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熙字典》作为清朝官修之书,有着很高的价值和地位,是中国辞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涉及字的音、形、义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书。本文简要谈论《康熙字典》的注音系统,并分析了其优缺点。
关键词:《康熙字典》;注音系统;优缺点
《康熙字典》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在我国字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和地位,对后世字书产生重要的影响。《康熙字典》收入古汉字47035个,在《字汇》、《正字通》及其它前代字书的基础上编纂而成,涉及字的音、形、义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古代一部集大成的辞书。在清朝是官修之书,为人们广泛使用,但在语言文字研究不断深入的今天,《康熙字典》虽有着它独特的价值,但也有着无法忽视的缺点。本篇文章就《康熙字典》中注音系统进行简要谈论。
一、《康熙字典》注音系统的优点
《康熙字典》的注音是字典史上一次变革与创新,使得汉语字典语音系统趋于合理化、系统化。它汇集了各韵书之代表音切,包括《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的注音,“同则合见,异则分载”,在此之后再标直音。如:
殆 《康熙字典》:殆,《唐韵》徒亥切;《集韵》、《韵会》、《正韵》荡亥切;并骀上声。《说文》危也。又近也。又始也。又将也、几也。又与怠通。又叶养里切,音以
丕 《康熙字典》:丕,《广韵》敷悲切;《集韵》、《韵会》攀杯切;《正韵》铺悲切,并音胚,大也。
丝 《康熙字典》:丝,《广韵》息兹切;《集韵》、《韵会》新兹切。音思。
《康熙字典》选取的这些读音,是在当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各自首都及文化发达地区语音的韵书作代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分别代表了唐、宋、元、明四朝的标准音,对不同朝代读音的汇集是有利于统一读音的。这比以前字典自定音切,使读者茫然无依的作法显得谨严得体且具权威性。同时,采取“同则合见,异则分载”的方式,以时代前后分别罗列,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语音变化,给语音的发展勾画出一个轮廓来。可见《康熙字典》对注音的这一处理方法较以前字典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二、《康熙字典》注音系统的缺点
但《康熙字典》在注音上也有着无法忽视的缺点,在上文所举例中“殆”字的注音中有出现“叶养里切”,这是已被否定的注音方法——叶音说。
叶音之说,起于南北朝,盛于宋代。所谓叶音,就是不懂得古今字音演变的人觉得有些古诗好像不押韵,于是随意给其中某个字定一个临时读音以,便和别的字凑合押韵。叶音说在朱熹的《诗集传》中全面使用,以此改读《诗经》和《楚辞》中所谓“不和谐”的韵脚字的读音。据陈广忠《朱熹<诗集传>叶音考辨》统计,朱熹《诗集传》中标注“叶音”共1360例。事实上,叶音说既不科学,又无依据,完全是主观主义的产物。明人陈第、清初顾炎武就对上古音进行了分析归纳,批判了叶音说。《正字通》已摒弃了《字汇》强行叶音的错误作法,除诗歌、谣谚、铭赞外,其它叶音一律不载。而《康熙字典》未借鉴《正字通》的正确作法,反而其叶音数量较《正字通》增加了许多。如 :
出 ……又叶迟伪切,吹去声。 ……又叶敕律切,音黜。……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又叶赤知切,音侈。……又叶赤至切,音炽。……
分 ……又《韵补》:叶肤容切,音丰。……又叶肤眠切,音近徧。……
巷 ……又叶胡贡切,红去声
其实通过仔细分析,这些字的叶音是错误的,不符合语音变化规则的。例如,“巷”字条引《诗经·郑风·丰》的“俟我乎巷兮,悔予不送兮”,《康熙字典》说“巷”字叶胡贡切,其实“巷、送”两字都属于古韵东部,本来就是押韵的。再如,“巅”字条引王褒《洞箫赋》的“孤雌寡鹊娱优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巅”,《康熙字典》说“巅”字叶典因切,以便与上文的“根”字通押。其实“根、巅”二字乃是真谆合韵,完全用不着叶音说来帮忙。
《康熙字典》中叶音说之荒谬,从“谋”字可以看得更为清晰。“谋”字共引《诗经》三例。引《卫风·氓》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后,为了“谋”和“丝”字押韵,《康熙字典》说“谋”字叶漠悲切。又引《小雅·小旻》的“民虽靡膴,或哲或谋”后,为了和“膴”字押韵,《康熙字典》说“谋”字叶莫徒切。又引《小雅·巷伯》的“彼谮人者,谁适与谋,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后,了和“虎”字押韵,《康熙字典》说“谋”字叶满补切。《康熙字典》中“谋”字因押韵,在不同的引句中有着不同的读音,即遇到一个字,就改变一个读音,那么字还有没有一个准确的读法?人们如何去掌握它?这种情况在《康熙字典》中并不少见,如之前的例子“出”字就因叶音有五个读音,分字有两个读音等。可见《康熙字典》对叶音还没有正确认识,以至广载错讹,谬种流传。
三、总结
《康熙字典》虽然有错误,但瑕不掩瑜,它在我国辞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后代辞书的产生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它在注音上,以《广韵》、《集韵》、《韵会》、《正韵》为主,同则合见,异则分载。这种较为科学的方法,为后世的字典编纂立下了规矩。但《康熙字典》在已有人分析证明叶音说为错误的说法时仍然采用,是不可取的,在今用过程中要注意这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孫寿玮.《康熙字典》讹误试析[J].河北科技图苑,1996(03):49-51.
[2]陈会兵. 古书中词语的特殊读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 杨蓉蓉. 略论《康熙字典》[A].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07:23.
[4] 李东宾. 《康熙字典》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5] 孙浩.《康熙字典》今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15):49-50+55.
作者简介:李曼姝(1999—),女,汉族,湖南岳阳市人,学生,文学硕士,单位: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