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保成 梁伟丽
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上,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的河北省藁城区岗上镇岗上村,在乡村振兴中既注重塑形,又强化铸魂。村党支部坚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狠抓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设,不断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抓实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从而使村里呈现出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培根铸魂有抓手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为走好乡村善治之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画好乡村振兴同心圆。村党支部书记郑丰润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从党建引领、培根铸魂入手,全力推动村里精神文明建设。用活“一榜一录一喇叭”,即一个好人榜、一本《功德录》、一个大喇叭(公众号),就是这个载体,激活了乡村善治一池春水,夯实了乡村振兴根基。近年来,村里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先后涌现出了8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5名拾金不昧标兵、12名孝老敬亲标兵和助人为乐标兵等。每临大事或急难险重任务时,村里的共产党员们总是风雨无阻向前冲。在近日的防控值守中,64岁的共产党员李国岐主动请缨,参与共产党员先锋岗。像李国岐一样,村里28名党员昼夜在村口值班参与防控。为最大限度地带动更多群众主动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里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等不仅可登上“好人榜”进行展示,而且还记入《功德录》,在村公众号发布的同时,及时用大喇叭进行不间断的广播,让更多的百姓效仿,出现了春和景明惠风畅的喜人局面。
耕读传家励后人
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的精气神,增强农民的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团结友爱、欣欣向荣的乡村面貌,离不开党员的模范践行。岗上村的精神文明坚持把为农民而建,为农村振兴作为出发点,把提高服务质量、服从实效、求好求快作为着眼点,把因地制宜、尊重百姓客观实际作为立足点,扎实有序的推进了岗上村全面发展。从而形成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出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气象。村党支部因势而动、顺势而为,在村里开展“遵纪守法户、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涌现出了许多看得见、摸得着,就在身边的学习楷模。岗上村妇女主任、共产党员郭瑞芳家四世同堂,每逢春节全家四代30多人准时环绕在年已90高寿的张喜姐老人身边。大年初一,异常热闹,兄弟、姐妹、妯娌及孙子们欢天喜地、会不约而同的相聚在老人身边,给老人拜寿,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笑意写在脸上的张喜姐老人心里乐开了花,激动地说“年年儿女、孙子在身边,光景好了真是幸福!”。如今,郭瑞芳家孝老敬亲的事迹,感动着十里八乡的乡亲们。岗上村多年来持续开展评选活动,村里还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建设,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引导身边人,传承了中华民族守望相助、敬老孝亲、和衷共济的传统美德。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养,构建了崇德向善的乡村氛围。
道德教化细无声
岗上村坚持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为乡村振兴增添软实力。村里先后建起了村史馆(功德录展厅)、综合文化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着力塑造具有岗上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坐标。岗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处处身体力行,每到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总是在第一时间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活动,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重阳节为70周岁以上老人送一份爱心礼品。尤其是在春节,他们专门为老人包饺子。今年春节,年逾85岁高龄的史振海老人端着热气腾腾的水饺,深情地说“咱算赶上好时候了,真心的感谢共产党,感谢村党支部的关心照顾。”为阐述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优良品德,发挥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为老百姓创造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是岗上村党支部一班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通过多种方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形式与内容相结合,岗上村积极打造创建各种娱乐队伍,开展唱红歌、乒乓球友谊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鼓励和支持更多农民朋友参与村里的文化建设,让百姓真正成為群众性文化活动参与者和受益者。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信心十足,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带领乡亲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村党支部书记郑丰润表示。 PR
(作者单位:余保成,石家庄市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