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机制建构

2022-05-15 19:26黄建栩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10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社会工作新时代

黄建栩

摘 要: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面向现代化、信息化、透明化的新时代,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治理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乡村治理环境的变化、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策略、制定完备的社会工作服务体制,以此为乡村治理解决顽固性问题、提高乡村政府的公共服务质量和为乡村输送更多高质量的治理人才,从而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新时代;社会工作;乡村治理;机制建构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10-0028-03

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和转型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社会主体以乡村治理创新背景为基点,参与到乡村协同治理过程中。当下,我国社会工作者并未有一套囊括社区服务、养老保险、保护儿童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大多成就与进展仍需借鉴西方的经验。而且,这是针对城市地区的社会工作发展情况所得出来的结论,在农村地区,其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都呈现出不足的状况。为解决当代农村的发展困境,本文以新时代乡村治理为基点,探究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意蕴,并通过分析其现实状况,剖析存在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构建新时代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机制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意蕴

(一)社会工作介入助力解决乡村顽固性社会问题

乡村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乡村政府除了需表现出有效的社会控制外,还应做到以下三步:获取民众的信任;满足社会的服务需要;具备冲突解决机制[1]。可是,从近年我国基层乡村治理的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很多顽固性问题,主要体现为:农民收入与支出的比例不协调;村民自治、民主建设与制度设计三大领域容易出现恶化和瘫痪等阻碍发展的现象;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干群冲突和各种群体性事件[2]。中国的乡村数量远超过城市数量,乡村治理是直接关系到亿万农民生存与发展的大策略,其一旦陷入困境或危机,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社会整体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新时代的当下,将社会工作引入乡村治理,从而推进基层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变革,进而推动我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推动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

公共服务领域是乡村治理的关键要素,涵盖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方面。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的一个突出矛盾是:居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与公共服务供应不足、质量差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在乡村社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中共中央也为此提出了新的管理措施,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发挥其领导能力,致力于与社会、与公众合作,共同治理乡村。因此,为提高乡村政府的治理水平,乡村政府需要引入社会工作。我国乡村经济水平已不同過往,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这无疑给乡村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工作属于对接基层与政府的桥梁,乡村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引入社会工作可以更细致、更具体地了解村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期望,有利于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三)社会工作介入夯实乡村社会治理的人力资源基础

我国乡村治理人才基本来源于高校,且多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凭着对专业的喜爱和对乡村的希望投身于乡村治理中。社会工作专业虽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专业,但由于其实用性强,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基层治理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抓紧培养大批社会工作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3]然而,从社会对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的评价来看,存在以下问题: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找到岗位,而有岗位的学生又缺乏实践经验。因此,为培养合格的社会工作人才,高校应与基层政府合作,借助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途径,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乡村治理专业型人才。

二、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现实状况

(一)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路径类型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路径可分为三种:参与路径、组织路径和服务路径。

1.参与路径是指社会工作者以何种身份和渠道参与到当前贫困区县的基层社会治理中,具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社会组织嵌入模式,另一种是政府主导的岗位社工模式。

2.组织路径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介入过程中的各种组织机制,包括社会工作队伍配给机制、政社协同沟通机制和本土人才培养整合机制。在队伍配给机制中,应遵循“专业导向,以用为本”原则。在政社协同沟通机制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形成“贫困社区—社会工作—政府”的沟通路径。在本土人才培养整合机制中,要以“嵌入、示范、培养”为目标。

3.服务路径是指社会工作者的实际服务方式。这要求既要着眼于国家扶贫政策执行、倡导、教育的普及,也要重视动员和组织贫困人群参与生计活动或经济项目等工作[4]。

(二)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实践经验

我国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有三种服务形式,第一种是社会工作的定向服务,第二种是社会工作的一般服务,第三种是社会工作的管理工作[5]。如山东泗水县乐和家园的建设,在当地政府的主导下,社会工作组织北京地球村在当地政府和相关社会组织的支持下,做到了乡村治理与儒文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互利共赢。并且,乡村政府积极主动地与社会组织达成共识,携手合作,建立了社会工作服务站,使乡村治理有了更为具体的技术支撑,而该工作站也成为整个乡村治理的核心。此外,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治理过程中还建立了联席会制度,由乡村基层政府部门、村委、社会组织和社工组成,每个月组织开展一次例会,协商解决南仲都村发展存在的问题[6]。

(三)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群众意见

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致力于解决人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其可以融入社会,正常生活。所以,社会工作者应着眼于弱势群体的现实生活,运用“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7]。换句话说,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过程中,能够给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动力。也正因此,乡村村委及村民对社会工作的介入均表示欢迎和赞许。许多从城市回乡发展的青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他们村里最需要的是社会工作在介入过程中能够提供一些外界的信息,以此缩小城乡的信息鸿沟,这对乡村建设有着极大的作用。此外,他们希望社会工作者能够引进一些对乡村发展有帮助的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并通过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像他的一样的劳动力回流乡村。

