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龙
读梭罗《瓦尔登湖》,有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本领是需要极少”。他在湖畔践行他的超验主义生活,降低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去过一种真正自足的、丰富的生活。
他在书中描述人的最基本必需品,仅为食物、住宅、衣服和燃料等。他说:“对人体而言,最大的必需品是取暖,保持我们的身体的热量。”他认为,大部分的奢侈品,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大有妨碍。他说文明改善了房屋,却没有改善房屋中的人们。我的理解是,虽然时代在改变,社会的科技水平在进步,物质生活资料越来越丰富,但是作为人的最基本必需品,其实并没有多大变化。或者说,人类原本对物质的需要并没有那么的多。只是在后来的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逐渐养成了对物质、对金钱、对权势的越来越大的贪欲。这就好像农业的发展,粮食的储存,最终让人类的胃越吃越多。许多疾病,例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也因为吃得太多随之而来。
在《阅读》一篇中,他写道:“有种人,像贪食的水鸭和鸵鸟,能够消化一切,甚至在大吃了肉类和蔬菜都很丰盛的一顿之后也能消化,因为他们不愿意浪费。”我当时读到这“不愿意浪费”时,就觉得这种“不愿意浪费”正是一种“大浪费”。
在《经济篇》中,梭罗写道:“大多数人,即使是在这个比较自由的国土上的人们,也仅仅因为无知和错误,满载着虚构的忧虑,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操劳过度,使他们的手指粗笨了,颤抖得厉害,不适用于采集了。”他还写道,“为了谨防患病而筹钱,反而把你们自己弄得病倒了。”对于这两处,我的理解是,梭罗不但倡导人们对物质需要有节制,也倡导人们对劳动也要有节制。劳动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获取物质,但却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取物质,还有更多,比如他写到的“采集生命的美果”。
关于劳动,他还有惊人的论点——“人类已经成为他们的工具的工具了。”这句话似乎在警告人类,千万不要被物质异化了心灵。梭罗说:“我仅仅依靠双手劳动,养活了我自己,已不止五年了,我发现,每年之内我只需工作六个星期,就足夠支付我一切生活开销了。”
我想,不管人们愿意有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有一种必定是梭罗喜悦的——那便是对物质生活所求有度,更加崇尚过一种精神上自足、丰富、独立、节制的生活。
(平林月摘自《新民晚报》2021年12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