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义 李爱丽 王冰冰 (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4)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患者因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出现异常所致,主要发生于老年群体。慢性心衰病情迁延,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4〕。心衰作为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在老年人群中多发且常见,患者往往出现睡眠质量下降、负性情绪增多、生活质量降低等诸多问题〔5〕。特别是随着老年患者机体功能下降和患病症状加重时,心理问题变得愈发明显,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儿茶酚胺分泌过量,诱发或加重心衰〔6,7〕。睡眠质量下降作为老年心衰患者的常见症状,影响患者生理功能,直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超过一半的老年心衰患者发展为睡眠呼吸障碍,包括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睡眠碎片化、日间过度嗜睡和疲劳有关,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和死亡率增加〔5,8〕。国内相关研究〔9〕报道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睡眠障碍可高达79%以上〔10〕。由于老年心衰患者人口特征、临床特征、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因素、睡眠卫生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仅依托定制化的药物和手术等方法,难以从根源上解决老年心衰患者的心理诱因〔11〕,本文拟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衰患者睡眠质量与负性情绪的影响。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100例老年心衰患者,根据电脑随机分组,行个性化心理护理50例为干预组,行常规护理5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61~79岁,平均(65.14±3.96)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3例,Ⅲ级17例;起病原因:冠心病3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9例。干预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平均(65.56±4.0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19例;起病原因:冠心病3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8例。两组入院诊断均符合心衰临床诊断标准,通过询问既往史及体格检查,排除恶性肿瘤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心功能分级按照国际心脏病协会对心脏功能的评级标准。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因素、心功能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指导患者出院后合理用药、给予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循序渐进活动方法,建立定期随访手册,告知患者门诊复查时间。干预组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为期16 w量身定制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包括提供健康教育资料(睡眠保健手册和视频),由研究人员在患者家中提供4次45 min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1)心衰概述;(2)自我护理策略,包括药物治疗、饮食、体重控制、症状管理和恶化体征(如呼吸困难或水肿等);(3)讨论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包括肌肉放松、锻炼、音乐疗法等。此外,健康教育还包括每2 w打1次电话和10 min的视频随访,共16 w。
在第1次健康教育时,研究人员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重点了解患者的睡眠情况、自我护理情况、家庭情况和家庭环境。研究人员与患者进行深入探讨,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需求进行自我护理和睡眠管理等相关教育。在第1次健康教育时,还提供附带的睡眠保健手册和20 min的健康教育视频,鼓励患者按照睡眠保健手册要求,监测并记录血压、体重。该睡眠保健手册和视频,由研究小组根据文献资料和临床经验编写,主要包括:睡眠的重要性、睡眠质量差的诱因及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如良好的睡眠卫生(如保持正常的睡眠时间表、避免睡前饮用咖啡因或酒精等)、充分暴露在白天自然光、舒适的睡眠环境(如避免噪音、足够的通风、或舒适的床)、控制压力(如放松肌肉或听轻音乐)及定期运动(如散步、瑜伽或太极)。睡眠保健手册中的图片和视频可以提供视觉印象,帮助老年患者进行学习。此外,第1次健康教育还邀请患者家属参与,由家属协助,以便更好地帮助患者理解手册和视频的内容。
在第2次和第3次健康教育时,研究人员评估患者在自我护理和睡眠管理等方面的表现,并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和情感支持。研究人员与患者就可能影响睡眠质量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寻求第1次健康教育随访后患者模糊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增加的健康教育内容为患者被鼓励表达他们的情绪,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提供改善睡眠质量和降低负性情绪的具体方法。
