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广州510180)
目前,随着社会老龄化发展,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的研究热点,有关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也不断更新[1]。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经皮冠动脉介入治疗(PCI)是心血管疾病领域较常见的介入治疗,CAG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PCI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重要手术[2-3]。由于患者临床医学知识有限,其对心血管疾病与介入治疗存在一定误解,需采取健康教育纠正患者的错误观念,提高患者自身疾病知识、治疗与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培养自我护理能力,维持健康生活习惯,改善预后[4]。Teach-back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在丰富患者相关知识的同时给予充分尊重、同情与鼓励,进而提高其护理配合度,更有利于健康教育的实施[5]。有关介入手术患者Teach-back健康教育的临床资料不足,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Teach-back健康教育在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期明确更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9月1日~2020年9月30日我院60例心血管疾病行介入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相关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指征[6];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精神疾病;阅读、沟通障碍或认知功能损伤;严重全身性感染或自身免疫疾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5~85(48.76±11.38)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高中8例,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9例;疾病类型:冠心病10例,心肌梗死10例,心律失常7例,其他3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5~85(49.04±12.01)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高中7例,大专12例,本科及以上11例;疾病类型:冠心病11例,心肌梗死9例,心律失常6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原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入院指导: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入院治疗流程。疾病健康知识教育:发放疾病健康知识手册,向患者讲解疾病原因、疾病症状、手术治疗方案、护理方案、并发症防治等知识。心理干预:讲解情绪调节疾病康复的重要性与具体方法,定期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便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1.2.2 观察组 给予Teach-back健康教育。①组建Teach-back专护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管护师和若干专科护士,均进行培训学习,学习内容为Teach-back健康教育,让护理人员熟知移情(换位思考、同情)护理的重要性,熟练掌握Teach-back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并正确应用于临床。Teach-back健康教育的十大核心内容:态度温和,语气包含关怀;舒适范围内的肢体语言与目光接触;语言通俗且容易理解;鼓励并引导患者和家属发表想法;常用开放性问题;将清楚解释各类问题作为医务人员的责任;避免提出的问题能够简单得以“是”或“不是”作为回答,医护人员给予解释和检查;使用易读性高的健康教育资料;记录患者在反馈式健康教育中的评价与反应。②制订针对性健康教育方案。与患者充分沟通交流,了解其性格、疾病知晓情况、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信息。标记不同患者健康教育的重点与难点,以便后期根据患者的学习情况调整教育方案。③住院期间健康教育。a.疾病知识健康教育。术前: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原因、临床症状、并发症、治疗方案、用药注意事项、手术注意事项等知识,鼓励患者提问,态度温暖亲和,详细、耐心,提高手术治疗与用药的配合度。术后:根据患者的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除面对面、通俗易懂的口语化讲解外,还可通过书面、视频、宣讲会等方式进行辅助教育,均符合Teach-back核心内容的要求,保证患者熟知体位、营养补充、疼痛管理、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后需及时评估患者对知识的了解情况,获得患者的真实学习反馈,积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提高健康教育效率。b.生活习惯健康教育。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并表示尊重,采用温和、鼓励、引导性的语言指导患者改正对生理健康不利的习惯。与亲属充分沟通,讲述健康习惯对预后的重要性,让患者及亲属熟知并重视健康习惯。进程饮食管理,强调低盐低脂,多补充膳食纤维与维生素,适当添加蛋白质,不宜暴饮暴食,避免高强度运动,规律作息,注意个人卫生等内容。c.心理健康教育。患者知晓情绪调节对介入手术围术期的重要性,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了解其内心想法、对护理方案的意见或建议等。若患者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若患者因医护人员、治疗方案、护理方案、亲属等出现不满情绪,需进一步询问原因,进行针对性改善与调整。④出院后健康教育。a.建立微信群,患者出院当天加入微信群,了解入群的目的与意义,提高患者的积极配合性。b.出院后护理人员在群内推送健康教育内容,2~3次/周,完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等全方位健康教育。饮食:烹饪过程中避免高钠调料,禁食高脂肪食物,多摄入青菜、水果,适当添加鱼类、鸡胸肉等优质蛋白质,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运动: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适量无氧、有氧运动,开始以快走、瑜伽等为主,每次20 min,避免心率骤然升高;随着耐受程度提高,可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与运动时间,运动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立即停止,及时向群内护理人员反馈或就医。用药:严格遵医嘱服药,护理人员提醒患者定期复诊,及时了解恢复状态,为后续调整用药方案做好准备。c.鼓励支持患者在群内分享健康生活日常,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奖励,以提高患者成就感,同时激发群内其他病友健康生活的积极性。
