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俊
粟裕是我党我军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光辉的军旅生涯中,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毛泽东军事思想,导演了中国革命战争当中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战争活剧。建国后,他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现代战争的新规律新特点,为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军事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粟裕在研究现代战争过程中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军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打赢未来可能发展的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类战争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是战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忽视了科学技术对于战争的重大影响,就会陷入战争问题的唯心论。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浪潮,以锐不可挡之势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引起了军事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变革,并由此导致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阶段持续发展演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必然促进作战方法的改变。早在抗日战争时期,粟裕就曾经指出:由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由于战争的需要,军队的编成和武器装备更加的复杂、精良,现代化海空军和装甲兵的出现,使战争由地面扩展到海上和空中,由线式的战争发展成为面的和立体的战争[1]。建国后,他在总结中国革命战争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战争的影响以及现代战争的新规律新特点。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大量运用,强制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和作战的方式、方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战争手段信息化。信息化作战平台不仅装备有多种传感设备和计算机,能够准确地探测跟踪敌方目标,并且准确掌握己方部队的信息,为实施精确的作战行动提供目标信息。精确制导武器系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能够自动完成对目标的探测、分析、攻击和评估,普遍具有发射后不管、自主识别和遂行多目标攻击的能力。
第二,战争力量一体化。在信息化战争中,由于军队作战能力的极大提高,信息化军队的作战力量一般采用较小的规模和灵活的编制体制,强调打破传统的陆、海、空、天等军种体制,进行跨域协同、多域作战,构成一个一体化作战大系统,以更好地实现侦察监视、指挥控制、精确打击和支援保障等基本作战职能。
第三,战争空间多维化。随着信息技术和航天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战争空间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从陆、海、空三维物理空间扩展到外层空间,而且进一步拓展到电磁空间和网络空间等。
第四,战争实施可控化。信息化武器在战争中的使用,使得战争开始具有较强的可控性,成了达成政治目的的有效工具。这些都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高度重视军事智能化建设和应用,各种无人作战平台和智能化武器装备系统大量出现,不断列装部队,投入现代战场,促使智能化战争加速演变为继冷兵器战争、热兵器战争、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之后的第五代战争。
要辩证地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在战争中的作用。粟裕在肯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战争具有重要影响的同时,更加强调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科学技术在战争当中的作用。他指出:正确的作战方法是人和武器两种因素巧妙结合的表现。只看到武器的作用,夸大某种武器的作用,这种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思想,在资产阶级军事家那里是很盛行的[2]。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的海军强国,拥有不少新式军舰,英国的军事家就鼓吹什么“海军制胜论”。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飞机的大量出现,资产阶级军事家又拼命夸大飞机的作用,鼓吹“空军制胜论”。但是这些论调都在无情的事实面前破灭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有矛必有盾,军事技术的发展也逃不出这个规律。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有明确的认识。研究现代战争既要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武器装备的发展,从而引起作战方法的改变,同时也不能走向唯武器论的极端,要坚持辩证的观点,避免陷入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歧途。
有了先进的战略战术,在战争中既可以争取战场上的主动权,又可以弥补自己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要努力探索现代战争的新规律特点,发展适应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战略战术。粟裕指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已经促使军队武器装备出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这种变化,向我军的一些传统战法提出了挑战,它迫切要求我军发展战略战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客观事实,努力探索和研究现代条件下的作战指导规律”[3]。
战略战术研究要与现代战争特点规律的研究紧密结合,要经常用发展的观点把二者联系起来加以思考。这是粟裕将军在丰富的军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战术与以往的战争相比又有着诸多不同的特点。例如:信息化武器装备将成为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战争中体系对抗将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形式;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主要的交战方式;太空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智能化无人化作战平台将会大量应用,等等。我们在创新发展战略战术的时候,必须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把战略战术研究和信息化战争的新特点相结合。只有把这些新特点研究透了,才能为其他问题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新的战略战术也是针对信息化战争的这些新的特点而确立的。
