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现代摄影市场的大爆发期

2022-05-15 11:21编辑刘东张莉华
摄影之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维特摄影艺术罗伯特

编辑:刘东 文:张莉华

二战乃至战后十余年,在现实主义社会大背景下,摄影凭借自身映照现实的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一种世界语言,摄影的文化与其在艺术市场的地位也随之进一步提升,不仅让在摄影未获得重视时代的前人的努力实至名归,也拓展出摄影在新的经济模式下的市场机制及收藏空间。

专栏作者

张莉华

摄影媒体人

具有 25 年从业经验,曾任《摄影之友》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理事、新媒体视觉联盟秘书长。2002 年,编著出版《第三只眼——中国当代摄影师访谈》,曾担任露西基金会IPA国际摄影奖、2020 年度 SONY 世界摄影大赛等摄影比赛评委。

在 1969-1980 年间,摄影作为一门艺术在各个领域形成重要的共识。各种摄影机构、摄影出版、摄影书写及相关市场活动呈现出大爆发的态势,如今我们耳熟能详的 ICP、阿尔勒摄影节、Photo Paris 等都创办于这个时期。来自国家与政府部门的相关经费也对与摄影相关的项目给予支持,以此回应了社会各界对于摄影的热情。1974 年,联合国非政府组织(United Nations Nongovermmental Organization)成立了国际摄影委员会(International Photographic Council),其愿景是“以理解促成和平,以摄影之世界语言促进理解”。1979 年,瑞典的哈苏基金会也在古德堡博物馆的赞助下成立,其宗旨为“推广自然科学和摄影的相关研究及学术教学”。

与此同时,重量级艺术展览活动也开始吸纳摄影作品。黛安·阿勃丝在 1971年获选代表美国参加 1972 年的威尼斯双年展,令人遗憾的是,在展览开幕时,阿勃丝已过世;五年举办一次、对艺术界的议题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的德国卡塞尔文献展,在1977 年 6 月至10 月间举办的第六届文献展上,将摄影、电影、录像设为其中的一个主题。当年参加展会的摄影艺术家有朱丽叶·卡麦隆、查尔斯·道吉森(即路易斯·卡罗)和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等。

黛安·阿勃丝(Diane Arbus)

Artforum 摄影专刊,1976年

摄影出版及书写

摄影不仅在社会民众间产生了广泛影响力,也引发诸多学者、社会研究者对于摄影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及摄影师的创作视角、创作题材等给予持久且深入的观察与剖析。 深受美国中产阶级喜爱的《纽约时报》《纽约客》《艺术论坛》()等报刊媒体都开设专栏邀请学者、研究者、写作者撰写摄影相关的文章。约翰 ·卡普兰斯(John Coplans)在担任《艺术论坛》总编辑期间,更为摄影与艺术界之间营造了强力连结。1976 年 9 月,《艺术论坛》发行了摄影专刊。约翰 ·卡普兰斯在自己60 岁后拍摄了黑白自拍像也让他作为摄影师而闻名于摄影史。

1977 年苏珊·桑塔格的 《论摄影》()出版。同年,《艺术论坛》将 1931 年出版的本雅明的《摄影小史》再版;紧随其后,1979 年,罗兰·巴特的《明室》出版了;1980 年《明室》英国版出版,书中的文章是应《电影手册》杂志的邀请写成的。这三本摄影书写著作都成为今天的摄影必读书,他们对于摄影的思考与辩论至仍拥有广泛阅读群与影响力。苏珊·桑塔格更是笔耕不辍,她持续以新的文化理论、广泛的社会视角来观看并讨论摄影,这些文章被收录进她的各类著作文集中。

苏珊·桑塔格的《论摄影》on photography,1977年

他们的书写不仅稳固了摄影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更掀起了摄影出版与摄影书写的热潮,推进了摄影的艺术市场化进程。据摄影艺术经纪人兼学者李·维特金(Lee Witkin)描述,截至 1979 年,全球有超过 40 本摄影专业期刊,包括美国《大众摄影》()与《摄影历史》()等。摄影师们也纷纷建立出版社,出版自己的摄影作品。比如 1970 年,李·弗里德兰德(Lee Friedlander)在美国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名为 Haywire Press,专门出版自己的书籍;拉夫·吉布森(Raiph Gibson)创办了 Lustrum Press,为自己及其他人出版摄影作品;1971 年为拉里·克拉克(Larry Clark)出版了《塔尔沙》()。

