯,构成了完整的一套阿格斯C44相机的完美组合。
这台安装中焦头的阿格斯C44相机的中焦头和上述的广角头都由阿格斯公司设计、德国的慕尼黑相机厂制作。镜头做工精细、精致,镜头内圈的标识为ARGUS f3.5 100mm COATED CINTAGON,表明镜头为加膜森塔刚中焦镜头。镜头前部设有光圈调节环,光圈调节的范围为F3.5~F22,共7档。光圈环的后面有一圈间隔均匀、具有装饰性能弧形凹槽,很美观。镜头的后部有拍摄距离范围的刻度由∞~3英尺。
图33为阿格斯C44中焦头和安装取景器的外观。上述这两台阿格斯C44相机品相很好,快门工作正常。分别安装的广角头和中焦头以及标头的镜片十分洁净。
阿格斯135系列相机早期安装的镜头主要是加膜森塔镜头,素质很好。后期生产的相机改进为素质更好的森塔刚加膜镜头COATED CINTAGON。为了解镜头的素质如何,曾使用阿格斯C44型相机的机身和50mm F2.8标头、35mm F4.5广角头和100mm F3.5中焦头三支森塔刚加膜镜头进行了实拍。实拍表明,三支镜头无论是拍彩色片还是黑白片都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彩色片使用柯达金100彩色负片拍摄,黑白片使用乐凯新一代SHD100黑白135盘片拍摄。
图34为使用阿格斯森塔刚50mm F2.8标头拍摄的彩色样片效果,F11、1/50秒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图35为使用森塔刚50mm F2.8标头拍摄的黑白样片效果,F11、1/200秒拍摄,二次曝光,底片放大10×12英寸。图36为使用阿格斯森塔刚35mm F4.5广角头拍摄的彩色样片效果,F8 1/100秒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图37为使用森塔刚F4.5广角头拍摄的黑白样片效果,F11、1/200秒拍摄,两底叠放,底片放大10×12英寸。图38为使用阿格斯森塔刚100mm F3.5中焦头拍摄的彩色样片效果,F11、1/50秒拍摄,底片放大8×12英寸。图39为使用森塔刚100mm F3.5中焦头拍摄的黑白样片效果,F11、1/200秒拍摄,两底叠放,底片放大10×12英寸。
從以上所拍的彩色和黑白样片的效果来看,阿格斯森塔刚三支镜头的素质优良,镜头成像十分锐利,清晰度、反差、层次表现很好。彩色片色彩还原真实、饱和、厚重、艳丽,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美国的阿格斯相机公司是具有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著名相机公司。阿格斯相机品牌也是世界照相机史上的知名相机品牌。该公司在经典相机时代,从1936年首创上市的阿格斯A型135普及型相机,由于物美价廉、使用操作方便,曾引起抢购之风。此后,该公司持续不断地向市场推出了外观造型新颖、别具一格的阿格斯C3系列和阿格斯C4系列的135相机的新机型。直到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后期,阿格斯相机品牌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族,持续生产长达三十多年,成为世界照相机发展史上为数不多的著名相机品牌和长寿机种之一。
阿格斯135系列相机的特点是外观造型新颖、与众不同,结构设计特殊,相机的功能不断地改进和完善,相机的制作越做越精,到后期的阿格斯C3相机的黄机身机型和阿格斯AUTRONIC Ⅰ、Ⅱ型以及阿格斯C44安装广角和中焦的机型,无论是外观造型、功能的完善和做工的精细、精致、精良程度都已达到了极致,极具收藏、研究和观赏价值效果,也可视为135相机中的精品相机之一,它和柯达莱丁那后期的大Ⅲc和小Ⅲc相机一样,堪称相机中的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