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荣
摘 要:在2021年“双减”落地后,广东省各中小学在省教育厅的指引下推出了各式各样的“5+2”课后延时服务,我在课后延时服务中长时间实践小学科学STEM课程的教学。在小学科学STEM课程学习中该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实践研究得出,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点星论成绩”“兑币换收获”等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的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STEM;教育;课程;评价
当我们结束了一章节课程的学习后,该由哪些人参与学生的评价,又该用什么样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榜样激励与教育评价呢?我发现传统一线的科学课程评价方式主要为识记类考核,只要老师做好“划重点”,学生做好“读写背”即可取得高分。这种唯分数论,是一种以标准化答案为准绳的“物评”,忽视了人的“个性”,不能全面地认识学生真实水平,并极大可能妨碍学生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
在“双减”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里,我承担了学校“5+2”课后延时服务中科学社的任教工作,并聚集了三到六年级对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开展了小学科学STEM课程的学习。为了一改科学课对学生评价单一的常态,让评价有效地进行,我采用了四元三案多法并进的方式。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更为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真实水平
教師在上课时很难对每位学生的观点一一聆听,很多学生优秀的表现会因为被忽略而受到打击,从而热情减退。而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会存在自满和自谦两种极端,很难做出合适的评价,评价会过于简单从而失去指导作用。因而评价需要做到民主、客观、全面和准确,就需要多元化地进行。
(一)自我评价,完成自我认识和自我价值定位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进行自我评价,既是对需要完成目标的重新明确,也是对目标任务完成度的衡量。课程学习的开始,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给每个小组设置一系列的职位,学生根据在小组内自己的优势选择合适的位置,并给这个职位定下需要完成的目标,结合课程学习目标,接下来的课程学习中不懈努力,争取完美达成。
(二)学习共同体评价,实现互相取长补短和交流共享
STEM课程学习具有协作性的特点,强调小组合作与分工,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弥补团队中成员的短板,乐于分享与交流,让小组思维进行碰撞。作为从头到尾一直在一起学习的同伴,因为有了共情和对比,更容易正确、全面和客观地评价自己。
(三)专家评价,加强学习中的批评指正和激励指导
专业的评价能让人少走弯路,专家的肯定对学员有极大的激励鼓舞作用,是学习的动力和兴奋剂。在STEM课程学习中,一般都是授课教师及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专家团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明确“优秀”与“有待提高”的样例,并提出“发扬”与“禁止”的行为,作出专业的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不断完善自我。
(四)服务对象评价,多角度地查漏补缺和测试完善
小学科学STEM课程学习最终的成果都有服务的对象和人群。秉着旁观者清的态度,我们同学可以使出浑身解数对服务对象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讲解和推销,让对方肯定你的同时,并对你的成果提出自己的需求、建议和服务后体验反馈,从而不断完善,走入实际生活,解决我们的问题。
二、评价方式趣味化,更为全面、有效地推进学生学习成长
(一)点星论成绩,用明确的量表评价学生的学习等级
在小学科学STEM课程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摒弃惯用的分数论和标准化,采用制作极具个性和创意的作品成果,通过涂星星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的成绩。学生自己对目标的完成情况,分别涂满四颗、三颗、两颗、一颗星。评价重加入时间元素,让学生尽可能快又好地完成任务,保证课堂保质保量顺利完成。评价中加入成果作品元素,将学生能力的增长外显,在制作过程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与迁移,激发学习动机。评价中对评价的星级定位提供明确的数值、行为、表现和结果作为指引,让学生点星论成绩更具操作性和真实性。
(二)争章谈成就,用不同的角度评价学生的技术本领
受学生喜爱的游戏荣誉徽章和学生崇敬的军人徽章等启发,在我们的小学科学STEM课程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满足某些特定条件,或者完成了指定的任务,就可以向其颁发对应的奖章以资鼓励,获得奖章的人数不限制,只要达成要求就可以得到。争章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的成就作出肯定,可以明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该努力的方向。
(三)兑币换收获,用币值的多少评价学生的意识态度
创新性地在小学科学STEM课程学习活动过程中引入科学币,科学币具有1/2/5/10/20等不同面值,可以满足找零兑换需求。在课堂实施过程,对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回答内容具有创意等给予一定面值的科学币作为奖励,鼓励该学生的同时,也给其他同学作出榜样表率。奖励科学币应遵守个人表现与小组表现相结合的原则,倡导团队精神,在小组各成员共同执行同一个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各尽其责,小组整体和谐,能按时完成任务等就对全组成员进行表彰,全员均奖励一定面值科学币。为了个人收益和小组荣誉,组员之间会更好地互相监督和帮助,极大发挥共同体作用,让课堂任务执行得更快更好。
三、评价方法真实化,更为明确、科学地助力学生解决问题
在学生执行和完成小学科学STEM课程的任务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应用,逐步让自己多种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可以在学习完每一个课时的内容后填写随堂记录卡,记录卡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喜欢与不喜欢的内容等,方便教师因材施教,从而让学生变得更具个性。一个主题的课程学习完毕后,不能缺少极具仪式感的结业证书颁发与感想交流。以上所述的过程性资料将会成为学生今后对比个体差异,见证个人成长和不断完善的重要财富。
结语
小学科学STEM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的STEM学习能力的发展。有效的评价应该是促进每一位参与学习的学生不管在逻辑思维还是情感态度上都有实质性的进步。课后延时服务课程的学生差异、课程差异等包罗万象,这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和包容性。通过长期实践证明,“点星”“争章”和“兑币”等评价路径,能用多把尺子从不同侧面评价学生,不仅有效地让学生个性张扬、综合素养得到展示,而且保护了学生的个性和天性,促进学生特长与创造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明眉,尚巧巧,李亚春,等. 美国小学STEM课程的目标定位、实施取向和评价方式研究——以《美国STEM课例设计(小学卷)》为例[J]. 课程教学研究,2020(6):39-46.
[2] 李昱瑛,赵福君,陈雪琴.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改善小学科学评价方式的对策[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9):213-214.
[3] 曹志芳,邓李君.深圳市福永中学:课后延时服务课程新探索[J].中国德育(中国德育),2021(1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