与时俱进地认识“以劣胜优”的传统。我军诞生以来,在敌强我弱的环境下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形成了独特的“以劣胜优”的作战理论和作战方法。这些战略战术在过去进行的战争中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未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战争中,不能机械地照搬过去反侵略战争时代的传统打法。例如,在研究现代战争中如何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这一作战原则时,粟裕首先指出未来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面临的一个新特点,就是我军装备处于劣势,敌人则是在强大空军掩护下的冲击力和防护力都很强的坦克、装甲部队,这是和以前作战一个很大的不同。这意味着“敌强我弱”的具体形态发生了变化。因此,他指出:今后的集中兵力,主要是对敌坦克、装甲战车而言;形成优势,不仅仅是指兵力对比,也包括火力对比。同时提出必须实行隐蔽接敌,猛打速决,快撤远离的方法[4]。他还指出,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继承我军优良传统战法的基础上,研究和探讨新对策、新战法。习近平同志在视察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时强调:“要着力创新战争和作战筹划,紧跟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演变,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这是习近平同志针对我军的基本职能、使命任务提出的时代命题,是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向全军官兵发出的政治动员和时代号令。大兴作战问题研究之风,既是我军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目前,对于一些新战略战术理论的研究正在向深入发展,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粟裕关于现代战争的重要思想,无疑为我们进一步创新发展信息化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我们要在全面研究学习粟裕将军军事思想的同时,着重学习他认识和研究现代战争的科学思维方法,进一步把我军的军事理论、战略战术、信息化战争研究提高到新水平,为赢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把战场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是粟裕现代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指出,在现代条件下作战,尤其在武器装备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作战,搞好战场建设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且是和我们的作战思想、战术运用密切相关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现代化战争离不开现代化武器装备,而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更有赖于战场条件,战场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敌我双方作战能力增强或削弱,从这个意义上讲,战场建设也是战斗力。粟裕的战场建设思想,突出了“防”“藏”“抗”“打”,符合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强调保守大中城市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战略枢纽,对于国家经济潜力的保存与发挥,有效地稳定战场局势,有计划地夺取战场主动权以至大量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实现战局向有利于我的方向转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在战争初期坚守住这些关系战争全局的重要阵地,必须加强这些地方的战场建设。这是在新的形势下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当然,粟裕战场建设思想立足于在国土之上进行的大规模反侵略战争,其中的许多具体内容我们在今天不能机械地照搬,但是其基本精神对于目前我军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的备战打仗能力建设仍然具有重要意义[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武器装备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信息化武器装备对于战场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也较以往战争有很大的提高。信息化武器装备作战效能的顺利发挥,乃至于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略战术的成功运用都有赖于相应的基础设施。信息使用单位(作战单元)可根据需要不断从栅格上摘取与自己行动相关的信息,并把己方信息传送给上级或通报友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未来战争又将体现出了智能化、无人化的发展趋势。这些重要特性需要建立在大数据、云计算、高速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之上。信息化战场建设的好坏对于打赢未来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局部战争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必须着力加强针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建设。
信息化战争的战场建设,其核心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一般认为,信息时代的战场建设主要包括4 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信息获取。即通过部署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的传感器以及人力信息搜集手段,把相关信息采集起来,是保证夺取战场主动权的“眼睛”。
第二,信息处理。即对所采集到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识别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地分析与判断,是保证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大脑”。
第三,信息传递。就是通过信息网络,把加工处理后的有价值信息传送到各作战单元手中,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双腿”。
第四,信息使用。作战单元根据上述信息作出不同的反应,并把物理杀伤能力投向目标,是夺取战场主动权的“双臂”。
四个部分构成信息化战场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即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一目标使得我们搞好信息化战场建设的紧迫性更加突出了。
信息化战场建设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战场建设滞后将会制约我军整体信息化战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该从以下方面着力推进信息化战场建设。一是发展陆、海、空、天全域整合的一体化侦察监视体系,为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提供重要支撑;二是通过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信息传输体系,强化战场信息网络和系统的互联互通,提高对信息化战场的整体控制能力,增强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效能;三是加速战场综合信息的多元融合建设,重点是围绕对各类数据进行多级别、多方面、多层次的处理,实现对信息的高度共享和高效利用;四是注重战场时间标准和空间标准的一致性,保障时空的精确性和一致性,确保周密的协同和精准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