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约化培育模式、路径与政策

2022-05-15 12:14张斌张嘉熠
成功营销 2022年3期

张斌 张嘉熠

摘要:世界制造业发展自新一轮科技革命开始,走向高端与先进,已初具竞争力的扬州先进制造业仍存在地区产业分工雷同,特色不明显;单个企业规模偏小等問题。因此深切认识总体环境新的变化极为重要,超前谋划先进制造业如何在新时代中发展;制定出政策激励措施并营造出培育先进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氛围;大项目支撑,高端技术创新,多元化发展,使得扬州先进制造业特色发展。

关键词:企业集群;企业集约化;先进制造业集群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工业化过程中最普遍的经济市场现象就是产业集群模式,这是一个国家或区域产业竞争优势培育的重要依托。增强我们国家的核心产业步入全球价值链的更高层,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被明确指出。我国的制造业劳动力红利时代已经走过,我们面临的是受限的资源环境、缺发活力的产业发展、脆弱的产业技术先进制造业决策力,这些无一不表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任务任重而道远,传统制造业依靠需要人力发展的道路已经越走越窄,我们必须思考需求新方法加快先进制造业的转型发展。

本文以扬州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例,通过数据分析、实证分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概括总结了扬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现状,重点研究扬州市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微薄的意见,为地方政府提升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同时重点研究政府在推动地方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作用以及扬州市在此过程中遇到的发展难题及原因分析,对扬州市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 基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扬州市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约化培育模式相关理论阐述

产业布局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选择自己的经济发展战略;产业关联理论表明普通经济活动中各产业需以其它产业为自己提供的产品作为自身供给要素,与此同时,再将自己所产出的产品提供给其他产业,供他们消费。协同发展理论揭露了自然界由旧到新的理论,并由此拓宽到经济学、哲学等各个领域,此后发展成为了产业协同发展理论基础。产业协同也可以理解为产业的细化和分工,也促进了新型产业的创新。

3 扬州市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2018年前三季度,扬州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总体经济运行平稳,市场预期较为理想。工业生产稳中趋缓,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就业物价保持平稳。民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515元,增长9%,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在主动落实中央环保大督查、“263”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预计全年扬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2018年扬州经济运行的主要呈现以下五大特点:总体经济运行平稳;深入执行创新驱动发展;财税收入平稳增长,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有效投资稳步扩大,需求拉动更趋均衡;三大攻坚扎实推进,共建共享成效明显。

3.1 先进制造业发展初具成果

扬州2019年的八个先进制造业中,共 1902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497家高端装备企业的工业产值超3300亿元,同比增长8.5%;高端装备等三大大产业的产业产值均达1000亿元以上,并都呈现正增长的势头,这八大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扬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5.3%,助力扬州工业产值增长了5.6%。尽管是受到影响的2020年上半年,扬州先进制造业的工业产值仍同比增长0.7%,表明扬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成果,已成为支撑扬州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3.2 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规模竞争力

各行业中都出现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2019年高端制造业的大型企业中,共计6家达100亿元,78家达10亿元的,55家省级及以上的新成立的专业化精英型企业。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包括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和雅普汽车油箱。2019年,上汽仪征大众分公司生产销售车辆30.2万辆,销售额235.5亿元。亚普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塑料罐制造商,也是世界第三大塑料罐制造商;包括杨力集团、亚威机床、凤翔科技、麦德集团在内的多家高端装备企业;新能源装备行业龙头企业主要有京高、宝山集团等;软件和电子信息产业包括杨杰电子、智能图形技术、万方电子等;高档纺织服装领域包括博斯登、虎豹、秦满服装等;海洋工程设备和高科技船舶包括中远航运、金陵航运、金陵航运等,均表明扬州龙头企业的规模竞争力已经逐步形成,支撑着扬州工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3.3 各地区产业定位初步形成,区域特色初步显现

扬州先进制造业主要分布在高新区、宝应县、高邮市、广陵区等10个县市功能区,根据自身的产业基础,各地区制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培育出了如下表所示的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