三、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一)乡村治理环境影响社会工作介入的深度与广度

乡村治理环境是指乡村治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结合。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对乡村治理的政策帮扶仍处于方向指导层面,未能达到细致化的政策帮扶。在内部环境方面,乡村政府对乡村治理的发展层面和服务对象上的把控还不完备,村委对乡村治理政策实施的用心程度存在不足,普通村民未能积极响应乡村治理的号召。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加大乡村治理的政策性文件,乡村政府也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到乡村治理中,并通过建设一系列农村公共设施来拓展乡村的活动形式。但是,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相比,生活逐渐宽裕的村民在生活方面仍然贫乏。除却乡村治理环境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影响外,乡村治理环境对乡村的法治建设、党政建设、村民议事会议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容小觑。

(二)专业化水平影响乡村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与效果

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活动,其特征是提供服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进行社会救助、整合社会资源并建立资源网络、化解社会纷争、为生活困难者提供就业信息和机会等。可是纵观当下,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其专业性并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社会救助方面,社会工作者本应对乡村弱势群体提供经常性的照顾,承担向其直接发放救济物资或其他救助工作的责任。但实际上,社会工作者基本只做了发放救济物资类的一次性服务工作,并未能长时间对弱势群体起到照顾和保护的职能。在为生活困难者提供信息与机会方面,很多社会工作者往往只做好提供信息咨询方面的工作,并未能从“助人自助”的理念出发,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因此,解决社会工作专业性问题,是提高乡村服务质量的关键。

(三)乡村治理机制不完善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效开展

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需要完善的服务体制作为保障,但从目前来看,社会工作在对服务需求的响应上仍缺乏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社会工作与乡村政府之间的“依附性嵌入式”“冲突与选择性合作”的模式,使得社会工作者无法有效发挥其专业本领,且乡村政府对于社会工作者的使用及评价方法过于行政化,使得服务目标出现偏离。这种以项目式开展的服务项目,对于乡村群众的服务需求的自发响应是较为缺失的,不能产生有效的共鸣[8]。此外,当前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过程中,其应对突发情况和风险治理的机制也较为缺乏。从当前国际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一个风险型社会,洪灾、疫情等对我国的冲击与威胁始终存在。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乡村治理过程中需要重新反思和定位自己,主动与乡村政府沟通联系,完善乡村现存的风险治理机制。

四、新时代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有效路径

(一)充分利用社会政策与资源构建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格局

改善乡村治理环境,需要兼顾乡村治理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在外部环境方面,国家不仅要继续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意见,还要从细致化帮扶着手,通过发布微观层面的政策性文件,从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具体方向去改善外部环境。同时,要密切关注乡村治理的现状和人员需求,及时为乡村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人力支援,从侧面做好援助乡村治理的工作。在内部环境方面,应将治理重心往乡村发展和服务村民方向偏移,打造发展型乡村和服务型乡村,增强村民对乡村的依附度和满意度。例如,治理乡村建设空壳化的困境过程中,既要提高乡村政府对乡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也要考虑乡村民众切实需求,这样才能推动乡村建设的进程,进而加快乡村治理的步伐。

(二)强化专业性以提高乡村社会工作服务质量与效益

社会工作服务的专业性关系到乡村治理水平的发展与提高,也关系到基层治理体系及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当下的农村社会也迎来了转型的契机,而乡村政府的定位也已不同过往,兼具乡村治理主导者和服务提供者双重身份。所以,乡村政府需要适应自身身份的转变,在乡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积极引导村民了解国家关于乡村治理方面的政策。而在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服务中,要重视理解与尊重两个大方向,从而深层次地推动乡村治理的发展。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本领,有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在提供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做到以人为本,并结合受助者的切实需求,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和选择。

(三)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充足服务空间

新时代的当下,仅依靠乡村政府的努力无疑是杯水车薪,我们需要乘上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巨轮,采用多方联动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我国乡村人口众多,但由于城市发展条件好,体制机制健全等原因,村民背井离乡,出门打拼,跻身于城市。但是,自从我国实行单位体制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后,越来越多人想回到自己的乡村,为乡村的发展出一份力。乡村政府应当与地方党委、县级政府联手,共同就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社会工作者采用去行政化的评价方式,让他们可以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发挥出最大的专业本领,切实地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此外,在应对突发情况和风险治理方面,乡村政府应当与社会工作站、扶贫机构合作,以乡村为本,构建预防与治理机制,并让此机制充分发挥出其能动性。

结语

乡村治理是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有着丰富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为基层政府建立一种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政府和民间社会组织共同治理乡村社会的长效机制,有助于解决乡村治理中的棘手问题,有助于乡村治理中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促进高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但是,我国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仍处于初步階段,还存在很多机遇与可能,需要学者们努力探索和发现,深入乡村调研,继续为乡村治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出谋划策。

参考文献:

[1]  赵树凯.乡村治理:组织和冲突[J].战略与管理,2003,(6).

[2]  张厚安.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对22个村的调查[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搜狐网,2006-10-19.

[4]  穆莉萍,唐佳.社会工作介入贫困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分析——以重庆市城口县反贫困社会工作项目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8,(6):15-17.

[5]  闫臻.嵌入社区治理中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以天津KC社区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6-55+61.

[6]  石震.社会工作介入乡村治理的路径研究[J].学理论,2018,(11):98-100.

[7]  王思斌.社会治理视野下的社会工作[J].社会工作,2014,(1).

[8]  蒋国河.社会工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需求、角色与功能[J].中国农村经济,2010,(5).

[责任编辑 毛 羽]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社会工作新时代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