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碧宏
摘 要:“双减”政策的出台,为教师作业的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通过大题量的题海战术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时代已经过去,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作业,才能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是每一名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以便同人们参考借鉴。
关键词:“双减”背景;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2-0038-04
Design and Thinking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BAO Bihong (Qinxu School District, Min County, Dingxi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ouble Deduction" policy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teachers' homework. The era of improving students' mathematics performance through the use of large-scale questions has passed. As a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 how to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Designing math homework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academic burden of students, but also improve the academic level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author's teaching experience over the yea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of its own views on the desig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subtraction" for reference.
【Keywords】"Double Reduction" background;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omework design
1.小學数学作业设计概述
数学作业,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基于特定的教学需要而设计的要求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是学生课后巩固和提升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业水平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数学作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形式分,数学作业可分为书面作业和实践性作业,前者指的是教师根据当天所讲解的数学内容设计的需要在作业本上进行书写的作业,后者指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设计的旨在用所学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作业;数学作业按照用途分,可分为达标类作业、诊断类作业和探究类作业。达标类作业是对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用来检验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诊断类作业是在作业设计中有意识地侧重某一方面知识的考察,用来检验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探究类作业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设计的,在已有数学知识储备的基础上,通过作业设计,激发学生数学思考和数学探究意识,以便满足优等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作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补充手段,数学作业本来是一种很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可以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不够科学合理,采取题海战术,导致小学生作业量过重,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不够,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渐渐失去了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部分学生厌学。为了改变当前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从国家层面出台了基于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政策性文件。作为一名基层数学教师,如何在国家“双减”政策背景下去科学合理地设计小学数学作业,在保证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趣味性,同时给学生充足的睡眠和锻炼时间,成为摆在每一名数学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2.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作业设计随意性强,缺乏目标性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针对本节数学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计的,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质量来判断本节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而来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对自己当天数学知识的学习情况有一个自我反馈。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作业设计随意性强,缺乏作业设计的目标性,导致作业质量不高,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有的教师没有作业的设计意识,随意地在课后布置一些练习题,觉得有作业就行了;或者有的教师对作业的设计重视程度不够,布置的作业没有很好地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有效性不强。有些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把本来在第二课时需要布置的练习题,没有有效地进行区分,布置在了第一课时,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错误率较高,诊断性不强。作业设计的随意性弱化了作业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弱化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自我反馈。
(2)作业设计注重数量,缺乏质量的提升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在外在目标的驱动下进行的,自主学习的动力不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为主,体现在数学作业的设计上,要少而精。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一味地追求成绩,追求所谓的高分,在“数学要多算”等传统教学观念的引导下,给学生布置大量的数学作业,企图通过大量的机械性的重复,强化数学知识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法,短时间来看,学生的数学成绩似乎提高很快,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在学业测试中,一个班100分的同学甚至能达到全班人数的70%~80%,90多分的学生都会成为后进生,但是由于学生的这些成绩是在大量的机械重复的基础上取得的,当这些学生到了小学高年级,成绩下滑会非常明显,厌学现象突出。
从表象上看,大题量的数学作业训练,在小学低年级似乎效果非常明显,由于學生还小,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顺从,都能按照要求完成。但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及早压榨,而且这种过高的数学成绩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并不能代表学生数学学习的真实水平,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并没有完全掌握,只是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把答案记住了而已。在教学中,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和教师谈论孩子数学学业成绩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我家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数学经常考九十几甚至一百分,为什么现在考个六七十分?除了数学学习难度的增加之外,最主要的是学生在大量机械重复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思考能力,从而导致数学学业成绩直线下滑,这也是让很多家长困惑和不解的原因。
(3)数学作业设计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数学是存在于人们大脑中的关于数和形以及逻辑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没有具体的实物,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具有抽象的特点。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数学学习相比语文学科而言,略显枯燥。但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其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成就感的最主要体现就是作业以及学业成绩。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特点,在作业布置中没有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想当然地去布置一些单纯的计算题,或者应用题,让学生去做,而且这种作业布置的习惯从不改变,这种单一的作业布置形式缺乏趣味性,久而久之,学生渐渐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还有的教师,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每到周末,都会给学生印发试卷,让学生去填写,教师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周末除了数学学习之外,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还需要和父母休闲娱乐,大量的数学试卷占据了学生周末的大量时间,从而弱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方法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双减”政策中关于学生作业布置的相关规定,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这就需要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严格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对作业进行科学有效的设计,在精简数量的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
(1)调查了解,明确学生作业设计需求
作业设计的主体是教师,但是作业完成的主体是学生,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如果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作业设计的相关需求,然后根据学生的兴趣点,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设计数学作业,这样的作业肯定会受到学生的青睐。如何了解学生对作业的需求呢?在开学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不记名的方式,就本学期数学作业如何布置提出自己的书面意见,教师在收到学生的意见后,要逐条阅读,然后进行归类,论证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可行性,最后形成一个数学作业设计方案。完成方案后,教师要选取专门的时间,对学生就数学作业的设计方案进行解释说明,哪些意见和建议采纳了,哪些没有采纳,原因是什么,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让作业设计方案成为学生集体意志的体现,这样的作业设计方案可以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明确了作业设计的主要方面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作业的书写提出具体的要求,例如,数学作业的书写要统一用黑色的中性笔或者钢笔,绘图要用直尺和铅笔,书写要整齐,不能涂抹,要检查三遍,作业完成后要组长签字,并写上作业的次数等,这些具体的要求,为学生今后数学作业的完成提供了具体的书写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书写习惯。
