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区乡村社区景观更新分析

2022-05-16 14:44武健
公关世界 2022年7期

摘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城市边缘乡村建设成为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基于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从共生视角针对城市边缘乡村建设工作进行分析,促进乡村社区景观的逐步更新,逐渐发展成为快速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社区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共生视角,重点针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建设和更新进行了适当的探究,力求能从提升社区软硬件综合设施建设,搭建生态安全、公平共享的公共空间,为乡村社区群众提供良好的景觀环境。

关键词:共生视角,城市边缘,乡村社区,景观更新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对城镇化率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城镇化率的整体水平不断优化,甚至在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这对城市公共环境的建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快速城镇化的最直接表现就是城市外部空间呈现出不断扩展的发展状态,对社会对城市和乡村边缘地带景观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新时期从共生视角进行分析,在城市边缘乡村社区的建设发展实践中,要注意针对景观的更新进行准确的定位,借助景观更新营造良好的社区软硬件环境,促进乡村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为群众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一、城乡共生视角下的乡村社区

社区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科学家提出的,主要是对聚居现象进行描述的词汇,是聚落的最基本承载体,社区的构成将一定的地域边界作为基础,本身是由利益共同体组成的社会群体。在我国社会建设发展实践中,农业社会群体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促使我国社区聚落的形式中乡村社区占据着很大的份额,村落是中国乡土社区的基本单位。在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城市边缘地区的乡村受到冲击,乡村的乡村性、族群性等被影响出现了不断弱化的发展情况,早期乡村的封闭性状态也日渐被打破。在此情况下,乡村社区与乡村逐渐区分开来,乡村社区在当前我国社会上主要指受到城镇化影响情况下居住功能和社会组织出现明显区别的乡村社区形式,乡村社区是在城镇化建设影响下形成的社会空间。从乡村和城镇共生的视角对乡村社区进行分析,能看出应该从乡村和城市之间相互依赖、经济联系的关系入手,对城乡共生理论进行定位,并重新解读乡村社区的发展情况,对乡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城市和乡村产生的双重影响作用作出相对准确地判断。

二、快速城镇化影响下城市边缘区乡村社区的发展现状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状态的情况下,乡村社区作为城市发展扩张的前沿领域,逐渐成为城市村边缘地区推进集中城镇化的重要阶段,而边缘区域范围内乡村社区的结构相对较为复杂,整体社会建设呈现出动态化的发展趋势,并且空间过渡特征较为明显,体现出危机和机遇并存的特征。具体把握快速城镇化建设背景的影响,对城市边缘乡村社区的发展状态进行分析,能看出乡村社区的发展受到城市边缘地区快速城镇化的影响,遭遇了一定的危机,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供给关系会表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情况,这种城乡关系的不平衡发展,会对乡村社区景观建设、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在城市功能逐渐向城市边缘地区乡村社区渗透的情况下,乡村社区人口数量急剧增多,乡村地区土地建设强度进一步加大,会引发乡村传统历史文化逐渐弱化的情况,文化失语问题也会随之出现,对乡村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在城镇化建设功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的情况下,城市功能的外溢会对乡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建设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乡村社区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消费红利支持,甚至会实现对部分城市功能的承接,从而使乡村社区发展过程中就业问题能得到合理化的处理,这会对乡村社区公共服务空间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能看出,快速城镇化的推进能够从不同的维度对乡村社区的建设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快速城镇化的建设,应该从城乡共生的视角对乡村社区的建设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制定合理化的乡村社区建设方向,按照乡村社区公共空间环境的建设需求,基于城市功能的转移对乡村社区景观进行更新,从而真正构建城乡共生的发展体系,使乡村社区的价值和作用能得到进一步展现。

三、共生视角下城市边缘地区乡村社区景观更新的实践路径

从城乡共生的视角进行分析,在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对于乡村社区建设方面景观的更新而言,部分地区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实践探索,为城市社区的建设和城市社区功能的逐步彰显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下面就结合具体的乡村社区景观更新情况对景观更新的启发进行探索:

