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燕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朔州 036002)
在高校的教学当中,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它关系到人才培养中综合素养的高低,而综合素养又是人才评价的标准。高校通过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茶文化理念为例,将其融入到高校课堂的思想政治课堂中去,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达到茶文化理念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碰撞与融合,就是一种尝试。
本质上来说,茶文化来自于茶,茶是通过精细加工后制作成的一种天然、无添加的饮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饮茶有很多的好处,比如醒目提神、静心养生等。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口味,对于饮茶爱好者来说饮茶已经成为生活中必需的一部分。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茶文化已经成为华夏文明传承与发展的代表之一,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在唐朝,陆羽创作的《茶经》就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书中对茶艺精神和文化特色进行了解释和总结。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以及佛家智慧也和茶文化有了一定的融合,其中最具代表的就是“和”、“静”、“真”的思想精髓和茶文化的融合,为世人展现了一种全新的茶文化。在品茶的过程中,可以静心养性,还能够将所有烦恼抛之脑后,起到升华心灵的作用,让精神到达一种高尚的境界。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具有延迟性,其效果的体现可能需要一个月,可能需要几年,不是立竿见影的,就如同茶文化的体验,需要经过内在的渗透和结合,才能结果。在中国的茶文化当中最讲究“品”字,在“品”茶的同时,既追求内心的情感体验,也讲究细致入微和慢慢融入,这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模式有相似之处。茶文化的“品”体现在茶制作的整个过程,一是在茶叶的采摘中,主要根据时节来采摘,以谷雨前后的茶叶最佳,同时对于茶叶的炙烤上也有适当的时间要求。二是在辨别茶叶上,要将茶叶按不同等级进行分类,一般来说,色泽光鲜亮丽,形状平整没有褶皱的茶叶为最好的茶叶,反之为比较次的茶叶。三是在茶具的选择上要讲究,煮茶和饮茶的茶具不能太过简陋,也不能太过奢华。四是泡茶的时候选用流动水等。古代的文人把煮茶品茶当做一门学问,通过品茶和所学知识进行交融,从而更好的传递“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学理念以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现代社会的大学生容易浮躁,茶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焦虑的心态,因为通过感受“和谐、宁静、舒适”的茶文化精髓,能让他们的心境更加平静,让心灵得到有效的休憩,这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能引导他们总结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进行改正和弥补;也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此外,将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所蕴含的文化涵养和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结合,可以让大学生在对茶的品读和认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根本精神之一,更好地理解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更好地理解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新的时期,茶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有很多切合之处,将茶文化渗透到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但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甚至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实施路径,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机制,从而更加彰显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在实际中,存在着课堂教学偏理论化的问题,这是由思想政治课的专业特点决定的。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一方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很难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算是学习积极性很高的考研同学,也会在高压力的学习过程中,渐渐变得功利化,将思政教育分为“有用”和“无用”两个方面,只关注考点涉及的学习范围,为考而学。学生的学习观念存在问题,学生失去主观能动性的思政教育无法入学生的脑,也无法入学生的心,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理论结合实际,结合知识的背景,选择身边的故事、接地气的案例、当前的时事进行讲解,教学案例的选择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并根据学生接受能力有所取舍;要明确思政教育的德育目标,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要根据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不能千篇一律,一个课件用到底,有茶学专业的学校可以在授课时体现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其中,没有茶学专业的学校将“茶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
当前,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思政教育的发展模式、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思政教育如何为就业服务等。这些问题不能仅仅依赖研究者来解决,高校思政教育专业的专职和兼职教师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有天然的研究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课堂教学情况确定好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方向,寻找可以融入“茶文化”的点,进行课程设计,并通过集体备课活动整合教师的思想,二度设计后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生成统一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等,充分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程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每年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在高校的思政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他们综合素养,在课堂上进行创新,通过新的思维模式和理念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当前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以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为主,其改革可以从内容着手,加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将茶文化纳入教学大纲之中,利用茶文化丰富的知识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碰撞交融,对其进行补充和丰富。比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将茶文化的思想理念融合到思政教学过程中,将思政教育的课堂进行改革创新,对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全新的设计,再结合茶文化的不同元素同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这样的方式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能够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取对应的茶文化知识给学生进行讲解,使得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对思政教育的改革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对于平常对思政课不感兴趣的学生来说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从而提升他们的素养。