(2)转变观念,提升作业设计质量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在作业布置方面没有相关的规定,或者很少对教师作业的布置方面有具体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布置中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做哪些作业,做多少作业,都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服从教师的要求,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作业布置过程中随意性、盲目性问题的出现,甚至在作业布置中,为了达到惩罚的目的,让个别学生机械性地去做几十甚至上百道计算题,以此来达到所谓的“教育”目的,这种作业的布置和作业设计的初衷是相悖的。当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双减”政策为作业设计的指导方针,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业负担,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探究意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作为小学数学的培养目标,弱化学生成绩的评价手段,让学生能够保持对数学学习应有的热情和好奇心。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布置个性化的弹性作业,通过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设计,达到强化和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目的。
(3)聚焦课堂,强化作业指导实效
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数学作业可以有效地对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但是在学生课后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指导和评价。为了能够更加高效地指导学生的作业,及时发现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堂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部分作业,这样教师就可以提高学生作业指导的实效性。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可以把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两大部分,课堂作业的设计要针对性强,用以诊断学生对本节课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情况,时间上占课堂时间的四分之一左右。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有了足量的训练和巩固之后,教师可以布置少量的课后作业,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在课堂扎实的基础训练之后学生能够很快地完成当天的数学作业,而且质量也有保证。少而精的课后作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潜力,强化数学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4)区分年级,按照学龄进行作业设计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数学教学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学龄儿童的特点,分别进行作业的设计,不能一刀切。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要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认识和书写,掌握简单的四则运算,认识简单的图形,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有关的数学活动和游戏,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知识,所以通过适量的课堂训练,学生就可以达到教学要求,不需要布置书面作业,课后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事实证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理解力的提升。
小学三、四年级是学习的一个转折点,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初步的思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布置适量的数学书面作业,一方面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和数学的书面表达能力。在设计三、四年级作业时,要注意学生学业的层次性,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设计相适应的作业,这样在满足不同学生对作业的要求外,还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作业设计个性化的要求。例如,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一知识点后,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可以设计不同的数学作业,A组学生要求完成知道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度数,计算出第三个内角度数的题目,B组学生要求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与多边形内角和之间的关系,进而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而言,具有抽象性质的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教材中所安排的学习内容的难度也有了相应的增加,从数论初步知识中的质数、合数到立体几何中的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从统计中的平均数、中位数的应用到圆周率的认识以及圆面积的计算,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的同时,重视课后作业的设计,只有针对性强、信度和效度高的作业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业水平。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充分考虑作业的适配性和必要性,哪些作业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作业可以作为学生当天学业评价的依据,要把作业设计纳入教学的全流程,科学设计,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切实发挥作业在学生数学学业水平提高中的重要作用。
(5)形式多元,注重多样化的作业设计
“双减”政策指出,要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富有弹性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在作业设计时,除了按照课本要求完成数学课本上的书面作业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一些实践作业和综合探究类作业,丰富学生的数学作业类型。在设计实践作业时,要注意作业设计的可操作性,并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实践方案,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实践作业的设计中来,以便作业的顺利完成。例如,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认识较大的数”一节课中,有一个对于“十万元有多少?”这样一个问题的实践探究,在生活中,小学生对于较大的数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为了给学生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教师通过多方协调资源,让学生能够实地测量5元、10元、100元面值不同人民币的十万元的厚度,让学生对“十万”这个数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同时通过不同面值的测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综合探究类作业能够全面体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教师可以在每一学期安排一到两次的综合研究类数学作业,内化学生的数学实践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在设计数学综合探究类作业时,教师要为学生罗列相关的数学知识清单,以便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来进行综合实践探究。例如,在学习了圆周率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有关圆的计算之后,设计综合探究项目:神秘的π,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π的相关知识,然后让学生来验证著名的布丰投针实验,通过实践和计算,学生得到了一个神秘的概率1/π,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兴趣。
4.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双减”政策的实施,从国家的层面对作业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科学合理的设计作业,提质增效,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多措并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融合发展。同时为了切实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在学科教研中,要重点关注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凸显数学工具性的学科特性,通过开设创客教育、STEM项目学习等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作业类型,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增加学生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探究意识,并通过观看《数学是什么》等权威部门的相关纪录片,开阔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将来数学的学习打好基础。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相关要求,充分认识到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学科教研中注重作业设计的相关研究,及时了解学生数学作业的相关需求,转变观念,聚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作业指导的实效性,同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学生设计相适应的数学作业,并结合数学作业的不同类型,从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两个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以研学旅行、创客教育、STEM项目学习为依托,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同时还需要注意,严格控制学生数学作业的完成时间,用“减”下来的时间让学生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实践劳动,充分保证学生的睡眠,五育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石信.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0).
[2]石信.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J].教育实践与研究,2020(01).
[3]郑楠.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读写算,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