1.大城市思维下做好景观更新的统筹规划

城市边缘区本身存在城乡过渡的特点,这就使乡村社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受到快速城镇化的影响,乡村社区的建设本身也会表现出持续性和动态性的特征,并且乡村社区功能模块的发展方面会兼容城市功能和乡村功能。因此要想发挥城市边缘区乡村社区景观建设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就需要从城市发展规划的前瞻性视角,在乡村社区的建设发展实践中引入大城市的思维模式,在对乡村社区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深刻解读边缘区乡村社区环境与城市环境的关联性,从而在城乡共生的引领下模糊城乡二元边界,从多维度促进资源的整合利用,借助乡村社区景观的更新助力城乡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2.软硬件设施同步落实景观更新

在积极推进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更新的过程中,为了能对复杂城市环境需求进行分析,借助景观的更新有效实现与城市功能的对接,乡村层面在更新景观的过程中,需要将为城乡人口提供服务作为基本衡量的标准,重点促进物理空间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从而借助软硬件设施实现对景观的有效更新。一方面,积极推进乡村社区景观更新工作中生态环保工作的开展,突出乡村地区景观建设的特色,尽量构建综合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实现对城市功能空间的延伸。另一方面,要将景观的安全性作为基础,通过对乡村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公共空间服务的多功能化发展,实现对乡村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将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作为基本性的工作理念和工作原则,不断对配套设施进行设计和完善,为村民提供平等使用公共设施的机会,增强乡村景观更新的综合服务效果。此外,还要对乡村社区建设方面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坚持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对景观的保护和再现为城乡居民构建特色文化场所。

3.创造公众参与景观建设的条件

在城市边缘区乡村社区景观的更新探索中,景观更新的价值不仅从物质环境的改善角度表现出来,更为重要的是高度重视实践探究过程中景观更新活动中对人、环境和文化产生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乡村社区建设发展实践中产生的艺术审美效应、文化传承效应和人际关系和谐建设效应等。所以对于乡村社区景观的更新,不仅要将当地村民作为被服务的对象,还应该发挥当地村民参与景观更新的主体作用,为乡村社区村民参与景观的设计和更新创造便利,确保村民的诉求能得到极大的满足,使村民的主人翁精神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彰显村民更新景观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使村民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守护家园的实践探索活动中,真正促进乡村和城市和谐共生发展。

结合北京边缘区白家楼乡村社区在景观更新方面的实践探索为例进行分析,在景观更新活动中北京边缘区白家楼乡村社区高度重视社会关系的重塑,并且为村民参与景观更新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和便利,通过村民的积极参与展现了多元化的文化风格,使乡村景观的文化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在与村民交流沟通的情况下,设计者发现社区内部的很多中老年人对种植的热情相对较高,因此在景观更新方面,设计团队提出可以将种植作为增强人地关系的重要设计方向,在多方沟通的基础上,发挥村民协作作用,让村民参与到房前屋后以及庭院空间景观的更新设计方面,并且设计团队在景观更新过程中还对前院空间进行模块化的处理,让村民可以自主参与到院落空间的设计中,展现乡村耕种的质朴文化氛围和情怀。这样在公众的积极参与下,就能进一步凸显乡村社区景观更新的人文性特点,乡村社区景观的更新也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可以凸显乡村社区文化特色,为城乡景观文化的共生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边缘地带建设发展实践中,边远地区的乡村作为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涉及到的特殊空间,在设计环节要充分解读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進行系统分析和解读。新时期从共生视角进行分析和探究,重点探索乡村社区景观的更新和优化,能够为城乡的共生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乡村社区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 PR

参考文献:

[1]顾朝林,陈田,丁金宏,虞蔚.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特性研究[J]. 地理学报. 1993(04)

[2] 武进,马清亮.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演化的机制分析[J]. 城市规划. 1990(02)

[3]萧敬豪,陈惠斐.边缘效应视角下的城市边缘区生态规划策略研究[J]. 中外建筑. 2021(04)

(作者单位:武健,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