之所以说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因为它集聚了儒家、道家还有佛家思想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没有随着岁月而流失,反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沉淀,最终成为如今我们所看到和感受到的茶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出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承千年的茶文化慢慢消失。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出现一种方式将茶文化理念继续传播下去,为后代留下一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是知识的聚集地,也是广大青年学生的集散地,能够高效便利的传播茶文化。高校应该充分发挥作用,将茶文化和高校思政教育切实结合起来,让茶文化的真正思想内涵能够与思政教育相互交融。在课堂上,让学生意识和领悟到茶文化的精髓,领会其思想内涵,从而让学生受益终生。
茶文化包含了很多不同的文化内容,有茶学、茶画、茶书法以及茶古诗等,将它们独有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常见教学内容和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茶文化的魅力,还能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进而传承和发扬茶文化。
将茶文化引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需要考虑到茶文化的逻辑性,还要考虑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通过创新,让茶文化符合高校的教学模式,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茶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要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就要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功能。
首先,茶文化具有修身养性的功能。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大学生年轻气盛,个性鲜明,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总是静不下心来。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让学生浮躁,也容易在面对职业问题时缺乏理性思考,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茶文化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提升,充分利用茶文化修身养性的特性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其次,茶文化具有提升个人涵养的功能。提升高校学生的个人涵养,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他们面对今后的职业生活。培养学生的个人涵养,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思想,而茶文化就是很好的文化素材。比如培养耐心方面,大学生自身经历少、社会经验不足,“线性思维”模式会很大程度的影响他们,导致他们耐心变差,而茶文化中包含的隐性元素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耐心。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从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结构和进程的总和。它包括为了学生的个性能够全面发展而营造的校园环境,也包括学生参加的实践活动,以及为使学生获得经验体验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融入茶文化,可以以茶文化为主体开设理论课程,可以以思政教育为主体开设理论课程,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让茶文化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如开设茶文化讲座,或围绕茶文化主题展开小组讨论交流,或举行读书活动,或开展实践活动带学生参观茶园。还可以展开思政课堂讨论、学生模拟教学、团队辅导教育、主题讨论实践、情景剧表演、人物访谈、社会考察等以思政教育为主体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若是以茶文化为主体的课程内容,则要在教学活动中穿插思政元素;若是以思政教育为主体,则要在教学活动中穿插茶文化元素。
以参观茶园为例,学生们通过认茶、泡茶、品茶、实地采摘,参与制作茶叶的过程,除了能亲身体会茶文化的真谛,还能体会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礼仪之邦的深刻意义,生发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思政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能让高校的思政教育更接地气,将思政课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对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能否成功都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与教师的专业素质密不可分。高校思政老师的专业化水平越高,学生的认识会更深刻,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素质越能得到提升。因此,高校应建设一支水平高、专业性强的茶文化思政教育的教师队伍。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的同时,教师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摒弃不科学的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此同时,要对思政教育的教师进行更加优质的专门培训,可以通过专业化的讲座,专家座谈会或者研究比赛等形式促进茶文化和高校思政课的完美融合,使教师教学更加专业化。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需要思政教育教师必须提前深入研究和探索,才能够更好地将二者融合,从而在课堂之上更加充分生动地展现出来。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开设融入茶文化的思政课程,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首先要结合学生的综合特点选择相关教材,目前市面上的书籍,多以介绍茶的种类还有茶道为主要内容,应选择能切实对教学提供帮助的教材。在此基础上,高校老师要将书中的精髓进行提取,然后再将其编制成专业适合的茶文化书籍,让学生感受到茶文化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让茶文化更深地融入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当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要将课程内容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进行分析讲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二者更高效的融合。
其次,可以整合线上和线下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不应局限于单一资源类型的教材、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利用慕课等新型可视化资源,也是可取的方法。线上的课程资源能够扩宽学生的眼界,在课堂学习之余,汲取更优质更丰富的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茶文化理念。
当高校思政课堂融入茶文化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碰撞,就需要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考察茶文化理念是否对教学产生了积极作用。评价要重视评价的目的,注重评价的科学性,采取多种评价手段,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的方式进行。比如:如果认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引入茶文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那么就应该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在茶文化融入教学之后的职业素养表现,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准确测评,从根本上挖掘有价值的信息。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华夏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正因为茶文化具有深层的渗透性以及生动形象性,才使得高校思政教育有了与其结合的可能性。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内在哲理和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有着极大的吻合性,将茶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也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二者的融合过程中,需要考虑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上面临的问题,并且需要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在此基础上以茶文化为代表,将其深入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正确的三观。