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2022-05-16 01:44李宁珍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8期
关键词:条目肝癌理论

张 爽,马 丽,李宁珍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宁夏银川750004)

肝癌即肝脏恶性肿瘤,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该病发病隐匿,多数患者于晚期发现确诊,生存期仅有3~6个月,患者承受巨大生理痛苦和心理压力[1]。肝癌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肝癌微创治疗方法,通过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及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术后患者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生命质量低下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2]。希望是一种信念,是重塑信心的源泉,指导人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实现目标,提升癌症患者希望水平对于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3]。Snyder希望理论指出希望是目标导向思维,包含个人对自己有能力找到达到目标有效途径的认知与信念和个人对自己激发沿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必要动机的认知及信念,确定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有助于最终提升患者希望水平[4]。常规护理忽视心理因素对疾病转归的作用,通常围绕沟通交流、疏导负性情绪展开,缺乏个人心理问题对疾病正性影响作用的重视[5]。本研究将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108例行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首次病理学检查确诊肝癌[6],并行肝癌介入治疗者;②认知功能正常,可正常沟通交流者;③年龄35~80岁者。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存在精神疾病史或神经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患者;④存在心、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男40例、女14例,年龄(51.3±7.1)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7例,中学24例,大学及以上13例;肝癌中期21例,肝癌晚期33例。观察组男38例、女16例,年龄(52.5±6.9)岁;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19例,中学23例,大学及以上12例;肝癌中期23例,肝癌晚期31例。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包括入院及病情相关知识介绍、饮食指导、用药及锻炼指导,同时给予医疗护理和心理护理。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①准备。成立肝癌患者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小组,成员包括1名护士长、4名专职护士、2名医生。研究开始前由护士长定期培训4名专职护士,1周1次,共培训4次;2名医生负责制订指导和干预方案,帮助组员掌握Snyder希望理论相关知识,制订统一的沟通交流、心理干预、康复锻炼等方案。研究期间定期开展小组会议,2周1次,解决干预期间出现的问题并合理排班。②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制订干预方案,根据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院外护理理想状态制订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帮助患者建立路径、动力思维。a.查阅相关资料,确定肝癌介入治疗患者院外护理理想状态,从5个方面进行描述。饮食方面:使患者掌握合理饮食结构及要求,荤素搭配,补充足够热量,以减少蛋白质消耗,进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戒烟酒等。用药方面:要求患者严格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停药、减药,嘱家属提醒患者按时用药,避免漏服。休息方面:通过减少午休时间、听轻音乐、引饮热牛奶、睡前拉伸操等方式提升患者晚间睡眠质量。定期复查和治疗方面:要求患者定期来院介入治疗和复查,1次/月。b.基于理想状态确定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订个体化近期目标,如嗜烟酒患者可将近期目标设为戒烟、戒酒,睡眠质量差的患者可将近期目标设为缩短午睡时间至30 min等。所有患者远期目标均设为达到院外护理理想状态。c.帮助患者建立路径、动力思维。协助患者寻找目标与现状连接的路径,介绍目标实现的要点,从而建立路径思维,如戒烟酒,其路径思维是使患者坚定戒烟酒的信念,并由家属督促。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近期目标、远期目标实现的重要价值,使患者认可目标,从而建立动力思维。d.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一对一交流,每天动态答疑并解决出现的问题、检查督促目标完成情况,对于近期目标完成的患者调整干预方向以确定下一个方向,未有效完成患者则指出问题,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订合理解决方案。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7]评分。CD-RISC包括坚韧性、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分别包含13、8、4个条目,采用里克特氏5点量表评分法,0~4分表示从来不、很少、有时、经常、一直如此,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心理弹性越好。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8]、Herth希望量表(HHI)[9]评分。SPBS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越轻。HHI共12个条目,每个条目1~4分,分数越高提示患者希望水平越高。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10]评分。ESCA包括自护理论、自护知识、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4个维度,分别包括9、14、12、8个条目,共43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自护能力越强。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11]评分。QOL-LC包含躯体功能(PH)、心理功能(PS)、症状/副作用(ST)及社会功能(SQ)4个维度,分别包括6、6、5、5个条目,共22个条目,采用10刻度标尺计分,每个条目计1~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CD-RISC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SPBS、HH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SPBS、HH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ESCA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QOL-LC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QOL-LC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肝炎在我国高发,肝癌发病率、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患者心理和生理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2]。肝癌作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除药物治疗外,采取对应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临床发现给予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照护,有利于控制病情进展,可最大限度提升其生活质量,对于疾病转归亦具有重要作用[13]。希望水平是患者乐观心态的核心,将希望理论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疗护中,可增强患者信心,有利于预期目标的实现。Snyder希望理论提出了一种干预希望水平的方案,该理论中希望结构包括目标、路径、动力思维,通过确立目标,强化路径及动力思维,从而提升患者的希望水平,有学者将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肝癌患者,并取得良好希望水平[14]。对此,本研究将Snyder希望理论应用于肝癌患者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3个月CD-RISC、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Snyder希望理论可提高肝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和希望水平,减轻心理负担。分析原因:本研究确定目标后,通过路径思维的建立,使患者产生“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信念,且动力思维使患者坚定目标实施,最终协助患者重建重塑希望及康复信念。王小平等[15]研究指出,希望是个体估计自我能达到的目标水平,具有减小压力、坚定信心效用,希望水平高可给患者带来正向作用,面对疾病具有积极态度,实现目标情况越佳。

Snyder希望理论是本研究干预内容的核心,根据肝癌介入治疗护理特点,从饮食、用药、锻炼、休息及复查角度确定患者的理想护理状态,上述状态的实现可使患者院外康复结果达到最优,且一对一随访管理利于Snyder希望理论的落实,患者出院后常因难以获得专业面对面指导,导致无法及时解决各目标实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最终导致康复效果不佳,而每天线上、电话随访等方式能有效协助护士监督患者实现近期目标。从量性角度出发,患者希望水平的高低与其健康状况存在关联,希望水平越高者免疫系统功能较强,同时患者具备较强的应对问题能力,且希望水平与癌症患者应对效果亦具有正相关联系,即患者希望水平越高,其应对能力越强,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越低[16]。本研究观察组干预3个月ESCA、QOL-L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希望能提高癌症患者的适应能力,帮助患者渡过艰难处境,提高癌症应对和自护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肝癌介入患者应用Snyder希望理论进行干预可有效增强患者心理弹性,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提高患者希望水平、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水平,具有较佳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条目肝癌理论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坚持理论创新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TACE术联合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患者65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