3.4 产业创新能力开始增强,动能转换开始加快

2019年,全市有55家省级以上新成立的专业化精英型企业,其中3家被认定为中国首批新成立的专业化精英型“小巨人”企业,居江苏省第二位,30余家企业被省企业技术中心获得批准;扬州经济开发区等五个园区先后被评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区,20.4%是由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147个重要大型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居全省第五位。扬州高新区已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工业信息化部批准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扬州智能电网产业基地、宝应输变电设备产业基地建成省级新产业示范基地,这些均表明,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提高同时动能的转化已经加速。

4 扬州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存在问题

现阶段,全新的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不断地出现,且变化极快,制造业领域的宏观环境条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扬州先进制造业相比于发达地区整体竞争力有待深入研究后进一步加强。

4.1 社会重视度不够

社会缺乏对先进制造业集群深层次的认识。虽然产业进一步深入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产业集聚,但核心集群的定义我国近几年才开始广泛采用。大家现阶段都没有能够深刻理解产业集聚的整体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理解不清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代表的产业集群过程。产业集群被认为是相关产业集聚或是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链,而先进制造业集群则被简单地认为是高科技产业的集聚。因此,政府部门的“缺口”与“过剩”并存以及产业组织的声音和职能不够完善的现象有待改善和加强,龙头企业参与集群治理的主动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4.2 环境支持不系统

内外部环境的支撑是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我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虽在近几年里发展迅速,不过总体上说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外部约束日益严峻,主要有:土地、資本等要素供给不足,成为块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一些产业集群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关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制度环境也不完善,尚无系统的、具体的、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指导意见。

4.3 各区域分工相似,缺乏独特性

目前,先进制造业在扬州的发展已经覆盖10个县、市及区,5个以上的制造业分布在大部分地区,机械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和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能够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但如图2所示,产业结构相似的情况明显,且拥有新材料、新能源、新光源和生物医药产业、航空航天等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区域以及规模都相对较小。

4.4 单体企业规模还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

尽管扬州先进制造业中已有龙头企业,但企业总数较少,新成立的专业化精英型企业总体规模也较小。2019年,扬州高端先进制造业账单销售总额达3138亿元,但其中仅有6家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8家产销规模达到50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以及78家产销规模达到10亿元的大型企业。企业个体体量仍然很小,70%以上的企业综合产销规模都小于一亿元。同时超过70%的企业属于产业链下游支撑环节。由此可见,扬州先进制造业产业集中度较低且核心竞争力不强。

4.5 传统产业更新缓慢,发展路径老旧

如今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快速更新,扬州迫切需要形成相关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扬州相当一部分地区还延续以前的升级道路。传统产业优化和现代化、企业产品更新和新产业布局进展很慢,仍规划燃料车、电线电缆、锻压机和传统石化产品作为支撑产品和未来发展的对象,即相关产业仍处在传统的系统核心理念中,整体发展缺乏新动力新想法。电子信息生产、机器人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潜力的产业在当前规模和未来规划中仍未被重点关注。不仅新生产技术的应用进展缓慢,而且主要产品升级速度缓慢,行业和产品大多都处于链条的底部,没有竞争力。

4.6 高级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较为缺乏

扬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的限制导致虽然扬州拥有基础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优势,但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创业和就业方面不如苏州、无锡等地区,存在局限性,这也导致扬州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缺乏高水平的设计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的支持,这也可能成为扬州高端制造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最大瓶颈,急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来解决。

5 基于扬州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近几年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时这也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迎来机遇。因此,扬州也不应放过此次机会,直面困难,在变局与危机中开创新局面与新机遇。

5.1 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近年来,扬州市发挥建设领导小组的牵头协调作用,统筹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建立高位化推动、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的推进机制,定制相应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难点难题,携手施行重要任务。用心落实政府发展先进传统制造业的支持政策,推进项目日常管理、突破创新发展、综合考虑发展,低碳绿色发展和循环发展,依照不同行业的发展市场需求和支持关键点,优化结构,鼓励制造业企业步伐加快整体发展.加强中小企业“N+1”服务平台、“互联网与政府”服务体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5.2 提高创新支撑能力

