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阎克复
“工作是一种态度,底线有多高,质量就有多高。”这是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维运中心车工高级技师王尚典对于工匠精神的理解。见识有多高,人生就有多高,通过个人努力,王尚典从一名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并走上了代表通道。
2022 年3 月8 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启第二场代表通道。这一次,主角之一是来自辽宁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尚典。
多年养成的习惯,让王尚典做每一件事都像加工一个部件一样,凡事干就要干好,不出瑕疵、不留遗憾。当天,王尚典早早就起床了。他穿好工装,一丝不苟地佩戴好党徽和出席证,就像要出征的战士一样,很是兴奋。更让他感到惊喜的是,在天安门广场,刚好赶上升国旗。注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王尚典心中激动万分。带着一种高亢的情绪,王尚典走上了代表通道。
“铁人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您作为一名石油战线代表,如何在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中体现新时代的铁人精神?”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尚典的回答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分钟,却让我们听到了一个新时代产业工人22 年的成长故事:“我们石油人都长着铁人的骨头”“在我的字典里就只有精益求精、一精再精”“劳模工匠精神和铁人精神一定能够代代相传”……在王尚典的倾情讲述中,现场的记者和荧屏前的观众眼前仿佛浮现出王尚典一步一步登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冠军领奖台的情景;在他那丰富的“表情包”里,大家一起感受着王尚典身上传承着的报国之志,体味着那份逆境中的坚韧执着,欣赏着风雨之后的七色彩虹。
回首过往的20 多年,王尚典精雕细琢的工匠历程结满了硕果,但走过的道路却是很不平坦的。
2000 年,王尚典以优异成绩从技校毕业,进入中国石油锦西石化分公司。眼看着坚硬无比的钢铁在机床面前就像“面团”一样,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他感到有些神奇,特别是看到零件在自己手中诞生那一刻,王尚典更是颇有成就感,从此,他深深地迷上了车工技术。为了掌握更多技能,王尚典开始“疯狂”苦练,没事就缠着师傅问这问那,恨不得一股脑儿地把师傅兜里的绝活都掏出来学到手。认准了的事,王尚典就有这股认真劲儿。也正是凭着这份认真,王尚典成为车间里进步最快的技术工人,工作仅一年就斩获公司车工状元桂冠,并连续三年获此殊荣。2004 年,王尚典代表中国石油参加全国中央企业职工技能大赛,一举夺得车工银奖。这是他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级奖项。
正当大家都对有志有为的王尚典抱以更大期许、他自己也信心满满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他却遭遇了一次足以摧毁一个技术工人职业生涯的灾难!2005 年,在一次加工事故中,王尚典的右手大拇指粉碎性断裂,最终的治疗结果是,只能将左脚的足二趾移植到手上,替代大拇指来完成抓握功能。实际上,这个“大拇指”只是个“摆设”,没有一点感觉,而这对一个车工来说真是致命的:精密操作和精密测量都是要靠大拇指的触觉来完成的!
王尚典在代表通道上描述如何用“新拇指”辅助完成精密操作和测量
未来该何去何从?有些迷茫的王尚典似乎一下子从巅峰跌落到了谷底。难道真要到那个不需要“拇指”、不需要汗水的清闲岗位去“养老”吗?这不是王尚典的性格!企业的关心、家人的温暖,激起了王尚典不向命运低头的斗志。王尚典给自己打气:既然所有人都没有放弃我,我更没有理由放弃我自己!大拇指没知觉,王尚典就另辟蹊径,尝试用自己的食指指背去代替拇指。这种训练是很艰难的,但凭着一股不认输的劲头,经过反复练习,奇迹终于出现了:在王尚典面前,车床又变成了“听话”的好助手,不再是让他一度备受折磨的冷冰冰的机器。为了弥补与别人的差距,王尚典在优化工艺和刀具上花了很多心思,由此创造出了独有的测量手法,让坚韧执着成为他身上的新标签。
经历一番寒彻骨,终得梅花扑鼻香。2012 年,在精进之路上不断努力的王尚典过五关斩六将,以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最终战胜了国内众多行业高手,勇夺车工冠军,站在了全国最高的领奖台上。从这时起,王尚典“断指铁人”的称号便叫开了。
2017 年3 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并作重要讲话,王尚典有幸在现场聆听。尽管已经过去5 年了,但一提到当时的情景,王尚典依然显得格外激动:“这个印象太深刻了,我现在还经常回忆起总书记的教诲,回味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王尚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谆谆教导,立足本职岗位,拿出工匠精神履职尽责,形成建议、议案几十件。从基层中来,从生产一线中来,王尚典身在其中、思在其中,他特别关注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技能人才的储备。几年来,王尚典不仅在辽宁,还深入到多个省份的企业和职业院校进行调研,宣讲劳模工匠精神。5 年来,王尚典围绕提高一线技术工人技能、加强高技能人才储备等问题连续提出意见建议,今年又提出要加强劳模和工匠人才资源整合,特别是推动各类工作室间联动互动,形成合力,释放出更大的创造力。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5 年,也是王尚典岗位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的5 年。王尚典牵头成立了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解决了很多生产难题,还完成了一些跨企业难题攻关,如“弯环机的拓展加工”“快速调整立式车床锥度误差”等几十项创新成果应用于生产并获奖,创效超过2000 万元。虽然入职20 多年了,但在技术追求上,王尚典始终保持着刚入厂时的那份执着、那份激情。
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东北和辽宁的战略使命。站在代表通道上,王尚典满怀信心地说,劳模工匠精神和铁人精神一定能够代代相传,我们也有决心和信心,为维护国家能源安全、产业安全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