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汉丽,李鹏霞,石红梅,丁考仁青,马桂琳,赵元芳,宫玉霞,才让闹日,徐才让
(甘南州畜牧工作站,甘肃 甘南 747000)
合作猪,俗称蕨麻猪,是小型原始地方猪种,归属于高原类型。分布在青藏高原海拔2 500~3 000 m之间的丘陵山地和河谷地带,主产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夏河、卓尼、碌曲、迭部等县(市)的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山区林地边缘。是当地藏族群众在海拔3 000 m左右的严酷环境中以放牧的方式培育出来的小型猪种中一个优秀独特的原始藏系猪种,不仅是甘肃省宝贵的品种资源,也是我国乃至世界优秀的种质资源。这一品种分布范围小,主产区交通闭塞,群体较为分散,长期在一定范围内自繁自养,群体内近交严重,农牧民群众习惯上不选留公猪,子亲配现象十分普遍,自然选择的作用很强。
2017年,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根据《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 在合作猪中心产区划定藏猪(合作猪)国家级保护区范围为合作市的卡加曼乡与卡加道乡、夏河县扎油乡与阿木去乎镇、碌曲县双岔乡、卓尼县喀尔钦乡、迭部县电尕镇等, 保护区内有3个保种群,相距30公里以上,群体规模超过4万头。
合作猪体型矮小,头小咀尖呈锥形。额无明显皱褶。耳小直立,随年龄的增长而向前倾。被毛粗长而坚硬,主要有黑色和白腹带两种颜色。颈和体躯较短,身躯前低后高,胸狭窄,背腰微弓,腹下垂,臀窄而倾斜。四肢短而有力,肢势端正健壮,蹄小质坚。母猪乳头排列整齐,一般4~6对。
合作猪在海拔3 000 m的恶劣环境中,无舍饲终年放牧条件下能够正常繁殖。对高寒阴湿无霜期短等恶劣高原气候和严酷的自然环境以及粗放的饲养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机警灵敏,善于奔跑,护群能力强,耐严寒、耐粗饲,宜于高寒山区放牧或放牧+舍饲饲养。
3.1.1 选择的基础猪群 应具有明显的品种特征及达到选育目标的遗传基础。双亲性能良好,体质健壮,血统清楚,无遗传疾病,无恶癖,性器官发育正常,耐粗饲,母猪要着重其繁殖性能(初产仔猪不低于4头,经产仔猪不低于6头),仔猪成活率高(3至6月份产仔,初产仔猪成活率不低于70%,经产仔猪成活率不低于90%;10月至翌年2月产仔,初产仔猪成活率不低于50%,经产仔猪成活率不低于70%),公猪以肥育性能和胴体品质为主。
3.1.2 核心群数量要求 核心群母猪一般不少于40头。
3.2.1 断奶时(二月龄)的选择 对核心群一级母猪所产仔猪在2月龄时根据本身生长发育、体质外貌、全窝猪的整齐度、有无遗传疾患等,进行综合评定,选留同窝中的优秀个体。个体表型性状应选择生长发育快,外形良好,体质健壮,无遗传疾患,并经系谱审查确认其祖先或同胞无遗传疾患。生殖系统健全,祖先繁殖性能高。后备母猪有效乳头数4对以上,且排列整齐,无副乳头和瞎乳头。选择量应为需要量的2倍~3倍。
3.2.2 六月龄的选择 对选留的优秀个体在6月龄时按本身生长发育、体质外貌、活体膘厚、同胞或半同胞测定结果进行第二次选择,也可按综合选择指数法选择。对不符合标准的进行淘汰。
3.2.3 初(配)产公母猪的选择 按本身生长发育、配种效果、繁殖、哺育成绩和仔代生长性能进行选择。
具有合作猪的典型外貌特征和品种特性,体尺体重符合表1中特、一级指标的(且初产母猪窝均产仔数不低于4头,经产母猪窝均产仔数不低于6头)可选留为种用。
表1 合作猪种猪选留标准 kg,cm
后备群数量以占种群1/3为宜,公母比例1∶3为宜。
自然交配,以复配方式为宜,两次配种时间间隔应为8 h以上。
3.5.1 表型选配 按公、母猪的主要经济性状的表现进行选配。
3.5.2 群体选配 把优、缺点相同的母猪归类分等,然后指定一头或几头优秀的公猪与之配种。应用特、一级公猪与一、二级母猪选配。公猪等级必须高于母猪等级。
3.5.3 亲缘选配 选择健康状况良好,生产性能高且没有严重缺陷的血缘关系相近的公、母猪进行交配,所获得的后代,必须进行严格鉴定,选留体质结实、体格强壮的个体作为种用。
对老龄和体况过肥、过瘦,精子活力差,性欲缺乏,或患有繁殖疾病,肢蹄病,有恶癖等鉴定不合格的公猪淘汰。
对连续1年不产仔,老龄和连续二胎仔猪断奶后发情异常,至再配种的间隔期延长,一次配种受胎率低或屡配不孕者,或任何一胎产生致死、半致死和畸形性状的仔猪等鉴定不合格的母猪淘汰。
合作猪的传统养殖同牛羊一样,长期在草地上放牧,主要采食蕨麻的根茎、嫩草茎叶,采食能力强,对草原破坏严重。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为了减轻合作猪放养对草场造成的破坏,现阶段实行放养结合,采取半舍饲、半放牧的方式饲养,实行禁牧或季节性禁牧饲养,也有不同规模的舍饲养殖。
选育资料记录应准确、可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