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 初
春寒料峭,冷冬尚未远去,但春天的气息已经开始弥漫。与沉睡的大地一同复苏的,除了尖尖的嫩芽,潮湿的泥土,还有单身男女们一颗颗雀跃的心。
作为单身留守青年,互联网打工人,不仅害怕被优化,也焦虑着年终奖能否落袋为安,更头疼的是找不到对象怎么办?
春节回了趟老家,没能逃过催恋催婚的万年命题。同学聚会,结婚、生娃的不在少数,单身的自己成了异类。也因此,加入滚滚红尘中的相亲大队。
年轻人对相亲的态度,早已不同往昔。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会觉得相亲很low,但通往爱情的路,相亲只是无数条小径之一。相亲曾是处于年轻人鄙视链最底端的求偶方式,如今却成了年轻人提高恋爱效率的良好手段。作为95 后的一分子,我对相亲并没有那么排斥与讨厌。
身为大厂女子,互联网思维贯穿始终,脱单一事也不例外。找对象第一步就是要目标坚定,既然已经立了努力脱单的flag,索性先制定个年度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然后拆分一下季度目标与路径,每月来次总结与复盘。接下来就是任务分派,充分发挥社群运营的长处,在与同样单身的同事组成脱单联盟之后,开始广撒网、多捞鱼,每月date 一两个潜力对象,以效率和成功率为导向,将脱单项目流程化。
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想象中,不出半年,自己应该有所收获。实际上,目标只是目标。第一个月小有成效,同事小姐姐介绍了自己的朋友,一同组局吃饭。回忆起来,那一场所谓的“相亲”,宾主尽欢,但完全偏离了预设的航向。
为了暖场,我们不再像老一辈那样,一开始就是“哪里人,什么大学毕业,在哪个公司工作,做什么的”等夺命连环追问,而是曲折蜿蜒,从自己所在的公司福利怎么样、加班多不多聊起,然后扩展到互联网行业如今发展面临的问题,吐槽加班多与社畜的辛苦,至于所谓都市男女的试探与拉扯,暧昧与朦胧,全然无踪影。
如果说人民公园相亲角的尽头是在线交友软件,那么互联网人相亲的尽头则是业务交流与用户访谈。互联网打工人的自觉与内卷,就是不一定带着电脑去相亲,但当工作软件的提示音响起,一定会快速拿起手机,如果是老板的消息,必然秒回。所以,相亲的局面时不时会从沸腾的热谈变成骤然的安静,双方都拿起了手机,处理紧急问题,回复完信息后,彼此会心一笑,达成打工人的辛酸共识。
饭局最后以加了彼此的微信告终。本着是朋友介绍的原则,都不想拂了他人情分,因此见面后偶尔也会聊一下每日做了些什么,今天工作又遇到了什么烦心事,但始终没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作为被动型性格的女生,深知都是互联网人,工作本身也很忙,再加上理性分析对方好像也没有意义。本着及时止损的原则,也就不再试探更多。自然而然,彼此就成了对话框里的末尾,在朋友圈里逐渐淡去。
一次失败的经验不足以让我对相亲望而止步,但再也不抱有更多的期望。并且在互联网行业里待久了,被吞噬的不仅有自己的时间,还有对于爱情的包容与耐心,相亲时也就没有那么“上头”。话不投机半句多,有时,一杯咖啡的时间,一次午餐的碰面,可能就给一段缘分判了“死刑”。
这次相亲,让我发现在爱情里,所谓互联网思维,并非灵丹妙药。互联网里,算不清投入产出比的项目,注定无疾而终,或者最后被流产砍掉。而爱情,恰恰就算不清所谓的ROI(投资回报率)。互联网讲究高效,但爱情有时候,就是一种慢慢喜欢、逐渐“上瘾”的感觉。不过,如果相亲意味着巨大的时间与真心的投入,但不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年轻人也就不会再轻易往前迈出一步。
毕竟我已经过了相信童话故事的年纪,不再对爱情抱有更多的幻想,反而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要自己过得足够好,有那么一个人陪伴算是相得益彰,如果没有,也不必强求。
搞了脱单的OKR也没能脱单,算了无数次相亲的ROI,也没能算清是亏还是赢,最后的最后,爱情没有神话,相亲没找到对象。我逐渐认清,互联网的效率化并不适配于爱情,投入产出比的衡量也无法应用于爱情,毕竟一辈子那么长,不管爱情还是人生,都急不得。保持足够的耐心,云开雾散自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