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帅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双沟卫生院,山东 淄博 255100
肺结核是一种以高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结合杆菌感染性疾病,该病可至患者的肺部受到侵蚀,出现结核性病变,会严重损伤患者的肺部机能,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继而影响全身多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1]。此外结核杆菌还可至其他区域出现感染,继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其他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2]。目前对于肺结核的治疗相对容易,已经形成一套既定的抗结核治疗方案,效果理想,但是需要经过较长的治疗时间,咳嗽、气喘、乏力、发热等症状给其的生活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再加上肺结核可能导致其人际交往出现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4]。该病在临床上一般症状为恪守、气喘、乏力、发热等,患病早期一般不会对患者的自然活动造成严重损害,所以患者不易察觉,但是该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大的慢性传染疾病(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s,CID)[5]。因此我国对该病的重视程度极高,对地区的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能够为肺结核的预防控制以及早期发现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基于此,本文对我市的肺结核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一定的防控措施,现全文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记686例肺结核病人列为研究对象。其中最小年龄为3,最大年龄为83,其年龄均值为(40.13±10.13),男性有453例,女性有233例。
纳入规则:①患者符合肺结核的临床诊断标准,经相关医院诊断,本市疾控中心确认为肺结核;②本研究遵循自愿原则,患者自身已通过文字或语言等方式完全了解本次研究的全部内容,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且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批予以批准;③患者意识清晰,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回应。
排除规则:①患者除去该疾病之外,在此前或者突发其他影响观察结果的疾病,如心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疾病;②患者自身携带精神类疾病,如人格分裂等,临床上无法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确认;③患者为特殊类型患者,例如低龄儿童,妊娠期妇女,高龄老人或免疫功能缺陷疾病患者。
1.2 方法 对686例疾控中心确认的肺结核患者的一般信息进行收集、统计,使用WPS软件以患者的共同特征为分组标准,统计686例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1.0系统软件中进行计算,以(±s)进行计量统计,以(%)进行计数统计,t检验与x2检验,P<0.05则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流行病学特征 表1,本市疾控中心收录的686例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我市肺结核患者以男性为性别主体,占比66.03%,年龄则以45-74周岁为主体,占比52.33%,职业以农民为主体,占比57.29%,发病时间则多集中于2-4月,占比为53.94%。
特征 - 例数 比例(%)性别 男性 453 66.03女性 233 33.97年龄 0-14周岁 8 1.17 15-24周岁 73 10.64 25-34周岁 80 11.66 45-54周岁 110 16.03
55-64周岁 134 19.53 65-74周岁 115 16.76≥75周岁 63 9.18职业 学生 48 7.00农民 393 57.29职工 119 17.35待业/待业 93 13.56退休 23 3.35发病时间 2-4月 370 53.94 5-7月 120 17.49 8-10月 106 15.45 11-1月 90 13.12痰液涂片 阳性 400 58.31阴性 286 41.69发现方式 接触者筛查 120 17.49疾病追踪 100 14.58健康体检 150 21.87症状就诊 316 46.06
肺结核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一种高传染性、可致死、隐藏时间长的流行性疾病,一般有人感染,如果没有做好防控措施,很可能爆发流行性感染,从而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肺结核的防控工作极为重要,同理肺结核的临床流行病学分析也具有重大意义[7]。该病发病后可损伤患者的各个器官,我国就该疾病的防治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本世纪初在我国几乎绝迹。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受人员流动性增加等各类因素影响,该病在我国的罹患率有上升趋势,该情况引起了各方的重视,为避免其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防治工作有必要进行深化。
