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 江苏宿迁223800)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首选根治术进行治疗。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胸腔镜手术在肺癌治疗中备受青睐,该方法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诸多优势,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更好地保护了患者肺功能和免疫功能,在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方面意义重大[1-3]。但因其操作难度大、肺叶周围血管复杂等原因,手术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风险因素,对手术效率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4]。基于此,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肺癌胸腔镜手术主要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措施,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我院胸科行胸腔镜手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细胞学诊断确诊为肺癌;②符合手术指征;③对本研究目的、过程、意义均知情。排除标准:①心肺代偿能力差;②存在手术禁忌证;③血沉指标异常或合并不可控高血压。将纳入研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9~67(51.94±3.65)岁,肺叶切除32例、联合淋巴清扫18例;干预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2(52.27±3.70)岁,肺叶切除34例、联合淋巴清扫16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在充分分析术中相关风险因素后采取针对性护理配合,具体如下。
1.2.1 术中风险因素 ①术中出血:肺叶周围存在许多大血管,术中难以避免造成影响,当主动脉、上腔静脉粘连胸膜时,存在较高术中出血风险。②压力性损伤:由于患者术中健侧需取折刀位,故肩关节、髋部、外踝成为主要受力点,长时间手术造成的压迫易引发缺血及压力性损伤。③颈髓损伤:肺癌手术患者多采取全麻方式,麻醉后其肌肉在放松状态下无法支撑或保护脊柱和肢体关节,术中对其搬动过程中稍不注意可能会发生颈椎扭转、过度牵拉的情况继而损伤颈髓,严重者可能出现高位截瘫。④肺水肿:全肺切除术患者肺血管、组织发生扩张和手术大量输液均会导致患者血容量升高,大量血液在动脉离断时发生回流,加重患者心血量和心负荷继而出现肺水肿。⑤心律失常:胸腔镜手术中低氧、纵隔摆动、过量失血、高碳酸血症、器械不当操作等因素均可能诱发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
1.2.2 手术室护理配合 ①术中出血:手术开始前,明确患者血型并确认库存血量是否充足,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情况。术前做好仪器准备,包括2台手术台、1台吸痰器、3台支气管显微镜。备好止血设备(电刀、超声刀、心钳等)和血管用物(血管吊带等)。凝血酶机制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温度每升高10 ℃,便加快1.5倍左右,因此术中使用热盐水纱布以聚集凝血因子和凝血酶,从而提高患者凝血反应。准备冰帽对患者进行物理降温,降低其脑耗氧量。术前对手术室内人力资源进行安排,取血、输血、手术台及外围护理各1人,保证术中各项工作顺利进行。②压力性损伤:手术床上铺设一层啫喱垫。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评估压力性损伤风险情况并分级,以便于术中采取预防措施。将水胶体敷料贴于患者健侧的腋下、髂前上棘、膝关节外侧再进行体位摆放,以减少局部受压。体位摆放时注意动作轻柔,禁止推、拉、拽、拖等暴力操作增加皮肤剪切力。保持患者衣服、床单平整,避免出现褶皱。消毒时将消毒液挤干,同时避免胸腔清洗过程中冲洗水浸湿敷料对皮肤产生刺激。使用保温毯加温,改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③颈髓损伤:术中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护士共同配合完成体位摆放,医护人员在准备完毕后听统一口令指挥保持同轴、同侧转动患者。④肺水肿:严格观察记录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情况,并及时调整补液速度和剂量。吸痰过程中患者痰液颜色及时告知麻醉医生。⑤心律失常:入院健康教育时,告知患者戒烟、戒酒对保持心律正常的必要性。术中提醒手术医生操作时注意动作幅度和力度,避免对患者神经、心脏造成损伤引发心律失常。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术中出血量。②统计两组术中出血、压力性损伤、颈髓损伤、肺水肿、心律失常等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并比较发生率,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例数/总例数×100%。③采用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患者根据主观感受对满意程度进行评分,总分0~4分,4分为非常满意、1~3分为满意、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目前,肺癌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高居榜首,占比13%,且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15%[5]。Florian等[6]对香烟烟雾进行研究,发现其中含有60种以上致癌物质,致癌物质通过对致癌代谢酶的活化损伤人体DNA,继而炎性因子表达失衡、细胞恶变,患者肺部组织受损发生癌变。因此,吸烟被认为是肺癌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其他还包括放射、环境恶化、遗传、肺部慢性感染等[7-8]。肺癌患者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形式,随肿瘤病理类型、发生部位、转移情况的不同,患者体征、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均不同。现阶段肺癌患者唯一治愈方式便是肺癌根治性手术,随着影像学系统、胸腔镜器械和手术操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胸腔镜手术得以广泛应用,但因其疾病性质、手术本质,术中难以避免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9]。有研究表明,麻醉后患者搬运方式和体位摆放不当可能对其颈髓造成损伤[10]。
本研究经临床研究及文献研究总结,压力性损伤、心律失常、肺水肿等均为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的术中风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点:由于肺叶相邻处存在许多血管,故对血管进行处理时应更加谨慎以免出现失血过量。同时,多数患者胸腔镜手术时健侧处于折刀位,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等不良事件[11]。对全肺切除患者,血管扩张性、肺组织的增大是其重要风险因素,会影响其血容量,过量输入体液则造成其心血量提升,并发肺水肿[12]。体位摆放不当、低氧、器械不合理操作等因素则会导致患者出现颈髓损伤和心律失常[13]。手术室风险评价策略主要是针对患者手术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结果进行人力资源配置从而给予患者个性化护理干预[14]。本研究分析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相关风险因素,调研相关资料并制订针对性手术室护理配合策略,通过对患者术中风险事件潜在因素的控制,给予患者手术室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胸腔引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1);提示针对术中风险因素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在提高手术效率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并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与蔡颖超等[15]研究结果一致。同时,干预组压力性损伤、颈髓损伤、肺水肿、心律失常等影响患者预后的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针对术中风险因素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能降低术中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综上所述,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出血、颈髓损伤、压力性损伤、肺水肿、心律失常等,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护理配合,可缩短手术和胸腔引流时间,提高手术效率的同时降低上述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较高。但受地区、时间等因素限制,本研究样本量纳入受限,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偏倚,仍待未来大样本研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肺癌患者胸腔镜手术治疗及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