实施政府支持与股权合作相结合,同时企业创新成果共享的市场化运营方式,将产业链中的重大企业突出,并将产业链上下游链条中的创新资源要素进行融合,构建企业、联盟共同实施创新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实现产业链水平整体跃升。争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等院校研究院和大学科技园等加快落地。建设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载体以及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引进培养使用高端科技领军人才,聚焦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引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

5.3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持续大力减权放权、推动精准放权、提高放权实效,提升简政放权的含金量;厘清权责边界、强化审管联动、探索智能监管,增强科学监管的有效性;树立用户思维,多从“办事者”的角度思考改革方向、设定改革目标、评价改革成果,通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提高企业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整合省级以上开发区周边的地区,实行区域与城镇分设,关注产业发展的主要职责与主要业务,把园区打造成为经济发展主阵地。推动考核体系的科学化系统化,从追求单一的GDP指标向全方位体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指标转型,如亩均税收、工业综合体、科技研发投入等指标,倒逼各级官员调整思路,重视科技创新。

5.4 大项目与高科技引领融合发展

鼓励加盟和培育大型的产业项目,向央企和国企单位、全球500强以及跨国公司、行业领先企业看齐,经常性的举办“6+X”模式的招商与融资活动(“6”是指扬州市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科技局、工商局、农委6个部门,“X”是指扬州市的其他部门或是机构),推进选取一批带动力支持强的大型产业项目;同时助力强强联手,公司上市与公司之间兼并重组;完善公司的研发创新系统加购,设立智能车间以及国家级和省级的制造业试点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等;加速推动军民融合,拓展在扬州的军工领域企业分公司的总体规模,打造出一批军民结合项目工程,努力打造高级别的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

5.5 分类指导,一业一策,鼓励特色发展

以各产业的特点为标准进行分类和定位,一个行业一个政策,鼓励保留自身特点来发展。例如,激励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企业努力加入世界知名汽车公司的供应商体系;激励高端装备产业研究并推广应用关键机器设备与零件配件;激励新能源产业将企业未来的发展重点放到光伏、能量转换与分配、电气仪表、发电和储能等装备产业中去;激励软件和信息服务公司加大力度采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来开发工业软件;激励生物医药和新医疗器械产业努力开发新药,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发展项目;食品工业制造装备水平力争达到国际行业领先水平;航空航天工业应设计和开发飞机、机载系统、通用航空、无人机等等。

5.6 深刻认识环境变化,抢抓发展机遇

近年来各地区正在竞争中制定完善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路径计划,也因此制造业正经历着进一步的产业结构调整。虽然计划的新重点放在了大数据、区块链、5G、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上,但是传统产业也寻求转变,如在推进汽车互联网、激光和新材料等新技术的整合。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技术创新是提升制造行业核心竞争力最重要的驱动力。随着技术的更新以及欧美国家对中国技术的制约,中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大力主张创新安全、自主、可控核心技术,重点开拓了一系列重要技术。因此,扬州应在当下国家大力发展创新的环境中把握机遇,使当地企业有主人公意识,提高企业的信心,实施一系列具有前瞻性和竞争力的战略措施,打造出龙头企业集团。

参考文献

[1] 刘嫣.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中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江苏扬州地区的经验分析[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9(01):15-18.DOI:10.15977/j.cnki.cn32- 1555/g4.2021.01.005.

[2] 陈玉英.地方政府在推进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6.

[3]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苏政发〔2018〕86号)[EB/OL].(2020-11-12)[2020-11-15].

[4] 袁奇.先进制造业与营商环境优化[J].中国工业和信息化,2018(10):41-44.

[5] 王佳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制度障碍与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9(11):96-106.

基金项目: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基于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扬州市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约化培育模式、路径与政策“(项目号:SRK2020000051)。

作者简介:张斌,(1968.09-),男,江苏泰兴人,会计学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

   张嘉熠,(1996.01-),女,江苏扬州,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