在本研究中显示686例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我市肺结核患者以男性为性别主体,占比66.03%,年龄则以45~74周岁为主体,占比52.33%,职业以农民为主体,占比57.29%,发病时间则多集中于2~4月,占比为53.94%。从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结果分析可得:发肺结核罹患人群以中老年、农村人口为主,考虑农村本地农村地区以男性为主体,则该病并无性别差异。从发病时间观察,多数患者的罹患时间相对较偏长,考虑农村地区对于肺结核的认知能力有限,无法鉴别自身的症状,且多数农村地区居民不了解国家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普惠方案。因此在患病后存在一定的隐瞒情况。涂片检测属于肺结核的经典检测方案之一,本次研究的涂片阳性率相对符合既往研究,无特殊意义。就发现方式分析可得,接近半数患者为出现显著症状就诊后发现,仅有21.87%的患者为体检查出,可以发现我市人群(主要为农村)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一半需要出现显著症状后才会就诊,另外从人员追踪以及接触者筛查中,均有一定的检出。表明我市当下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者追踪以及筛查效能理想,有助于更早的发现潜在肺结核患者,对于肺结核疾病的反抗具有价值,值得继续保持。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流行病学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也是现代预防医学的基础。研究疾病的分布特点,流行规律,传播因素,则可以帮助疾控医师了解一种疾病在当下当地的流行状态,然后依据该流行特点,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6-7]。这样可以提升防控措施的针对性,降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还可以促进预防控制的效果。而且在基于流行病学基础上进行分析可以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现状的防控措施,本研究基于此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文献,现总结以下几点防控措施以为我市防疫中心指定防控措施进行参考。
3.1 增强教育 强化居民社区的肺结核疾病健康教育,尤其是40周岁以上的居民集中地区,可适当的进行海报宣传,因为我市肺结核多发于农村,故应当组织相关医疗人员进行进村走访,开展下乡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对乡村居住市民的疾病健康教育[8-9]。据相关调查显示,农村地区对于各类疾病的认知程度不一,对于老年疾病相对认知,但是对于肺结核之类已经被我国部分消除的疾病了解程度不足,因此健康教育对于潜在肺结核杆菌感染者有重要价值。另外在进行疾病教育时,应当邀请我院资历性对较高的医师进行,据研究显示,超过2/3的人群认为来自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为可信,且有超过1/3的人群会为医护人员的健康指导改变生活习惯。另外在疾病教育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肺结核杆菌的感染与人们自身的生活习惯存在重要联系,如果能够保持相对干净的环境卫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接触污染物需要洗手、饭前饭后洗手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肺结核杆菌的感染。另外在进行健康教育尽可能选取讲座方式,尽可能邀请同一片区域受众,有文献认为人存在从众心理,同区域的受众可以自发的形成日常行为习惯,对于肺结核的防控有着显著积极意义[10]。
3.2 增强体检 就本市的调研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居民经济水平有限,大多数情况下不会进行主动体检,而体检是筛查疾病最为主要的手段之一,笔者认为可以由市疾病防疫防控中心牵头组织本地区医院轮流下乡为农村地区人员进行流动性免费体检。在体检过程中可以对广大群众进行健康宣讲,发放相关资料、宣传册,该措施有助于提升对肺结核的农村居民筛查,普惠体检有助于传染病的及早发现,而后续可以依据确诊的患者应当对其的行动轨迹,接触人员进行追踪。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肺结核杆菌的进一步传播,而且通过接触人员筛查还可以提升接触人员对于肺结核的认识,明确其的可怕,继而影响其亲朋好友,以此增进农村地区居民对该病的防控。而此外对于痊愈的肺结核患者需要登记留册,需安排专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回访,确认其的状态。对于发现肺结核的社区,疾控中心因当组织人员进行大规模清洁式消毒,此外对于确诊社区的人员实施仔细筛查,另外针对学校、老年活动室等群众性聚集场所,有必要张贴宣传海报,教导大家简单的自我判断是否为肺结核以及其他传染疾病的相关知识,以提升居民自我诊断能力,避免聚集性感染[11]。
3.3 疫苗 卡介苗BCG)是结核病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其对于成人作用效能极低,但是对于未成年仍然具有较高效能,在我国也因此一直对所有新生儿采取卡介苗接种,并在部分地区对小、中学生结核菌素反应阴性者进行卡介苗复种。对于农村地区的学校以及其他未成年场所应当张贴宣传语,相关学校应当主动组织学生接种。另外疾控中心应当向社会大力宣传肺结核的危害,强制要求,高风险(即此前诊断出肺结核)社区群众接种介卡疫苗,以达到预防的目的[12]。
3.4 强化宣传 上述措施主要是针对农村,但是肺结核并不全部来自于农村地区,对于城市地区仍然需要重视,但是受城市医疗资源丰富以及居民的健康意识相对较高,笔者认为应当以宣传为主,特别是学校、广场、医院等高聚集场所。在肺结核高发的春季(2-4月)由疾控中心组织相关医护人员进行肺结核防控宣传,确认覆盖我市学校、医院、广场等人流密集区域,以免出现集中爆发情况。另外在平时季节也应当适当组织广场讲座,积极传播肺结核的相关防控知识[13]。
综上所述,在我市肺结核患者中以农村人口、老年人群为主体,以2-4月为高发期,故在临床防控措施制定时应当依据该特点,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肺结核防控,以达到控制肺结核疾病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