1.3 评价指标 ①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7]评分。ESCA分为4个维度,即自我概念(8项条目)、自护责任感(6项条目)、自我护理技能(12项条目)、健康知识水平(17项条目)。采用五级评分法计分,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越强。该量表Cronbach′α为 0.93。②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8]评分。SF-36分为9个维度,即一般健康状况、生理机能、精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躯体疼痛、健康变化,共36项题目,各维度满分100分。计分方法:[(实际分数-该维度可能最低分)/(该维度可能最高分-该维度可能最低分)]×100,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③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焦虑、抑郁评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9]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HAD分为抑郁(7项条目)和焦虑(7项条目)两个维度。采用四级评分法计分,每项条目0~3分,每个维度得分均为21分。评分标准:0~7分(无焦虑或抑郁症状)、8~10分(可疑抑郁或焦虑)、11~21分(存在抑郁或焦虑)。④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有效依从率。采用中文版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量表(MMAS-8)[10],共8项条目,前7项条目为是非判断,分数为0分(是)、1分(非);第8项条目计分方法:0分(十分困难)、0.25分(困难)、0.5分(一般)、0.75分(简单)、1分(十分简单);量表总分8分。评估方法:8分为高度依从、≥6分且<8分为中度依从、<6分为低度依从。有效依从率(%)=(高度依从例数+中度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 ESC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 ESCA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 SF-36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 SF-36评分比较(分,
续表
2.3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 HAD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 HAD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有效依从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及出院30 d有效依从率比较(例)
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病死率的特点,主要与血管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等),血流动力学因素(高血压等),血液成分异常变化(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流变学因素(高脂血、糖尿病等)有关,除部分基因遗传或衰老导致的病变外,不良生活习惯与错误的健康知识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健康教育十分重要[11-12]。近年来,介入手术已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保障手术治疗效果,需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度[13]。有研究指出,Teach-back健康教育对护理人员的态度、教育方法均有严格要求,强调在健康教育与护理过程中保持亲和、关爱的态度,消除患者因疾病产生的焦虑、恐慌,同时解答患者的疑问,保障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其配合手术与康复的积极性[14]。分析Teach-back健康教育在心血管疾病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可为后期护理方案的调整提供更合适的选择,进而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培养健康行为。
介入手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等特点,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主要原因,但部分患者因缺乏健康知识出现抵触、焦虑、恐慌等心理,甚至拒绝治疗,导致疾病预后不佳[15]。手术患者良好心理状态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的关键,因此健康教育十分重要。Teach-back健康教育旨在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人文关怀性质的护理服务,同时还涵盖疾病健康教育、生活行为健康指导与心理健康辅导,既保证患者的舒适度,又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16]。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30 d 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Teach-back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郭小玲[17]研究证明,系统性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易学性更高的健康知识,鼓励患者用自己的语言反馈健康知识,进而有效培养其健康行为与自我管理能力。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30 d SF-36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Teach-back健康教育可改善介入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进一步分析患者的情绪状态,结果发现,观察组干预30 d HA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Teach-back健康教育能缓解介入手术患者的负性情绪。与周洪丹等[18]的研究结果相符。此外,观察组干预30 d有效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证实Teach-back健康教育能激发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积极性。这与Teach-back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有关。在Teach-back健康教育过程中,强调医护人员保持关怀、尊重态度,清晰易懂,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反馈,既能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患者对健康知识的理解程度,又能确保患者真正掌握健康知识,有助于患者领悟健康行为的益处,进而提高治疗积极性。但不同患者的Teach-back健康教育进度无法保持一致,这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干扰,另外,本研究样本量的选择也存在局限性,后期仍有待深入探讨与改善。
综上所述,Teach-back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心血管疾病行介入手术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