商业摄影画廊及摄影艺术经纪

从《艺术论坛》 在 1976 年的摄影专刊中的广告统计可以看出,广告的投放大多来自商业画廊,且并非都是美国画廊,它们分别来自米兰、西雅图、巴黎、科隆、斯德哥尔摩、多伦多、东京等城市与地区。1979 年,国际摄影艺术经纪人协会在纽约成立,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这个时期私人和画廊经纪数量的增长与在市场上取得的阶段性成功。

哈利·隆恩(Harry Lunn)和李·维特金(Lee Witkin)等新一代的摄影艺术经纪开始活跃并为摄影艺术市场的发展带入了新的商业模式。

哈利·隆恩在摄影艺术经纪人中拥有神话般的地位,他是安塞尔·亚当斯、罗伯特·弗兰克与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的主要推手。1971 年 1 月,他推出了安塞尔·亚当斯的展览,据说他是在看到亚当斯的《月升,赫南德兹,新墨西哥》后,专注于摄影作品的买卖,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摄影经纪人。1978 年-1979 年,隆恩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展出了罗伯特·弗兰克的摄影作品;1978 年年初与罗伯特·米勒画廊合作出版了罗伯特·梅普尔索普的《X、Y 和 Z》组合系列()。同时他也被认为是将现代商业模式带入摄影界且成功的先锋人物。现代商业模式包括整批购买作品、掌控出售的供给数量、导入抵税计划等一系列举措。

李·维特金(Lee Witkin )于 1969年在曼哈顿成立,在 1971 年与曼哈顿的光之画廊合并,交由哈洛德·琼斯经营管理。李·维特金被认为在美国一级艺术市场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维特金为很多摄影师办过展览,包括贝伦·尼斯、爱德华·韦斯顿、安德烈·柯特兹等,除此之外,维特金努力拓展新摄影藏家资源,这些藏家资源都成为摄影市场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其中罗伯特·曼雪尔(Robert B.Menschel)于 1977 年加入现代艺术博物馆的摄影委员会,在他的支持下,500 多件摄影作品得以进入该馆典藏。

据 A.D.柯曼于 1974 年在给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20 世纪 70 年代,在画廊中看到摄影作品已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高古轩的第一间画廊 ——布洛克斯顿画廊于 1976 年在洛杉矶西木区开幕,初期展览以摄影作品为主,首展为美国摄影家拉夫·吉布森的个展。现代艺术画廊的先锋人物卡斯特里同年(1976 年)也推出了吉布森的展览。高古轩与卡斯特里这种由多名艺术经纪人组成网络,向各自的客户宣传同一摄影师同一组合的系列作品,后来成为把摄影作为艺术品销售的重要参考模式。卡斯特里的前妻先后在巴黎与纽约的 周日画廊(Sonnabend Gallery),推出了贝歇夫妇、吉尔伯特和乔治等摄影师的摄影展览。1967 年在伦敦开设的里森画廊(Lisson Gallery)也代理了多位以摄影为创作媒材的当代艺术家。

摄影进入全球两大拍卖行

1971 年 12 月伦敦苏富比举办的拍卖会常被误传为首次摄影拍卖。虽然这并不准确,且拍卖会上的拍品价值参差不齐,但此次拍卖会的重要之处在于摄影作品登上了当时重要的两大国际拍卖行之一的苏富比拍卖会场,这得益于苏富比年轻的总监霍华德·瑞克斯(Howard Ricketts),他是早期照片的收藏家。1977 年,苏富比与佳士得都在纽约创立了摄影部门,据说当年在纽约就举办了 10 场重要拍卖会。

1975 年 9 月,月刊 筹 办“ 摄 影 收 藏”(Collecting the Photograph )专题研讨会,当时的《纽约时报》及光圈基金会都为其进行宣传。美国的《财富》杂志在 1954 年推出的世界500 强排行榜,成为历年来经济界关注的焦点。1976 年 6 月,这本杂志以 6 页篇幅刊登了以私人或者企业身份购入艺术摄影作品的重要摄影收藏家的肖像。摄影成为市场上热门的收藏品已是不争的事实。

哈利·隆恩(Harry Lunn)

安塞尔·亚当斯(Ansel Easton Adams)

猜你喜欢
维特摄影艺术罗伯特
诗意街头
Looking Forward/by Robert Louis Stevenson期待
勇敢与懦弱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英男子当“裸体木匠” 干活时只穿靴子
话中有话
林玲摄影艺术
我并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