为期16 w的个性化心理护理,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的8次电话随访咨询。研究人员每2 w给患者打1次电话,以监测患者的自我护理、睡眠卫生和睡眠质量;加强对患者的睡眠卫生和负性情绪管理进行教育;对患者存在的困难与障碍,提供咨询,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
1.3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作为主要指标,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测量睡眠质量,由1名研究人员在健康教育后的第4、8、12、16周进行数据采集。PSQI共有19个条目,是一种自评量表,包括7个部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睡眠药物的使用,每个部分得分0(无难度)~3分(严重难度),将这7个部分的得分相加得出一个整体得分(0~21分),得分越高说明睡眠质量越差,PSQI整体评分>5分表明睡眠质量较差。ESS共有8个条目,是一份简单、自我评估的问卷,用于测量患者在8种情况下白天困倦的一般水平,每项得分0(从不瞌睡)~3分(瞌睡概率高),总分0~24分,分数越高,白天的困倦程度越高,ESS总分10分或10分以上表明白天过度嗜睡,16分以上反映了日间严重嗜睡。
1.4焦虑和抑郁 焦虑和抑郁作为次要指标,采用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来测量焦虑与抑郁。14项的HADS包括两个分量表:7项焦虑(HADS-A)和7项抑郁(HADS-D)分量表。每个项目得分0~3分,焦虑或抑郁分量表的得分可能0~21分。焦虑或抑郁的分界点为8,可以在敏感性和特异性之间达到最佳平衡。焦虑和抑郁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0.78和0.90,0.79和0.83。HADS-A和HADS-D的Cronbach α分别为0.68~0.93和0.67~0.9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及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模型,比较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的差异,并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交互项,以评估各组间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平均差异是否随时间而变化。
干预后16 w,干预组睡眠质量较干预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也表明,干预组较对照组,在第8周(β=-1.98,P=0.004)、第12周(β=-2.56,P=0.001)和第16周(β=-3.65,P<0.001)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
干预后16 w,干预组日间嗜睡水平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日间嗜睡水平在第4周(β=-1.65,P=0.034),第8周(β=-3.84,P=0.003)、第12周(β=-4.14,P<0.001)和第16周(β=-4.89,P<0.001)显著降低,患者日间嗜睡得到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焦虑情况在第16周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1.98,P<0.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情况在第8周(β=-2.41,P=0.004)、第12周(β=-3.23,P=0.001)和第16周(β=-4.73,P<0.001)得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点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比较
老年人由于身体各项功能下降,器官工作能力衰减,从而导致慢性心衰等病症高发,临床治疗过程中由于考虑到老年人恢复能力较弱,因而大多选择保守治疗,而随着老年患者的年龄不断增加,慢性心衰症状不断加重,病痛带来的心理与精神负担不断折磨患者,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甚至放弃治疗〔13〕。睡眠障碍是一种普遍现象,多发于老年人,有关数据显示,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普遍高于一般人群,且睡眠质量明显较低〔13〕。睡眠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体力、精神的恢复,不良的睡眠质量及睡眠障碍的产生可能会导致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进一步降低〔14,15〕,因此疏导焦虑提高睡眠质量对提高老年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个性化护理在改善老年心衰患者的睡眠质量、日间嗜睡、焦虑和抑郁等方面效果显著。主要原因:(1)个性化护理是建立在个性化综合评估基础上,具有更切合的针对性,有助于明确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改善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2)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睡眠健康手册、视频影像资料及电话跟踪随访,能够受到老年患者的青睐,由于具有显著的个性化特点,促使老年患者在配合医务人员治疗方面具有较高的依从性,有助于心衰患者更好地了解心衰症状和睡眠之间的联系,理解自我护理和睡眠卫生的重要性,从而更好防控心衰,提高睡眠质量。(3)附带的睡眠保健手册和20 min视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可能对健康教育的部分内容难以理解,健康资料制作方式选择手册图文并茂,视频通俗易懂的模式,合并家庭成员参与研究,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手册及视频内容,提高患者认知,具有重要意义。(4)电话随访咨询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使医务人员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从而为患者提供鼓励、解释等个性化心理护理,定期沟通也让患者获得院外专业医疗指导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积极信念,促进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